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表达障碍辅导教学课例
2020-08-06谢皑皑
谢皑皑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千克和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质量计量单位,表示物体含有多少物质,与重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这样的特点,结合现实情境、生活实际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克、千克,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解决常见的简单问题。
2.学情分析
“物体有多重”这样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以前就学过借助天平、跷跷板等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对这一问题学生有初步的认知,但学生习惯说为“重量”,这是教学的起点。结合学生学龄特点,可以以重量代替质量进行表述。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提升学生估重能力,培养学生的估重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之情,善于运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质量估测,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
5.设计思路
二、教学过程
片段1:认识质量单位
教师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谁知道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吗?”
一名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教师,我知道,是‘斤!”
教师:“嗯!谁还知道其他的质量单位?”
学生D举手,但是站起来的时候有些紧张,颤颤巍巍地说:“老……教师,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两和‘公斤。”
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鼓励道:“对,今天学习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学生D说的‘公斤表达意思相同,一公斤等于一千克。我们接下来就正式学习《千克和克》这节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千克=1000克,用符号表示:1000g=1kg。
教师说:“谁能把板书念一下?”
学生D举手念道:“1千克等于1000克,用符号表示1000……”
教师看着学生D,然后鼓励道:“怎么不念了?”
学生D说:“老师,我不会念后面的。”
教师说:“虽然它们的形式不一样,但是读法是一致的。”
学生D尝试再次念道:“1千克=1000克,用符号表示:1000g=1kg。”
教师说:“非常好!”
教学中,学生颤颤巍巍,说明学生有惊恐的心理,担心自己闹笑话,而教师给出了肯定的回复,增强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心。紧接着,在后面的表達中,教师给出了明确的提示,也帮助学生顺畅地进行了表达。
片段2:估计物体质量单位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问题:一枚鸡蛋约重50(),一袋方便面约重100(),一辆汽车约重1000()。
教师说:“现在请大家回答一下黑板上的问题。大家说,我来填写。”
学生D举起手又慢慢放下,教师看到了这一幕,于是教师说:“同学们,我看到了同学D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她似乎信心不足,我们大家为她鼓掌,鼓励她一下好不好?”
学生们:“好!”(掌声响起)
学生D在大家的鼓励下慢慢站起来回答:“50……克,100克,额,1000千克。”
教师说:“同学D,请你完整地回答问题。”
学生D说:“一枚鸡蛋约重50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对学生展开了提问,虽然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存在表达问题,但是经过同学的鼓励,同学D终于鼓起勇气,克服了紧张心理,顺利回答了教师的问题。
三、教的体验
1.教师教学改进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依靠一问一答的形式推进,学生缺乏思考时间,会因为内心紧张而影响到回答问题的质量。教师应当为学生预留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片刻,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然后作答。
2.学生表达培训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很积极,但是因为缺乏一定的表达技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表达不规范的问题。教师应当在讲课过程中为学生进行作答示范,让学生能够通过模仿来逐渐规范自己的表达,如“一个鸡蛋约重5克”。
四、学的体验
(课后采访:今天对自己说话的情况还满意吗?)
学生1:课上,我不太敢说话,明明觉得自己是对的,还是不敢说,怕说错,脚趾都抽筋了。但是还好老师没有批评我,在他的鼓励下,虽然结结巴巴,还是说清楚了,就是不流利。努力吧!
学生2: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回答不完整,本来应该是“一个鸡蛋约重50克”,而我说的是“50克”,当时感觉没什么,但是回头一想,这是表达不准确的典型表现。
五、同伴点评
这节数学课虽然尚存在不足的地方,但是整体不错,尤其是学生在表达方面能够克服自己的紧张,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表达技巧培养需要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可以有更好的课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