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送戏下乡”对戏曲文化在农村传承的意义

2020-08-06潘少梅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4期

潘少梅

摘要:送戏下乡是一项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文化活动。在我国文化传承中,戏曲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地完善。本文从对送戏下乡对戏曲文化在农村传承的意义出发,对应当如何更好地实现送戏下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有效地丰富农村文化。

关键词:送戏下乡;戏曲文化:农村传承

中图分类号:J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194-01

一、引言

为了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国家实行了“送戏下乡”的活动。戏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拥有稳定的群众基础。送戏下乡不仅解决了政府、剧团、农民之间的各方面需求,也是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方式。

二、“送戏下乡”的重要意义

(一)振兴农村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之一,实施乡村战略的总体要求:即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解决“三农问题”问题指明了方向。送戏下乡作为一项公益性文化服务,在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精神文化面貌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农村地区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基本已经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准,随之而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二)丰富农村地区文化生活

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水平、政策倾斜等因素影响,城乡之间文化生活存在着明显差距。为丰富农村地区基层文化生活,改善农村地区精神文化落后的面貌,送戏下乡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被委以重任,助力改善农村基层文化。送戏下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从农村实际出发,找到送戏下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为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的指导,进而调整基层文化惠民工程的传播内容,以及改进与基层群众对话方式。

(三)满足了农民文化的需求

送戏下乡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反馈机构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借用费孝通先生的说法,“我们的乡村从来就不是封闭的存在,它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样两条轨道将村庄与外面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自,上而下的轨道是指国家对乡村社会和文化的控制,自下而上的轨道是农民自己组织的通往外界的轨道。

在送戏下乡过程中会建立反馈机制,农民的文化需求也能够在这一反馈机制中得到更加有效的滿足。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活动政策以及方案的过程中也会积极地了解当地群众的需求,成立相关调查团队,事先前往乡镇摸底调查;在文艺院团在文艺演出活动中,还会加深当地村民的沟通交流,在节目演出后询问当地村民的建议,关注舞台演出效果以及整场演出活动产生的效果;最后是基层政府应当发挥经纪人的作用,通过在村里设立反馈机构,了解村民的喜好,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演出单位和相关主办单位。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农民也能够从这种满足中感受到文化为自身带来的喜悦感。

三、做好“送戏下乡”活动的策略

(一)政府部门做好“把关人”,切实履行文化建设职能

政府在送戏下乡过程中起着把关人作用,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千部对送戏下乡活动的认识,领导要重视这项活动,演出活动中的经费及演出单位节目内容的选择都直接与领导的重视与否相关,上级领导重视了,经费问题、下级部门及基层政府消极应付等其它问题相关问题也就顺利得到解决。同时也要履行审查职责,对传播内容的选择和把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最首要的问题,只有领导重视,后续工作才更好开展。

其次,相关协办部门应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态度。作为一名政府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协办送戏下乡开展是工作职责所在,在活动过程中是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人民群众的检验,而不是应付任务。

最后,基层政府应该积极配合、协调,包括及时通知当地村民,维护现场秩序,提供后勤保障等。

(二)文艺院团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意识

送戏下乡中文艺院团是舞台上的主体,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及农村文化生活的繁荣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解决,除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外,对文艺院团也提出了要求,首先是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工作职责所在,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工作职责就是利用自身专业技能,为广大民众做好服务。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发挥业务特长和优势,“把要我送戏下乡'变为‘我要送戏下乡,从根本上解决送戏下乡的被动型,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送戏下乡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抓。

其次,抓好文化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一专多能的文化骨干队伍,鼓励文化工作者多深入生活。

最后,还应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增强文化素养,既是一种需要,又是一种职责。

(三)整合节目形式创新演出内容

送戏下乡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政策及惠民信息,在送戏下乡演出中,国家政策主要依靠节目内容来传播,但由于节目时长的限制,人民群众对节目的接收程度比预想的要少,且受周围噪声的影响,接收程度还会大打折扣。

目前送戏下乡的节目形式主要以舞蹈、歌曲、快板为主,节目时长有限。丰富节目内容主要从丰富节目形式和节目量上着手。文艺院团在编排和创作送戏下乡节目时,充分考虑受众的多样性,从人民主体地位出发;送戏下乡不仅仅只是送戏,将文化展览、农业知识讲座、科普宣传、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形式多样,保质保量。“质”上有个保障,“量”的方面也应该跟上,一场送戏下乡活动的节目单除了多形式还应该是多量的,一场送戏活动中,除了文艺院团准备的节目外,还可以加入乡镇节目,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从质和量两方面着手,丰富送戏下乡的传播内容。在演出节目中还可以加入有奖知识问答环节,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获得感,同时也让人民群众学到了知识,两全其美的措施。

(四)挖掘生活题材满足群众喜好

在目前送戏下乡的节目中,存在节目不是群众想看或者看不懂的问题。送戏下乡的题材应该具备“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及通俗易懂等原则,这就要求创作者充分了解大众的喜好,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调研,而且优秀的作品是需要时间来打磨的。各文艺院团可以定时或定量组织文艺工作者下乡采风,收集素材,与各乡镇取得联系,将优秀的题材和乡镇故事及时反映给文艺院团。同时还可以与民间艺人及创作者合作,以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购买剧本,然后再加以编排和改进。推进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发掘身边感人故事。喜闻乐见的节目是吸引观众观看的的动力,只有观众满意了,送戏下乡活动才算真正完成寓教于乐、文化惠民的目的。

四、结语

送戏下乡在满足农民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将我国传统的戏曲进行了有效的传承,我国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我们需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及时发现送戏下乡所存有的问题,利用针对性的策略提升送戏下乡的质量。这样也能够对农村文化进行更加有效的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义平.心系民情,关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长沙市“送戏下乡”活动走笔[J].艺海,2005(01).

[2]沙垚,付蔷.实践中的人民性:“送戏下乡”与“群众艺人”的主体性——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农村的戏曲民族志[J].开放时代,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