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PM+SPEC的医院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2020-08-07郦敏浩
郦敏浩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 200072
1 项目简介
上海某医院综合楼集门诊、急诊、医技功能于一体,总面积11 550 m2,地上6层、面积6 700 m2,地下2层、面积4 850 m2。
经梳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难题:
1)体量小、功能多、流线复杂,工艺设计要求高。
2)实际造价测算值与可研批复投资额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项目投资控制与质量控制压力大。
3)项目位于医院延长路主出入口,实施期间需确保医院正常运行,施工组织设计精细化程度要求高。
4)施工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图1),且邻近门诊及重要市政管线,项目安全文明施工压力大。
2 基于BIM+PM+SPEC的项目管理流程
依据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基于BIM+PM+SPEC的项目管理流程可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5个方面,具体各阶段的实际应用点又因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图1 项目周边环境示意
准备阶段:编制BIM及SPEC技术应用方案,并注重两者关联内容的一致性。
设计阶段:基于项目云平台的模型实时交流及更新、基于BIM+逆作法的施工翻交及交通流线专项模拟、BIM医疗三级工艺流程仿真及优化、SPEC技术文稿编制。
招标阶段:SPEC技术文稿的四方核对(编制单位、设计院、清单编制单位、院方)并作为招标附件。
施工准备及施工阶段:结合BIM三维展示协助设计交底工作、特殊设备进场路径论证、特殊医疗空间和重、难点区域模拟、基于BIM+逆作法确保医院正常运营的落实、按照SPEC技术落实相关主材的选定。
竣工阶段:运维模型移交及验收,结合SPEC技术文稿编制项目运营维护手册、明确各类维保信息。
3 基于BIM+PM+SPEC的项目管理优势
3.1 有助于科室需求的有效落实
结合BIM云平台项目全景功能、将按照二维图纸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上传至公共平台,并辅以标注及留言功能,从而有助于临床科室与设计院就图纸问题保持实时沟通,便于科室意见传递的准确性、落实的及时性。此外,将根据科室需求设置的安装及家具等信息均在模型内予以体现,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及”。同时该做法也能有效避免后期施工因细部需求不明确而导致的技术变更签证。
3.2 有助于项目投资和质量控制
通过技术规格书,院方能根据不同情况做功能和品质定位的调整,以保证项目投资不超概算;在招标采购阶段,技术规格书使得各投标方在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的平台上公平竞争,同时根据施工图预算设立合理的拦标价,避免低价中标的现象发生。此外,结合BIM工程量核对,可保证招标清单量的准确性,从而大大提升院方的招标控制力。最后,技术规格书作为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于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如若达不到要求,则技术规格书可作为院方索赔的有效依据[1]。
3.3 有助于确保施工期间医院的正常运营
项目位于医院主出入口。为确保施工期间医院的正常运行,尤其是120急救车进出医院的畅通,利用BIM可视化和参数化的特性,结合院区及周边交通情况的调研结果,将项目逆作法施工方案与院内交通流线调整进行联合模拟及优化,最终形成在施工区域四次翻交的方案,以确保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均能顺利进出院区。此外,通过BIM对施工方案及场布提前进行了可视化预演,并结合BIM云平台的微现场管理、基坑周边实时动态监控等功能,实现项目施工安全、稳定、有序推进,从而确保施工期间医院的正常运营。
3.4 有助于项目后期运维管理
BIM技术中的信息由几何信息和非几何属性信息两部分组成。几何信息是建筑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几何表示,非几何信息是指除几何信息以外的所有信息集合。BIM作为建筑信息的载体,具有方便信息传递且不易丢失、信息接收各方易于查询、信息描述易于理解、信息易于扩容和修改等特点,便于信息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传递、使用和更新[2]。而技术规格书是有关建筑非几何信息的载体,可与建筑模型的数字化载体(BIM)进行有效地信息交互和协同,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积累与传递的准确性,为提供后期项目运营管理所需的各类信息奠定了基础,有助于运维工作的开展。
4 基于BIM+PM+SPEC的项目管理建议
4.1 建设单位驱动、注重能力要求
依据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BIM及SPEC技术参与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有很多,但就项目管理整个过程而言,以建设单位驱动的BIM及SPEC技术全过程应用,是实现应用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方式。院方作为项目的总组织、总集成和总协调者,一是能从整体的高度梳理和发现项目推进面临的困难,二是能整合各方资源、制定实施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这同时也对院方项目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综合能力要求。
4.2 确保图纸质量、提升应用效率
BIM及SPEC技术的应用均以设计图纸为基础,因此设计院的配合程度、图纸的及时性与准确度,是制约BIM及SPEC技术应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建议在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均需召开由院方、代建方、设计院、临床科室及总务运营管理部门等参与的读图专题会,从科室需求的落实情况、机电安装系统的合理性、外配套对接方案的可行性及后期项目运营管理的需求与便利性等方面,对图纸质量进行把控,避免因图纸问题而造成BIM及SPEC返工。
4.3 合理安排时间、提升招标控制力
目前,绝大多数的医院建设项目为确保开工节点,就方案设计、扩初审批、施工图审查等环节穿插进行,通常待扩初批复及清单编制完成后便启动招标程序,而留给BIM施工图优化、BIM清单工程量核算及各参建方核对SPEC文稿等工作的时间很短,不利于项目招标文件质量的把控,且削弱了院方对整个招标过程的控制力,因此要给招标前的BIM及SPEC相关工作留有足够的时间。
5 结语
本项目基于BIM+PM+SPEC管理模式的探索应用,是医院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创新。实践表明:基于BIM+PM+SPEC医院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对医院项目的设计优化、投资控制、精益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等都具有重要价值,能进一步提升医院建筑的可持续性,这对于目前及未来医院建设项目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