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艺术的人文特征考析
2020-08-06吴海林
吴海林
摘要:宜兴紫砂壶是由全手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工艺品,它所表现的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理解与意境。从印象的光素器,到仿生形象的花塑器,紫砂的造型气韵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如何选择一把优质好用的紫砂壶,这就像选择一个兴趣相投的朋友,要有眼缘,有优秀的闪光点,互相吸引的地方。
关键词:紫砂;艺术文化;人文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023-01
一、引言
紫砂作为一种特殊的制作工艺类型,它在整个陶艺流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紫砂制作的独特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紫砂艺术的审美性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众所周知,花器虽是一种仿生类型工艺,但因其自身高度的审美价值而具有独立的审美内蕴,成为紫砂艺术品中的一大亮点,并且越来越受到文人群体乃至于大众的青睐和重视。紫砂艺术成功地融合了中国传统书法之优长、国画之精粹等,豐富了紫砂壶体的表现内容的同时,更横生了无限妙趣。紫砂制作离不开文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文人精神的滋养,更离不开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与传承,紫砂工艺才能获得今天的大力发展和繁荣。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紫砂工艺的人文特征,首先对紫砂制作工艺的文化渊源与发展,做一个回顾;其次,探讨紫砂工艺人文性实现的可能性。
二、紫砂工艺的文化追求与回顾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花器这种装饰类型的仿生器型,紫砂文化才会更加的有趣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紫砂器的历史也因此而来。紫砂工艺寄予紫砂作品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传达,更是一种中国文化精神的渗透与凝缩。紫砂制壶工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种。
在近代,紫砂文化在装饰上同样大放异彩,一批紫砂陶刻艺术家们将花鸟山水、人情事物等,以及各种文字(如隶书、楷书、大篆、小篆等)创造性地搬上了紫砂作品的描绘上,开创了紫砂雕刻作品新的风尚,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尤其以“紫砂七老”为代表的一批老艺人更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紫砂陶刻作品,不再仅限于日常生活的日用器具,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的艺术创作。陶刻家在创造作品时,赋予其深厚的情感寄托,这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其满足的享受。对于观赏者而言,亦是如此。
但是,任何艺术都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并不是创作者凭空想象而产生的。任何艺术品也都是创作者抒发情怀、表达志趣的一个载体,是文化的表达,是民族共同精神的宣扬,也是民族文化宝藏的积累。因此,这不仅对于思想水平有要求,还对理论知识和文化涵养有极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不同于在纸上赋诗作画,紫砂陶器,上创作显示出较大的难度。很显然,这对于工艺水平要求是很高的。用刀具取代笔,在弧形的紫砂胚上进行刻画,要求内容和形式需要达到和谐完整的统一,并传达出一定的美感来,缺失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称之为完美。优秀的紫砂陶刻艺术品要求能达到浑然天成、巧夺天工境界来。这是因为有这样的高标准、高要求,才能创造出这么多优秀的紫砂陶刻作品出来。紫砂制壶严谨工艺与紫砂装饰完美结合,才创作了更加优秀的紫砂文化。
三、紫砂工艺的现实要求与展望
虽然说紫砂制壶工艺的难度很高,利用制壶工具,而不是如机器制作般流畅。也虽说在用紫砂泥制作,全手工制作不可能会做出一模一样的两把壶,和机器制作的不同,全手工做不到完美复制,每一把壶都有自己的味道。因此书法或是国画技巧都能够很好地运用其中,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门类。
那么,对于优秀的制壶工艺师来说,这就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水平,还需要积累深厚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表现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精神,又能表现时代的进步的新思想来的绝妙的紫砂艺术品。
如今,随着时代的大发展大繁荣,全球文化彼此交流借鉴,年青一代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审美不再是单一的、乏味的,而是趋于多样化的融合,强调个性与创新,强调自由与理想。因此,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紫砂制壶工艺师们还应该要与时俱进,不应该一味固守思维,要灵活地吸取现代题材的优秀因子注入其中,努力制作出更多更好的紫砂作品。当然,制壶工艺师们还可以考虑应用国画写意或渲染的手法,表现一种浪漫的气息,积极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品,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四、结语
紫砂壶作为艺术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也越来具备市场竞争力。由于文人在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紫砂艺术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人文特征,表现出一些明显的文化艺术的审美意趣。紫砂壶不再作为日常用品,而逐渐向收藏品的地位转化。供人欣赏,给人以极高的审美享受和精神陶冶,也愈发成为紫砂的艺术追求。紫砂壶在手工艺品的地位是独一无二无法取代的,它对文化的传承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辉.紫砂陶刻艺术的人文元素[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08).
[2]谈丽君.紫砂陶刻的工艺手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7(05).
[3]范俊龙.紫砂物语[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