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诊治直肠神经内分泌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0-08-07徐西红蒋潇洒王进海邹百仓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切除率免疫组化直肠

杨 倩,徐西红,蒋潇洒,范 清,张 欢,王进海,邹百仓,秦 斌△

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西安 710004);2.中核四零四医院 消化内科(嘉峪关 735100)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组起源于直肠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临床上较少见[1]。该类肿瘤具有显著异质性,生长速度缓慢,呈低度恶性。根据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NENs可分为高、中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和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2]。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大型数据显示,直肠NEN的发病率约0.86/10万,占所有胃肠道NENs的14%~29%,其中亚裔和非裔人群发病率最高[3-4]。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加深,诊断水平提高及结直肠癌筛查推广,直肠NENs检出率不断提高[5]。此外,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广泛应用,可尽早发现直肠NENs,提高组织完全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6]。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广泛应用于黏膜下病变的治疗,该方法能精确地对病灶进行完整切除,研究[7]表明,ESD是治疗直肠NENs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本研究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直肠NET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ESD治疗。现将病例一般资料、内镜诊断、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8年 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诊断为直肠NET的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在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在该院内镜诊断为直肠NET并行ESD术治疗者; 2)病理诊断结果为直肠NET; 3)病例具备完整的病历信息和病理资料。依据专门设计的病例信息报告表,由指定研究人员收集纳入病例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信息。数据录入Excel表格,由本课题组其他成员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诊断标准

根据WHO最新分级标准[8]按照肿瘤增殖活性,将其分为1 级(G1)、2级(G2)、3 级(G3)。具体方法为:采用核分裂象和(或)Ki-67阳性指数2项指标评估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G1:核分裂象<2/10个高倍视野 和(或)Ki-67阳性指数<3%;G2:核分裂象2~20/10个高倍视野 和(或)Ki-67 阳性指数3%~20%;G3:核分裂象>20/10个高倍视野 和(或)Ki-67阳性指数>20%。

1.3 使用器械

PENTAX EPKi-7000 电子结肠镜(PENTAX,日本), VIO-200C 高频电发生器(ERBE,德国),ENDO-FLEX 内镜圈套器,MH-588透明帽,IT1高频电刀,KD-650u电刀,NM-4L-1注射针,HX-610-090止血夹。超声内镜(PENTAX EG-3670ERK,日本),超声探头(Olympus UM-2R,日本)。

1.4 ESD操作过程

术前清洁肠道,内镜下发现病变后瘤体边缘3~5 mm处环周标记,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使病灶隆起。标记点外侧缘对黏膜行环周切开,其后紧贴肌层对黏膜下层进行分离,完整暴露瘤体,瘤体与固有肌层粘连时深挖基底部,完整剥离瘤体。创面电凝止血后钛夹缝合创面(图1)。

1.5 病理标本处理

光学显微镜下评估肿瘤大小、组织学特征、浸润深度和范围、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成分、是否有神经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免疫组化等。病理诊断分类标准依照2019年WHO标准[8]。

1.6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均按期复查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2日。主要方法包括内镜检查,腹部和盆腔影像学(MRI或CT等)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复发转移和死亡情况。具体为术后3、6、12个月复查,后内镜随访1次/年,无局部复发标准为连续2次术后随访检查均阴性。术后 6~12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表示,并采用2检验或 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及内镜诊断

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男19例(57.58%),女14例(42.42%),年龄25~74(49.39±13.39)岁。39.39%(13例)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20例,其中腹泻2例(6.06%),腹痛5例(15.15%),便秘5例(15.15%),肛门下坠3例(9.09%),大便性状改变1例(3.03%),大便带血2例(6.06%),消瘦2例(6.06%)。不同临床特征、肿瘤病理分级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比较,超声内镜对病变深度诊断的准确率为85.71%,病变直径的准确率为82.14 %(表2)。

表2 超声内镜诊断情况

2.2 疗效及随访

本组病例均行ESD治疗术。病变均完整切除,手术创面全部和谐夹夹闭,无术中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术后2~3 d出院。R0切除(即完全切除,是指切除边缘无肿瘤细胞)率为90.91%,术后3例病理提示水平切缘阳性,G2级2例,G1级1例。2例患者术后追加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标本均未发现肿瘤组织。全部病例随访时间为9~45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

2.3 NET组织病理学特征

病理结果显示,G1级24 例,占72.72%,G2级9例,占27.27 %,无G3级病例。病变深度位于黏膜层23例,其中G1级17例,G2级5例。黏膜下层9例,其中G1级5例,G2 级4例。固有肌层1例,为G2级。病变直径<5 mm者12例,其中G1级10例,G2级2例。病变直径5~10 mm者18例,其中G1级14例,G2级4例。10~15 mm者3例,均为G2级。统计分析显示,病理分级与瘤体直径相关(P=0.028),而与病变深度无相关性(P=0.278)(表3)。HE染色结果示,NET组织(G1级)局灶黏膜下层可见少数散在细胞团,呈小条索状,腺体样排列,细胞大小一致,支持神经内分泌肿瘤,基底可见瘤组织,切缘未见瘤组织。直肠ESD标本示黏膜神经内分泌肿瘤(NET,G2级),切缘及基底未见瘤组织(图2)。

表3 NET病理特征

2.4 NET免疫组化检测

本研究纳入的33例患者完成了Ki-67、CgA及SyN检查。其中,22例完成了全套免疫组化检查。除Ki-67外,检测的主要阳性指标包括细胞分化抗原5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56,CD56)、突触囊(synaptophysin,Syn)、嗜铬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低分子角蛋白(CK-L)、波形蛋白(vimentin,Vim)、可溶性蛋-100(soluble protein-100,S-100)。其中,阳性率最高为SyN (90.91%),其次为CK(81.82%)、CD56(59.09%)、Vim(54.55%)、CgA(50.00%)、NSE(45.45%)、CK-L(22.73%)及S-100(18.18%)。G1级与G2级各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NET免疫组化结果(%)

3 讨论

直肠NENs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9]。肿瘤细胞可分泌多种肽类激素及神经胺(如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嗜铬素等),部分患者可有类癌综合征表现[10]。直肠NET起源于后肠,大多无功能,类癌综合征罕见[11]。本研究纳入的33例患者中,肿瘤发病无性别差异,平均年龄约50岁。39.39%的患者无临床症状,未发现类癌综合征患者。此外,本研究发现部分NET患者出现了消化道症状,且症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分布无明显相关性。考虑这些症状不一定与直肠NET直接相关,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

直肠NENs大体与直肠息肉及直肠癌不易区别。普通白光内镜不能发现黏膜下病变,内镜下活检不能显示病变全貌[12]。EUS对于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能清晰显示肿瘤的来源层次,辅助鉴别直肠NENs与其他黏膜下肿瘤[13];同时可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大小、边界以及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为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12]。研究[14-15]显示,EUS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0%以上。本研究中,EUS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对NET病变深度及病变直径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分别为85.71 %及82.14 %。

直肠NENs的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7]。免疫组化检测的指标中Syn、CgA、NSE及 CD56的价值较高[12]。研究[10]发现,病理分级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肝或淋巴结转移有关,是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中,病理结果证实所有病例均为NET患者,G1级为主,病变主要位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统计分析显示,病理分级与瘤体直径相关,但与病变深度无相关性。考虑与本研究纳入的均为G1、G2级患者,且总病例数量较少有关。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提示,SyN、CK、CD56、Vim、CgA及NSE的阳性率较高。G1级与G2级各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病理分级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无明显相关性。

内镜下切除是直肠NENs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花费少等优势[16],其包括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改良的EMR(如使用结扎带或吸引帽等辅助装置)以及ESD。完全切除是保证直肠NENs疗效的关键。研究[17]显示,ESD 和 EMR 对直肠NENs的完整切除率分别为100.0%和 95.2%,组织完整性分别为 90.3%和 71.0%,提示ESD的完整切除率及R0切除率更高。与EMR相比,ESD的安全性与之相当,并具有切除范围广、标本更完整、残留率及复发率更低等优点[13,18-19]。一项纳入10项回顾性研究[20],包含65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在直肠NENs的治疗中,m-EMR与ESD疗效相当,均可用于直肠NENs患者。本研究中,所有病例病灶完整切除率达100.00%,R0切除率达90.91%。对于未完全切除者,进一步的治疗包括G1级肿瘤的年度随访和G2/G3级肿瘤的经肛门手术切除[21]。本研究中,共3例患者病理提示切缘阳性,其中2例为G2级,ESD术后追加外科手术,外科标本均未发现肿瘤组织。1例G1级切缘阳性者给予定期随访。

ESD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和穿孔,其发生率主要与病变大小、部位及浸润深度有关,直肠病变被认为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22]。本研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者,考虑一方面系术前应用超声内镜明确了病变深度、大小、范围及周围血管分布;另一方面与本研究ESD治疗均由熟练的专业医师操作有关。本研究随访时间为9~4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提示ESD治疗直径<15 mm的直肠NET是安全有效的。但直肠NET进展缓慢,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ESD治疗直肠NE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EUS对直肠NET诊断准确率较高,ESD 联合EUS是治疗直肠直径<15 mmNET安全有效的手段。但今后尚需更大样本、更详尽的研究以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

猜你喜欢

切除率免疫组化直肠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眉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