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FE-PPVE 共聚物组成均匀性的热分级方法表征

2020-08-07毛国亮潘鹏举包永忠陈伟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恒温熔融结晶

毛国亮, 潘鹏举, 包永忠, 陈伟峰

(1.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7;2.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3.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衢州 324000)

1 前 言

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具有耐化学腐蚀、耐高低温、憎水憎油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军工、环保等领域,但 PTFE 易结晶且熔融温度高,熔体黏度很大,难以采用常规的热塑性塑料加工方法进行加工[1]。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etrafluoroethylene-perfluoropropyl vinyl ether random copolymer,PFA)中引入了少量的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erfluoropropyl vinyl ether ,PPVE),全氟丙基烷氧侧基的存在使其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与熔体黏度,从而赋予其可熔融加工特性[1~3]。PFA 是半结晶性聚合物,共聚组成及组成均匀性对其热学、力学等性能有极大影响。由于 PPVE 与四氟乙烯(tetrafluoroethylene,TFE)自由基共聚合的竞聚率rPPVE远小于rTFE,且PPVE 用量较少,导致共聚物的组成及组成均匀性较难控制[4~6]。PFA 亦难溶于溶剂,共聚组成的测定主要基于固态方法(红外、固体核磁共振等),但要获得共聚组成均匀性的信息非常困难。目前,基于差式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的热分级技术在半结晶 α-烯烃共聚物的组成均匀性和共聚序列分布测定上已有较好应用,主要包括逐步结晶法(step crystallization,SC)[7~9]、连续自成核与退火法(successive self-Nucleation and annealing,SSA)[10~15]等。LIU 等[16]将 SSA 法应用于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tetrafluoroethylenehexafluoropropylene copolymer,FEP) 的组成均匀性分析,SSA 热分级后出现了由不同长度的TFE 分子序列结晶而形成的多重熔融峰,从而可得到共聚物组成均匀性的相关信息。

本文比较了SSA 和SC 方法对PFA 的热分级效果,获得了SSA 方法分析PFA 的优化参数,进一步采用SSA 方法分析了不同PFA 共聚组成均匀性和片晶厚度分布。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

代号 PFA-1、PFA-2、PFA-3、PFA-4 的 PFA 树脂由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氟聚厂提供,代号PFA-1832 的PFA 树脂购自旭硝子公司,5 种样品的PPVE 含量Xp由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氟聚厂测定提供,列于表1 中。

2.2 实验方法

热分析和分级试验在德国NETZSCH 公司的NETZSCH 214 Polyma 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完成,采用铝坩埚并自动进样。

熔融温度与结晶温度的测定:称取5~10 mg 的样品置于铝制坩埚中,在气体流速为50 mL·min-1的氮气氛围保护下,先将试样以10 ℃·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60 ℃,恒温5 min 后以相同速率降温至-70 ℃,得到样品的非等温结晶曲线,恒温5 min 后以10 ℃·min-1的速率再次升温至360 ℃,得到样品的结晶熔融曲线。

SSA 热分级:(1) 样品以 10 ℃·min-1速度从室温升温至 360 ℃,恒温 5 min;(2) 以 10 ℃·min-1速度降温至-70 ℃,并保持5 min;(3) 以一定速度升温至初始分级温度点(Ts,0),并恒温一定时间;(4) 从Ts,0以一定速度降温至-70 ℃,恒温5 min,完成1 级热处理;(5) 样品以与(3)步骤相同的速度升温至略低于Ts,0的温度点Ts,1,并恒温一定时间;(6) 样品以与 (4) 步骤相同的速度降温至-70 ℃,恒温5 min,完成2 级热处理;(7) 根据不同的热分级温度,按照步骤 (3) 和 (4) 依次对样品进行分级热处理;(8) 将经过多级热处理的样品以一定的速率升温至360 ℃,记录DSC 图谱,得到包含多重熔融峰的DSC 曲线。

SC 分步结晶热分级:(1) 样品从室温以10 ℃·min-1升温至360 ℃,恒温5 min;(2) 以10 ℃·min-1的速度降温至第1 个等温结晶温度点Tc,1,恒温一定时间;(3) 以相同速率降温至第2 个等温结晶温度点Tc,2(比Tc,1低 5 ℃),恒温一定时间;(4) 重复步骤 (3) 并逐渐降低等温结晶温度,等温结晶温度的分级范围大致与样品的熔融温度范围一致;(5) 分步结晶完成后,以10 ℃·min-1的速度降温至-70 ℃,恒温5 min;(6) 最后以10 ℃·min-1的速度升温至360 ℃,得到升温DSC 曲线。

广角X 射线衍射(wide-angle X-ray diffraction,WXRD)分析:于上海光源同步辐射中心BL16B1 线站测试PFA 样品的结晶。X-射线波长为0.124 nm,由Rayonix 公司SX-165 型CCD 探测器接收,分辨率2 048×2 048 像素,尺寸为(80×80) μm2。测试时样品-探测器距离为124.3 nm,曝光时间30 s。采用Fit2D软件将二维实验数据转换为一维并扣除空气背景。

表1 不同PFA 样品的PPVE 含量和结晶相关参数Table 1 PPVE molar fraction and crystallinity parameter of PFA samples

3 结果与讨论

3.1 PFA 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

图1、2 为不同PFA 样品的非等温结晶和熔融DSC 曲线,由此得到各样品的结晶温度Tc、熔融温度Tm和熔融焓 ΔHf如表 1 所示。可见,PFA 的 Tc、Tm、ΔHf基本随 PPVE 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是由于 PPVE单体具有较大的侧链基团,引入后降低了分子链的规整性,导致分子链结晶能力下降。比较PFA-1 与PFA-3的DSC 曲线可见,两者PPVE 含量虽然相近,但其Tm与Tc均有约5 ℃的差异,熔融焓也有微弱差别。这意味着在组成相同的情况下,组成均匀性可能对PFA 的热转变产生影响。此外,图1 的DSC 曲线中各熔融峰的峰宽均较大,亦在一定程度表明PFA 样品具有较宽的组成分布。

图1 不同PFA 样品的非等温结晶DSC 曲线Fig.1 Non-isothermal crystallization DSC curves of different PFA samples

图2 不同PFA 样品的结晶熔融DSC 曲线Fig.2 Melting DSC curves of different PFA samples

图3 不同PFA 样品的WXRD 衍射峰Fig.3 WXRD XRD peaks of different PFA samples

图3 为PFA 样品的WXRD 衍射曲线。通过分峰将无定形区分开,各样品均在 2θ=14.5°处有结晶衍射峰,PFA的结晶度可按式(1)由无定形区与结晶峰的面积比计算得到,结果见表1 中。

式中:Ac为结晶衍射峰面积,Aa为无定形区面积。可见,由WXRD 结果得到的结晶度与DSC 的熔融焓变化趋势一致,除了PFA-1 外,随着PPVE 含量增加,PFA 的结晶度和熔融焓下降。

3.2 PFA 的 SSA 热分级

3.2.1 PFA 自成核结晶熔融行为

初始热分级(自成核)温度Ts,0是SSA 分析中最重要的设定参数,由FILLON 等[17]提出的自成核试验的目的就是确定最佳的初始自成核温度。Ts,0是在样品的熔程范围内选择的合适初始分级温度。FILLON等[17]将结晶聚合物的熔程范围划分为3 个区域(Domain I,Domain II 和Domain III)。Domain I 为完全熔融区,区域内聚合物完全熔融;Domain II 为自成核区,该温度范围内聚合物仅可使绝大部分的晶体发生熔融,但不能消除所有晶核,即样品的结晶热历史未被完全消除,理想的自成核温度 Ts,ideal为该区的最小值;Domain III 是聚合物的不完全熔融区,于Ts,0处恒温,相当于对未熔融的残余晶体进行退火处理,这样这部分残余晶体会在相对较高的温度范围内熔融。图4 为PFA-3 样品的原始熔融的区域划分,共选择9 个温度点作为Ts,0(分别为302、305、307、308、309、310、311、312 和320 ℃),分别作一级热分级处理,得到样品的冷却与熔融DSC 曲线如图5、6 所示。

图4 PFA-3 样品原始熔融的区域划分Fig.4 Division of original melting areaof PFA-3 sample

图5 在不同Ts,0 热分级后PFA-3 样品的DSC 冷却曲线Fig.5 DSC cooling curves of PFA-3 sample after thermal fractionation at various Ts,0

由图5 可见,在Ts,0从320 到309 ℃的变化过程中,样品的结晶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样品从完全熔融区到自成核区时,自成核倾向使得其产生结晶记忆效应[18],晶核的存在使得其结晶行为发生变化,样品的结晶峰位置逐渐向高温区移动。Ts,0继续下降后,进入了不完全熔融区,样品相当于经历退火处理,部分残余晶体未熔融,使得结晶峰强度下降,同时由于退火时间内低温程的聚合物链段(PPVE 含量较高)充分舒展开来,重新排列结晶以至于样品的冷却曲线上出现了两重结晶峰。相应地图6 的熔融曲线上也出现双重熔融峰,且高温熔融峰面积比随Ts,0降低而增大。因此,选定确定PFA-3 样品的初始热分级温度Ts,0=310 ℃。其他样品的Ts,0也按此方法确定。

3.2.2 PFA 的SSA 热分级参数的确定

除Ts,0外,升降温速率、分级步长ΔT 及恒温时间也是影响热分级效果的重要参数。对于聚烯烃,SSA热分级的参数已有较多研究[19],但PFA 的合适SSA 热分级参数仍需通过实验确定。

图6 在不同Ts,0 热分级后PFA-3 样品的熔融DSC 曲线Fig.6 Melting DSC curves of PFA-3 sample after thermal fractionation at various Ts,0

图7 不同升温/降温速率时PFA 的SSA 热分级结果Fig.7 SSA thermal fractionation result at different heating/cooling rates

升温/降温速率:在样品的熔融与非等温结晶DSC 试验中,升温/降温速度对结晶和熔融有较大影响,因此在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改变SSA 实验步骤(4)到(7)的升温/降温速率,考察其对SSA 热分级效果的影响。图7 给出了3 种不同升温/降温速率(5、10、20 ℃·min-1)下的SSA 热分级结果。发现升降/温速率对SSA 分级效果无明显影响,升降/温速率增加时,每一级的熔融温度向高温区有微弱的移动,这是由于升温/降温速率的提高使得样品过冷或过热度增加而引起的;升温/降温速率较低时,样品的熔融峰显得更宽矮一些,增加了熔融结晶的温程。在实际应用SSA 时,综合考虑测试时间等因素,选择10 ℃·min-1作为PFA 进行SSA 分级的升温/降温速率。

分级步长ΔT:SSA 热分级的级数主要是根据样品熔程与分级步长ΔT 来划分的。ΔT 过小,热处理级数就多,会得到更多重的熔融峰,但其测试时间也会越长,还可能存在熔融峰重合的现象;ΔT 过大,级数变少,熔融峰过少,级分的分辨率下降,分级效果不佳。一般热分级的级数n≤7,综合考虑确定分级步长ΔT 为5 ℃。

恒温时间的优化: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SSA 热分级分别恒温3、5、10 min,结果见图8。发现恒温时间从5 min增加到10 min 时,热分级结果并无明显变化。而当变成3 min后,退火时间短, 结晶不够完善, 使得其熔融峰向低温区移动。因此,综合考虑分级效率及效果,恒温时间确定为5 min。

3.2.3 SSA 与SC 方法分级PFA 效果对比

选取相同的升温/降温速率(10 ℃·min-1)、Ts,0(310 ℃)和ΔT(5 ℃),分别对PFA-3 样品进行SSA 和SC 热分级,结果如图9 所示。可见,采用SSA 方法可以得到良好的热分级效果,而恒温时间为30 min 的SC 方法的分级效果却不佳[20]。相比聚烯烃,PFA 的结晶度较低,但分子量往往更大,分子链缠结严重,因此,需在每一分级温度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使相应的分子链结晶完善,而未结晶的分子链段充分重排至下一分级温度结晶。SSA 方法在每一级热分级前均会有一个部分熔融的过程,使结晶不完善区域的分子链再次熔融并有机会在下一级Ts温度下更完善地结晶,即不同组成分布的分子链段均可在最合适的温度下结晶。而SC 方法中除了恒温结晶和降温程序,无熔融过程,导致某一级Ts温度下生成的晶体,链段不发生重排,结构不再发生变化,已形成的结晶也不能够进一步完善,导致分级效果不佳。因此,SSA 方法比SC 方法更适合应用于PFA 的热分级。

3.2.4 PFA 样品的组成均匀性

优化确定分级参数后,对 PFA-1、PFA-2、PFA-4 及PFA-1832 等4 个样品进行SSA 热分级处理(Ts,0分别为313、305、309、311 ℃),得到不同 PFA 样品的熔融DSC 曲线如图 10 所示。可见,各样品均出现了重叠多重熔融峰(从左往右依次标号),分别对应不同组成PFA 分子链和链段形成的晶体的熔融。

对于大多数单体的自由基共聚,由于自由基寿命极短,组成均匀性主要针对不同时刻形成的分子链,即不同分子链的组成相近,就可以认为共聚组成均匀;而对于以TFE 为主的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寿命很长[21],因此除了分子链之间的组成分布,还有同一分子链上前后形成的链段的组成分布。

图8 不同恒温时间时PFA 的SSA 热分级结果Fig.8 SSA thermal fractionation result with different isothermal times

图9 PFA-3 样品的SSA 与SC 热分级结果Fig.9 SSA and SC thermal fractionation results for PFA-3 sample

图10 不同PFA 样品SSA 热处理后的升温熔融DSC 曲线Fig.10 Melting DSC curves of PFA samples after SSA thermal treatment

比较PFA-2 与PFA-3 样品的曲线可发现PFA-2 的第一熔融峰位置出现在278 ℃,最后一个熔融峰出现于313 ℃,而PFA-3 对应的峰位置则分别为289 与315 ℃,PFA-2 样品具有较宽的熔融峰分布。PFA-2 的PPVE 含量高,各熔融峰向低温移动,但在313 ℃仍出现与PFA-3 相近的高温熔融峰,说明存在PPVE 含量较低的分子链或链段,组成分布更宽或更不均匀。比较PFA-1 与PFA-3 两个相同组成的样品的熔融曲线,可发现PFA-1的熔融温度范围为285~317 ℃,而PFA-3 则为288~314 ℃,显然前者的组成分布略宽,组成均匀性略差。PFA-3、PFA-4 的组成与PFA-1832 也相近,但熔融峰少,熔融温度范围小,说明组成均匀性优于PFA-1832。

3.3 PFA 的片晶厚度分布

多重峰的熔融行为源于不同长度分子序列结晶单元所形成的不同厚度的片晶的熔融。通过修正的Gibbos-Thomson 方程[22]可将PFA 的Tm与片晶厚度lc关联,利用所得的SSA 热分级多重熔融峰曲线估算片晶厚度。

图11 不同PFA 样品的片晶厚度分布Fig.11 Lamellar thickness distributions of PFA samples

图11 为计算所得的不同 PFA 样品的片晶厚度分布。可见,组成均匀性较差的PFA-2 样品具有更宽的片晶厚度分布。比较平均组成相近的PFA-1、PFA-2 和PFA-3,明显PFA-3 具有更窄的片晶分布,且其大部分质量比例均集中于较厚(33 nm)的片晶中。

4 结 论

(1) 通过PFA的自成核熔融行为,确定了适合PFA的SSA的初始热分级Ts,0、升降温速率=10 ℃·min-1、分级步长ΔT=5 ℃、恒温时间5 min。

(2) SC 方法只有恒温和降温程序,对于分子量大的PFA 往往需要长的恒温时间才能达到好的热分级效果,而SSA 方法除恒温和降温程序外,还存在再次升温过程中低有序度晶体的熔融和下一级Ts温度下的更完善结晶,因此可实现PFA 的良好分级,更适用于PFA 的热分级。

(3) SSA 热分级后的PFA 的熔融峰分布随着PPVE 组成而变化,实验采用的高PPVE 含量PFA 样品熔融峰分布宽,组成均匀性差。而组成相近PFA 出现多重熔融峰和片晶厚度分布与不同时刻形成的分子链或分子链段存在组成差异有关。

猜你喜欢

恒温熔融结晶
“长大”的结晶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基于PID控制的一体化恒温激光器系统设计
高温熔融盐压力容器用Q345R材料的腐蚀性能研究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自动控制系统
共聚甲醛的自成核结晶行为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FINEX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简介
BAMO-THF共聚醚原位结晶包覆H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