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永远纪念

2020-08-06赵青山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4期

赵青山

摘要: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黑河市孙吴县当作为历史上日本伪满洲国政府防御苏联而建设起来的军事重镇,是日本的侵略——东北抗联的抗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抗战胜利的历史见证和遗址遗存。为弘扬东北抗联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纪念中俄两国共同抗战的历史。本文将俄罗斯阿穆尔州地方志博物馆馆藏与当前国内东北抗联与孙吴相关、与前苏联相关的事迹进行梳理,以期对孙吴县地方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东北抗联;中苏抗战;历史资料保护;中俄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K265;F7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133-02

一、早期东北抗联西征及在孙吴一带活动轨迹

东北抗日战争历经14年,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统治,迟滞日军侵华的进程。孙吴县作为日伪时期建设的军事重镇,战后孙吴境内留下了飞机场、兵工厂、军营房、胜山要塞等180余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侵华日军遗址遗迹。其中的“火力发电厂”是当年“北满”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军人会馆”也叫“将校俱乐部”是目前已知亚洲单体面积最大、服务级别最高、综合功能最全、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日本关东军高级慰安所。东北抗联在孙吴的武装斗争,作为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孙吴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1936年9月下旬,为突破敌人的“大讨伐”、开辟新的游击区域,东北抗联第三军在军长赵尚志部署下开始“西征”。期间赵尚志指挥部队在“冰趟子”(今通北林业局冰趟子林场)、龙门(今龙门农场)、逊河县松树沟(今逊克县松树沟村)、汤原等地行进。1938年8月、1939年5月,日军先后挑起张鼓峰事件、诺门罕事件,积极向苏军进攻。杨靖宇号召全军战士,把东北游击战争与反对日本进攻苏联的行动结合起来加紧打击敌人后方。1938年8月开始,东北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部分队伍(后来整编成第三路军)开始大规模西征,开辟小兴安岭西部抗日游击区。他们分3批从今汤汤原县与萝北县交界处的“老寿山”出发西征,分别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到达海伦县“八道林子”(第三军六师后方今通北林业局前进林场)。1938年9月下旬,由张光迪、陈雷率领抗联第三、六军部分队伍从“八道林子”出发,继续远征,先后到达“朝阳山”(今五大连池市朝阳乡)、辰清(今孙吴县辰清镇)一带活动。1939年1月2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东北抗联西北临时指挥部”,下设四个支队。其中第一支队队长张光迪,政治部主任陈雷;第三支队队长王明贵,政治部主任于天放。1939年3月,该西征部队整编成“东北抗联第三路军”。

二、东北抗联远征与中苏抗日合作

在远征同时,各地抗联队伍还多次派人到苏联境内,希望能通过共产国际与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并与苏军的配合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对其入侵苏联的计划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1940年1月24日,中共北满省委、中共吉东省委的代表在苏联伯力(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举行联席会议(亦称第一次伯力会议),周保中、冯仲云、赵尚志出席会议。3月19日,会议进入第二阶段。周、冯、赵三人同苏联远东边疆委员会书记伊万诺夫等人举行会谈,共同确定:为反对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苏联远东军与东北抗日联军建立友好和支援的关系。

1940年末,受到日伪军疯狂围剿的多支抗联部队先后进入苏联境内。在苏军的帮助下,分别在伯力和双城子(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附近建立北野营、南野营(又称A野营、B野营)。这两个野营,不仅为暂时撤退到苏联边境地区的抗联人员进行医治伤病和休整提供方便,同时还提供了对抗联部队进行政治和军事训练的基地,并为东北建立统一的党组织和军事指挥机关创造了条件。

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保证互不侵犯。据此,苏联方面阻止入苏休整的抗联部队回国作战。东北抗联领导人为顾全大局,同意暂时将主力留在南北野营,但提出应陆续派遣小股部队回国继续开展游击斗争,得到苏方认可。于是抗联部队在休整同时,不断派出小部队回国进行侦察、联络和开展一定规模的游击活动,寻找机会打击日寇。关于这一点,苏联文献表述“在东北,日军被迫留住大量关东军。”日本文献表述:“由于满洲人民的反满抗日斗争,最尖锐地暴露出来了……关东军迫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整备对苏战略体系,始终也不得进展。”

从1940年秋冬開始,东北抗联各部为保存实力陆续越境入苏,建立南北野营进行整训。1942年,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之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好转。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抗联领导人酝酿将在南北野营整训及派遣回国执行任务的抗联人员统一编成一个“抗联教导团”。这个意见得到了苏联最高当局的同意并建议:不公开使用东北抗联的名称,把抗联部队列入苏军序列、授予苏军番号,这样就有了合理可靠的后勤供应渠道:苏方派军官到部队担任各级副职,负责军事训练,翻译联络和后勤供应,装备由苏联方面供应。干部、战士分别授予苏军军衔,但部队领导权仍由抗联党委独立行使。对于抗联党委准备把编制改成教导团”的想法,苏方建议“要改编成教导‘旅”。伊万诺夫解释说:“一个团的供应标准低了些,抗联部队可以把远东地区的华侨青壮年动员起来,苏军可以把边区那乃族(赫哲族)应征士兵补充到抗联中来,这样就壮大充实了抗联队伍。”1942年8月1日,在苏联远东费士克营地,东北抗联700多名指战员身着苏联军服、佩戴苏军军衔,整编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苏军统帅部授予该旅“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第88独立旅”称号。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治委员崔石泉为副参谋长兼任党委书记。苏军选派30多位军官担任抗联教导旅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和各级副职。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后,苏联开始了对日作战的准备。7月,在周保中、李兆麟主持下,抗联教导旅制定了配合苏军反攻中国东北的作战计划:一是挑选290人组成空降部队,携带电台,担任侦察任务;二是确定340人到苏军指挥机关担任向导,待苏军进攻时,随同苏军一起行动;三是抗联主力部队同苏军一道进攻东北、消灭敌人,保护交通、发动群众、扩大军队、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政权。该计划征得苏联远东军区同意后,抗联先遣部队即纷纷携带电台空降到东北敌后各地,负责侦察敌情、寻找抗联地下关系。

1945年8月5日,东北抗联教导旅整旅编入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1945年8月9日零点十分,苏军三个方面军共150多万红军分三路越过中苏、中蒙水陆边境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在抗联先遣部队的配合下,迅速摧毁日军的机场、铁路、桥梁、堡垒等重要目标。9月初,抗联人员随苏军进入东北12个大中城市和45个中小城镇,迅速开展各种工作。9月中旬,由党中央派出的干部飞抵沈阳,抗联和党中央之间中断了8年之久的关系,终于恢复。至此,东北抗日联军终于完成了它的全部历史使命,并为创造和建设新中国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日伪司法省刑事局编辑的「思想情勢視察報告集」第4“满州纪於计百共產主義運動”及第8**满州国比於计石最近0共產主義運動比就飞”等文献中反映了中国东北共产主义运动和东北抗日联军发展状况,以及与中国共产党、苏联的关系等动。

三、当前中俄文化交流与历史资料的保护

为保护东北抗联重要历史史实,近年来孙吴县政府与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一直保持密切交往并开展了多领域的合作,2017年7月两地正式签署了政府间合作协议。2018年8月俄罗斯阿穆尔州地方志博物馆举办了《纪念尼古拉.焦明功勋》国际巡回展并把正展部分转赠给孙吴县人民政府。在中俄两国地方政府合作交流年的框架下,为共同纪念在战争岁月中做出贡献的英烈,孙吴日本侵华罪证陈列馆以俄罗斯《纪念尼古拉.焦明功勋》展为基础,丰富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和实物,举办《我们永远纪念——纪念中苏共同抗战》国际展览以增进两国人民对历史的共同认知。

习近平在2014年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为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也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中写下浓重的一笔。

注释:

①瓦·伊·崔可夫.在华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47.

②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601-602.

③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EB/OL].201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