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论析

2020-08-07刘娜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

刘娜

摘 要: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提升思政教学水平。“大思政教育”理念强调人文教育系统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可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完善思政课教学机制,促进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大思政”教育引导下,高校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進而达到提升学生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的目的,提升高职院校育人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高职思政课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而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高职思政教学模式还存在滞后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应深刻探究“大思政教育”理念核心内容,促进思政课程教学形式的优化升级,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思政教育理念应积极革新,强调学生的人本性,培养高素质人才,将“大思政”教育理念贯穿在校园实际生活中,实现思政教学的真正意义。

一、“大思政教育”理念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现状问题

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高职面临较大的教学挑战,目前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模式都比较单一,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结构。

(一)思政教育理念传统

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教育改革,需要高职思政教学有效改革,才能将“大思政”教育理念贯穿在教学实践中。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这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教育核心并不相符。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守旧,无法及时有效地转变,缺乏更具针对性的职业培养,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思政课教学水平。

(二)思政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院校只有与时俱进,及时做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才能更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创新力度不足,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使得课程教学与实际社会问题脱轨,不利于学生更有效的发展。思政教学模式守旧,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影响了学生思政综合素质的提升,降低了思政教学质量。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革新的步伐十分缓慢,阻碍了“大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限制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1]。

(三)思政教学方法滞后

“大思政教育”理念需要先进的思政教学方法支撑,但是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不足,思政教师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与“大思政”教育需求不相符。思政教师没有认清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滞后,对先进的教学手段缺乏深入探究,使得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思政教师缺乏对社会经济形势的调研,在教学中不够贴切实际生活,使得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思政理论,不利于思政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大思政教育”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新要求

思政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基于“大思政”视域对思政教学进行突破和创新,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

(一)凸显社会责任意识

高职阶段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思政课程教学应重视站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有效改革,以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为己任,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凸显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大思政教育”理念下,要求高职思政课程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言行做出约束,将社会责任意识渗透在教学细节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高职应该担起责任引导的义务,将责任意识的培养放在教学首位,提高人才的社会责任感,以满足“大思政”教育的根本需求。

(二)与时俱进体现创新

“大思政教育”理念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有效创新,创新是推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还要积极优化教学理念和模式。在科技发展浪潮下,高职思政教学要将互联网融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与时俱进,发挥教学优势,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2]。思政课堂教学围绕“大思政”理念,深化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应对能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融合,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三)凸显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人本性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优化教学结构,基于“大思政”理念的教育引导,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施教。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思政教学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高职思政教学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身薄弱环节,以满足学生的更多学习需求。

三、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高职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对思政课实施有效的创新改革,明确思政教育的根本要求,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促进思政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高职要跟随“大思政”的教育指引,优化教学结构,运用先进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创造更优秀的教学环境。

(一)创新高职思政教育理念,明确“大思政”教育要求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机构,应该明确“大思政”教育要求,积极创新思政课程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思政课程教育的长远发展。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素养,深入研究“大思政”理念下的教育思想,优化教学内容形式,从实际出发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3]。高职思政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创新,围绕“大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改善教学模式,重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构建完善的思政课教学机制,有效协调思政课教学管理

为了促进思政课程教学的高效性,高职应重视课程教学机制的有效构建,结合“大思政教育”理念积极革新教学机制,进而促进课程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可根据思政课程教学需求,设置专门的领导小组,围绕思政课教育进行分析管理和协调,对于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组织探讨,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高职要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有效协调管理,让思政教师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增强思政课程育人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此外,高职思政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通过有效运用网络教学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渠道,增强师生互动,达到思政教学真正目的。

(三)优化师资队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高职院校应重视思政教师综合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让思政教师明确“大思政教育”理念内容,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优势。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自身的互联网技术能力,定期为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及时学习到更新、优秀的技术内容。高职思政教师通过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4]。高校要合理运用奖励措施,鼓励思政教师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创新教学模式,对优秀的教学职工采取奖励机制,提高思政教师教学积极性,不断优化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思政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高职应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需求。

(四)突出思政教学特色,强化实践教学

思政课程教学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能力人才为目的,在“大思政”引导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结合思政课特色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知识范围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思政理论,通过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改善了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思政课程特色,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思政课程核心内容,强化了思政课教学实践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

综上所述,高职思政课教学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还面临很多挑战,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探讨教育需求,明确教育目标,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要将“大思政教育”理念贯穿在思政课教学中,不断完善教育实践体系内容,为教师提供先进的专业培训,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思政学习提供条件。还要重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和目的,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瑞超.“大思政”教育环境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33):138-139.

[2]张争宇.“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高职思政课教改分析[J].智库时代,2018(43):284-285.

[3]李学丽.论“大思政教育”理念下高职思政课教育改革[J].广东蚕业,2018,52(6):96,98.

[4]荀福峥.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思政课教学改革[J].智库时代,2017(6):194-195.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改革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