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资本视域下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探索

2020-08-07蔡裕聪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心理资本

蔡裕聪

摘 要:优秀的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强大人才资源,其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更是我党发展的有力后备力量,如何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有效的培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本文了解、掌握当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创新性地结合积极心理学领域中心理资本理论,探索建立“心理-思想-制度”三维一体的培养模式,提升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心理资本;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

当前,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改革正值新的关键期,国际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为了带领我国人民抵御风险、克服困难,迎接新时代的胜利,就需要确保党的永葆繁荣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坚持在高校当中,培养、发展、吸纳优秀大学生进入党的组织之中,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会采用各种形式对其进行严格的培养考察。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单一形式的培养途径已不能满足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的需求。为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跨学科融合探索培养路径是必然之举。

一、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

(一)教育内容狭窄单一形式固化

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内容,主要涉及党的先进精神、重要政策与理论实践,具有浓厚的思想政治理论色彩。对于专业背景不同、兴趣爱好具有新时代青年人特征的入党积极分子而言,教育内容虽然普及的党建知识“面”很广,但是较难达到有效的教育“点”。集中学习与自行学习的途径方式,主要以会议、视频、文章等途径进行,这种教育方式与教育载体较为传统固化,未能较好地融合当前快速发展、形式多样、青少年使用广泛的网络新媒体形势。

(二)培养联系人制度功能虚化

培养联系人是积极分子在正式入党之前最直接的引路者、指导者,培养联系人有明确的职责与任务,增强培养联系人的职责意识是培养党的后备力量的重要保证[1]。虽然入党培养联系人制度在各类型高校都建立起来,并在入党分子的培养过程中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同样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培养人主要起着表层作用,即工作形式化,未能发挥其榜样引导作用以及朋辈教育作用。制度设立却未能得到实际的重视与落实,有限次数的沟通、局限于书面材料的监督,这些现象反映了培养联系人制度重要功能的严重虚化。

(三)思政教育突出心理关注弱化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的“虚荣动机”和“功利驱使”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这就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面对此种挑战,高校学生党建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强化思政教育、党性修养等内容,主要单向性地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此阶段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思想是武装了头脑,但深层心理未能得到较好的强化与锻炼。

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心理资本现状分析

(一)心理资本理论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概念是由著名心理学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于2002年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引入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来研究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而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引发了眾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针对心理资本的内涵,卢桑斯等学者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四个方面[3]。通过培育与开发心理资本,可以让个体更加符合组织行为标准而获得竞争的优势。随后,国内许多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到心理资本,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把心理资本看作是个体积极心理能量的集合体或心理状态;也采用实证的方法,在不同的研究群体中论证了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个体成长和绩效提升的积极作用。

(二)入党积极分子心理资本分析

本研究采用张阔修订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广东某高校的210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调查。经过数据分析可知,当前入党积极分子的心理资本总分均值为5.45,总体上呈良好状态。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学者针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贫困等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4]。

受时代环境、朋辈环境、个人原生家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在进行专业学习以及党性教育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心理,未能发挥心理资本的调节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问题,轻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面的学习,被动接受教育,主动学习积极性不足。第二,自我效能感较低,做事缺乏信心,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抱有放弃的心理,保持先进与追求创新方面持有消极态度。第三,坚韧性差,遭遇负面生活事件时,未能调动自身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对于要求严格的党性教育活动不时以各种理由缺席或敷衍。

三、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的途径探索

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现状和心理现状,从心理资本的结构要素、心理资本对个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机制等方面,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途径、培养方式进行优化改善,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建立“三维培养模式”。

(一)心理建设贯穿思想建设全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与实操层面虽有明显区别之处,但也具有高度一致、可相互融通的地方,创新结合二者,增强培养途径的“温度”。一方面,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心理状态,定期开展有利于提高心理资本的党建活动与教育课程,引导他们树立生活、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近期遭遇重大不良生活事件的学生的关心与教育,从物质支持到精神鼓励,多层面地让此部分积极分子感受到希望,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引导他们树立乐观态度。以人为主体的培养模式之中,只有将青年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调动,提高他们的心理资本,才能较好地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各类培养活动当中,强化教育体验感,从而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心理资本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