APP下载

2018年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

2020-08-07祝彦张弓

桂海论丛 2020年3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著作毛泽东

祝彦 张弓

摘 要:2018年度学术界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有不少新成果,体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文章从毛泽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毛泽东的经典著作文献研究、毛泽东研究、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与重大史实的关系等角度出发,考察2018年学术界对毛泽东研究的相关动态,针对其特点、不足作出述评,并就其研究的新趋势作出梳理与总结。

关键词:2018年;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3-0039-07

2018年度国内出版的有关毛泽东个人生平、历史功绩、思想的著作十余部,尚不含再版之作。发表相关论文2715篇,若连上会议论文、硕博士毕业论文则关于毛泽东相关主题的研究文献多达3378篇。我们在此,拟以2018年度公开出版、发行、发表的论著为研究对象,对有关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成果呈现出的特点作一梳理和总结,以便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一、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研究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并列,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思想理论界、学术界积极响应,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研究,其中包括研究毛泽东思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考察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更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因此,这是2018年度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一个新特点新趋势,形成了新成果。

郑大华比较了毛泽东、邓小平与习近平三者民族复兴思想的异同。认为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对毛泽东、邓小平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超越①。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离不开对毛泽东本人著作包括诗词的阅读理解。袁秉达从习近平对毛泽东诗词的引用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如何通过引用毛泽东诗词,引导人们坚守和共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而有利于坚守和共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强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习近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认识这一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他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从总体上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继承的,这个问题也是学界探讨的热点。李永进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体系、价值体系、话语体系三个维度实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发扬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价值取向③。

以上研究成果考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既加深了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也对其根源作出了考察。

二、关于毛泽东经典著作的研究

关于毛泽东相关著作的研究一直是毛泽东研究的热点,这方面的研究本年度也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开始注意著作的背景挖掘。如吴楚婴《毛泽东著作背后的故事》,该书选取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等四十余篇著作进行解读,挖掘其写作背景及文章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著作背后的故事探讨著作的思想性、时代性,有助于对毛泽东著作整体把握与认识。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学界对毛泽东的研究开始系统化,从而分类也比较明显呈现微观化的趋势。如在探讨毛泽东的功绩的时候,不再单纯将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来加以研究。而是开辟新的领域来突出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等等。为进一步研究毛泽东著作,从著作出发研究毛泽东思想提供了整体感观。汪建新则从传统文化着手,挖掘毛泽东政治理论著作及诗词著作中蕴涵的忧患意识,认为这是他爱国情怀的源泉,也是毛泽东著作独特的特点和光辉[1]。针对具体毛泽东著作的研究,虽然在文本的选择上,学界有不同的取舍,但是研究的方向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文献考证。从毛泽东著作文本着手,主要考察其作者、版本、撰作背景、发表时间等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文本内涵做出铺垫。如鄢海亮分析比对了《论持久战》众多版本,在梳理版本变动的过程和文本内容的异同后,还对版本的异同作出了分析[2]。

同样是考察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杨奎松则从《论持久战》发表的时间作为切入点,通过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等重大史实的分析考察了《论持久战》的写作初衷与经过并分析了其功用[3]。李桂华、齐鹏飞分析了毛泽东生前没有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具体原因:一是由于观点提出较仓促;二是讲话未经录音;三是部分观点变动较大。这些因素造成毛泽东生前一直未同意《论十大关系》公开发表[4]。

上述研究成果多从文本考证的角度对毛泽东著作进行“物理研究”,体现出毛泽东研究的实证性趋向。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符号,毛泽东本人和由之衍生出来的内涵值得社会重视和研究。而实证研究既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手段。

2. 文献内容阐发。注重对毛泽东著作的内容进行考察,挖掘其中蕴涵的深刻义理,这类研究是毛泽东著作研究的热点。刘晨光通过分析文本,认为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主要阐述三个基本问题。并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与毛泽东在文中提出的三大问题有合拍之处[5]。

研究毛泽东思想,也需要通过毛泽东著作作为衍生的基点。因此从这些层面上看,针对毛泽东著作文献内容的考察是毛泽东研究的基础。

3. 文献价值探讨。毛泽东是中共领袖,其著作蕴涵的价值对今天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指导,或者说如何指导,只有在考察了其文献价值之后才能得到体现,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时代感。陆寓丰通过挖掘《论持久战》包含的相关精神实质,探索其对于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并将其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相关联,从而将毛泽东的著作无缝地与当下社会主义事业对接起来。李荣亮、张维真分析了《實践论》和《矛盾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著作的历史功绩,认为这两部著作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这些研究都体现了学界对毛泽东相关文献的当代价值的不懈追求,而只有挖掘出当代价值才能筑牢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4. 文献传播与接受研究。从文献传播与接受的角度考察毛泽东的著作,亦可视为毛泽东著作文本考证和文本价值研究的一部分。由于方法、考察角度新颖,将其与计量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可能成为今后毛泽东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这方面的研究,或者因为兴起时间不长,研究成果在数量上不如上述研究多。从2018年的研究来看,陈双双分析《毛泽东选集》的英译本的产生、传播和接受情况。这些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毛泽东著作在海外的接受状态,从一个侧面突显了毛泽东著作的价值。

以上是对2018年毛泽东著作研究的一个综述。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文献是一切研究的基础,而从诠释学的角度也将文本作为一个主体来考察,这些都可以用来解释为何2018年毛澤东研究中针对毛泽东的著作的研究会占有如此大的分量。

三、关于毛泽东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思想的研究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内涵丰富,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的设想和实践,是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逻辑角度考察,考察一个历史人物,大致从人物生平、历史地位、人物重要著作、人物思想以及人物具体社会实践着手。2018年,学界对毛泽东的著作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价值都在上文予以了探讨,接下来就是针对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的具体探索方面的研究。学界对毛泽东社会建设的研究很早就展开了具体探索,如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等军事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研究的深入,许多问题都被纳入了考察范围。分析2018年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可以进行如下归纳:

首先是革命思想。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革命成功的前提下,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具体目标才能逐一实现。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当代语境中“革命”一词似乎正渐渐褪去光泽,因此毛泽东的革命思想研究也由曾经的高潮逐渐跌入低谷。张明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提出革命与现代性并非处于二元对峙的关系的观点,并深刻探讨了毛泽东革命思想与现代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实现有机融合的可能性。在他的研究中革命仍然具有时代意义[6]。

革命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反官僚主义思想。官僚主义是长期形成的剥削思想,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天敌,早在党的二大时,我们党就认识到:“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④。赵子林阐述了毛泽东对于官僚主义的本质、危害、原因及防范对策的深刻见解,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毛泽东反官僚主义思想的重要价值。这些研究立足于中国历史实际,考察毛泽东对于官僚资本主义的态度,再次体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的阶级立场的源头。

我国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因此关于统战工作一直是研究毛泽东思想和具体伟绩的一大方向。王祥从毛泽东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对毛泽东宗教思想作出了论述,最后总结毛泽东宗教思想对当今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指导价值[7]。

在宏观的治国理政方面,何云峰分析了毛泽东的社会治理措施与成效以及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参考价值。治国理政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其包涵很广。但同时也有专门考察如何治理国家的一些施政措施的思想,恰当地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的思想,归为此类就比较合适了。

要实现治理的善治,必须发挥我们党革命成功的优良传统,即实事求是精神。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相关实践引起了学界重视。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和性质,是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值得今天继续继承这一宝贵思想。因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孟庆延分析了群众路线的现实来源,认为其与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密不可分,并由此归纳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实践特征[8]。

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要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执政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在政治方面所进行的工作,是党的根本建设,因此毛泽东一直都很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唐正芒、李艳丰论述了毛泽东与各界人士在不同场合的谈话中反映出的牢固树立制度意识、坚决维护制度权威等丰富的制度思想。

军事是社会主义事业继续进行下去的保障。毛泽东是中华人共和国的缔造者,亲自领导和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是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其军事思想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闪现的光辉直到今天也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赵福超发现学术界对遵义会议前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系统研究几乎空白,因此对毛泽东这一特殊时期的军事思想作出了概括,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基本成型。

具体政治制度方面,民主集中制、群众工作实践,都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毛泽东是这些制度的重要缔造者,考察他对这些具体制度的实践、理论阐述有助于学界进一步理解这些制度,从而实现制度现代化。此外,还具体论述了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运用并探讨了其历史功绩和现实价值。

在群众工作方面,郑祥福、范虹邑回顾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演变过程,认为传统民本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9]。

以上研究成果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方位的思考和具体实践,这些实践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钥匙,也是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另一体现。

四、关于毛泽东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研究

意识形态一直是我们党工作的重点。毛泽东对于这项工作也倾注了大量心血,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具体来说毛泽东对于教育、文艺、哲学思想、新闻工作、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及毛泽东对这些方面的重要论述,都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特色。2018年,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较为丰富的成果。马春玲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进行的苏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为当前共产党信仰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10]。文艺层面,毛泽东也有丰富的理论思想。曾军考察了布莱希特等人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吸收借鉴和误读,从而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独特性[11]。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是我党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确定了我们党文艺工作的基本立场。因此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研究除了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外,也是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1. 研究方向开始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描绘,甚至呈现碎片化趋势。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研究已经脱离了评价其在建国、建军过程中取得的辉煌功绩,也不局限于对其晚年错误作出批评,这些从历史整体上对毛泽东及其思想作出考察的研究模式,偏向于宏观上研究。但从上文对毛泽东思想的综述可以发现,学术界已经不再满足于从宏观上对相关主题进行研究,而是深入各个细节去发现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毛泽东的形象。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2018年的相关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有了进一步拓展。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由于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当然这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共性现象,但在2018年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相关研究上也得到了明显地呈现。

2. 2018年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学术界比较注重将其与现实联系起来予以考察。特别是注重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中对相关问题的阐述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相关问题结合起来,考察其实用性、指导性。也有将毛泽东的相关论述与习近平相关论述结合起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两者之间的承接关系。这样的研究说明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学术界已经抛开了以往单纯的历史功绩考察、历史史实的澄清。而是开始以大历史的眼光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挖掘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现实价值和相关借鉴意义。总之,学术界开始注重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相关方面结合起来,打破了历史的局限,来研究相关内容的现实价值。但也需要注意不能跳开历史、枉顾文本来过分解读,即所谓强古人以就我,从而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桎梏。

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呈现多样化趋势。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2018年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各异,研究思路也有了新的突破。充分体现出新时代学术研究的活跃氛围。如研究毛泽东著作,其研究方法除以传统文献学的方法进行版本比较、史料校勘以及背景研究之外,还注意从传播学、文本接受学的角度考察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在时空上的受众分析,从而打破了以往从文献到文献,从史料到史料的单一研究模式。也开始了将数据引入研究,进行热频词汇考察的新的计量学研究思路。也有从海外他者视角分析毛泽东个人形象,事实上国内此前并无直接毛泽东形象的研究。作为历史伟人,毛泽东的个人形象一直处于脸谱化的状态中。因此,将个人形象的研究纳入研究视野,既可以考察毛泽东在国际上的影响,又可以从中考察相关历史的演进,从而获得不同的研究思路与视野。从上文的综述来看,考察治理思想的,可以从政治学的角度、方法来予以研究,也有从文学、文献学、历史学、哲学、外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方法来进行考察。因此,在2018年,乃至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中,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多样化格局,实际上是学术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在综述了2018年相关研究的特点后,也应该注意到这一年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创新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史料的考察2017年、2018年都出现过。有些问题虽然曾经没有涉及,但属于不证自明的内容。此外,上文论及的碎片化、过度解读的问题也是一个较显著的问题,这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予以关注。针对现状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努力:

1. 要回归文本,回归历史。进一步挖掘毛泽东相关著作的深刻内涵,继续从史料上做文章,以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价值。只有以文本为依据,以历史为支撑,才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强有力武器。文本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基本载体,离开文本的传播来谈文化传播,就是无根之水,内容显得较为空洞、抽象。今后的研究可以以文本为出发点,做好基础研究,为下一步深入考察打下根基。

2. 要注重对比和借鉴。研究历史人物,要注意比较其与同时代、历代,别的国家的相关历史、相关事件。只有将历史人物置于历史中,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才能更好地分析历史人,更好地与之对话,从而多角度理解其决策的时代背景,和立论根基,为全面理解人物及其思想提供全面的支撑。

3. 要注意创新。方法、思路、史料挖掘都要注重创新。史料挖掘要注意创新。这与回归文本其实是相辅相成,不以文本为重,怎么挖掘史料?又怎么创新?不在史料挖掘上创新又如何回归文本?挖掘史料,也要注意鉴别与剪裁、熔铸的关系。史料的鉴别是第一步,不然以伪释真,只得为假。史料汗牛充栋,关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文献仅2018年即有研究论文三千余篇。不断积累的文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便利,但是在以史料建构学术体系的同时,也要注意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史料,史料如何剪裁的问题。只有做好相关史料剪裁和熔铸,才能在史料挖掘上有所突破。

注 释:

①详见郑大华著《继承、发展与超越——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之比较》一文,载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3期第9-18页。

②详见袁秉达著《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评习近平引用频率最高的三句毛泽东诗词》一文,载于《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6期第50-55页。

③详见李永进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文,载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第16-22页。

④详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第43页。

参考文献:

[1]汪建新.为有牺牲多壮志——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忧患意识[J].党建,2018(7):46-49.

[2]鄢海亮.毛泽东《论持久战》版本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18(3):34-43.

[3]杨奎松.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论持久战》?[J].抗日战争研究,2018(3):20-33.

[4]李桂华,齐鹏飞.毛泽东生前未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原因[J].党的文献,2018(5):44-49.

[5]刘晨光.《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科学社会主义,2018(5):118-123.

[6]张明.“革命的现代性”:毛泽东重构中国现代性的双重维度[J].现代哲学,2018(5):38-45.

[7]王祥.毛泽东宗教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科学与无神论,2018(5):21-27.

[8]孟慶延.理念、策略与实践:毛泽东早期农村调查的历史社会学考察[J].社会学研究,2018(4):1-27.

[9]郑祥福,范虹邑.毛泽东群众观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38-42.

[10]马春玲.毛泽东苏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历史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1):69-75.

[11]曾军.西方左翼思潮中的毛泽东美学[J].文学评论,2018(1):14-20.

[12]包大为.中日毛泽东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104-109.

[13]彭程.日本馆藏档案中毛泽东的形象(1928—1945)[J].中共党史研究,2018(2):116-122.

[14]罗平汉.关于博古不让毛泽东随队长征问题的一点探讨[J].安徽史学,2018(4):91-95.

[15]曹景文.野村浩一的毛泽东研究论析[J].江淮论坛,2018(3):101-105.

[16]肖建平.邓小平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问题研究[J].现代哲学,2018(5):46-54.

责任编辑 何成学

收稿日期:2020-02-20

作者简介:祝 彦,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毛泽东思想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与教学;

张 弓,男,历史学博士,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党史国史研究与教学。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著作毛泽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