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模式在高职人像摄影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07黄小萍劳显茜毛慧琴北海职业学院
■黄小萍 劳显茜 毛慧琴/北海职业学院
一、前言
人像摄影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摄影类别分为婚纱、儿童、综合、产品制作以及影像服务五类,主要面向摄影师职业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使学生掌握人像摄影的专业技能,更加偏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为一线企业输送更多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加特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人像摄影中获得实践经验,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建立特色的教学模式,对高职人像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为此对工作室模式在高职人像摄影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二、开放教学资源共享
工作室模式下,科研教学与摄影行业紧密结合,人像摄影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高职教师可以通过进入行业协会,获取专业市场的前沿信息,从而考虑校内人才的培养因素,突破了以往按专业班级设置的传统管理模式[1]。学生可以得到与行业专家广泛交流的机会,培养其沟通能力,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并且由于当前形势下,高端市场对人像摄影的需求降低,中低端的商业人像摄影市场需求巨大,而工作室的开放,可以实现教学人员与高职学生的优化重组,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可以满足中低端工作岗位的个性化需求。该种工作室教学模式下,不仅能够提高传统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下的资源利用率,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职院校的物力和财力,完成教学资源最大化。并且工作室模式以项目责任制的模式进行活动,人像摄影图片包括电商平台以及服饰类视频广告等,使工作室成员组成灵活,培养学生满足企业的素质需求,尤其是摄影制作能力,与拍摄成员的交流能力,工作室项目小组不仅是传统班级的垂直联合,还是校企、各专业、各班级的横向联合,因此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更为注重[2]。当前人像摄影市场业务正在发生改变,工作室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对实际工作岗位进行深入调研,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工作室资源会根据项目需要进一步优化组合,以项目形式融企业、教师和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于一体,培养其合作能力及竞争意识,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能力要求,通过当前的企业用人标准,自主制订课程标准和工作流程。学生应尽早进入工作室参与实践项目,更好地享用优质实验教学资源。
三、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
高职院校应用工作室模式的人像摄影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构建实践共同体,更加方便学生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也更加便捷。当前人像摄影行业更加细化,流水作业的拍摄模式逐渐淘汰,一对一创作型拍摄是人像摄影行业的主流,对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而工作室模式依托校企社会各方的技术和优势资源,以实际项目为立足点,提高学生共同协作的实践能力,打造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推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和高职学生群体的专业发展,有效促进优质资源融合和教学科研结合,使学生了解人像市场的发展动态[3]。并且随着读图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纸媒市场萎缩导致业务量下降,人像摄影相关的视频广告及微电影在电商平台开始流行,商业所使用的摄影图片质量上升,而工作室模式下能够为师生营造真实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打造基础教学与创新实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使服务、教学与科研成为高职院校工作室的主要功能,使科研与教学紧密联合,利用双方的先进设备、高级人才和资金环境,从而达到互补优势的有利条件,进而弥补高职院校实验室教学单方建设的不足[4]。除人像摄影专业技能的实践方面,工作室模式的教学环境还弥补了教学中心社会服务能力,使学生满足人像摄影行业的定制化服务,以大型摄影基地和小型摄影工作室相结合的摄影方式。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室摄影模式
并且随着游戏摄影数量增长迅速,自由摄影师队伍不断扩张,工作室模式的教学能够随着市场发展,对人像摄影课程进行及时调整,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及时获得教学过程中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机制,及时调整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工作室的科研项目中,经教师引导加强与特殊教育高校、研究所之间的联络,完成人像摄影行业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加入区域之外的协作群体,实现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途径,增加教师与学生相互协作、学习支持的交流,积极构建基于高职学生个性特长的学习共同体。
四、打造互动教学环境
工作室模式教学能够打破固定的班级格局,建立交流资源成果的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沟通能力。该种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根据人像摄影任务的不同划分工作小组,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
实际工作项目与工作流程引入课堂,以工作室为基本框架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教学知识平台,以实际项目为依托,根据课程性质及教学需求配备教学资料,使得授课内容未能与社会实际需求接轨,打造形式多样化的交互式课程教育。在工作室项目的形式下,学生要在实际项目中,要完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人像摄影的专业课程,通过工作室人像摄影实际案例的演示,增加课堂趣味性,实现教学工具和教学展示在同一个空间内,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问,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而形象。在工作室中,可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改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辅助现代教学信息手段,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础知识,安排趣味性的摄影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开放性、互动性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的有效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基于沟通能力开设人像摄影实践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对人像摄影的兴趣程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
五、结语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的教学特点,工作室模式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使其成为科研、资源交流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必不可少的教学实践场所。另外高职院校要依托科研条件和企业资源,鼓励学生进入工作室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从而提高学生人像摄影的综合技能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