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舞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渗透
2020-08-06刘盼
刘盼
商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则更加注重民族风情,体现民族文化,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目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融会贯通,对各种舞蹈,尤其是现代舞加以借鉴,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保留原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精髓的基础上,对现代舞蹈加以渗透,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现代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渗透与借鉴
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081-01
一、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的起源与特点
1.民间舞蹈的起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历经千年,所谓民族民间舞蹈,就是来自于中国各个民族,源于各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所看所思所想,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
2.民间舞蹈的特点:(1)民族性。所谓民族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民间舞蹈在形成与发展中,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因此他们日常的劳作、娱乐大有不同,用舞蹈表达的情感也大相径庭,具有民族性。(2)传承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也随之进步。但我们也必须知道,文化的发展并不是断层式进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具有传承性,民间舞蹈中的优秀元素会被舞者保留下来,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今社会。(3)仪式性。最初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并不是单纯的表演,在千年前,各民族的人都有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民间舞蹈是他们表达对宗教信仰坚定信念的一种方式。同时,民间舞蹈是很多人一起表演,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各个民族内部的团结友爱,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活动。
3.现代舞蹈的起源。正所谓经济发展是文化进步的基础,随着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浪潮的发展,进步思想也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在西方舞者的带领下,对传统舞蹈进行改编,打破了原有舞蹈的束缚,大胆使用新的表现方式,给人带来视觉与情感的双向冲击。然而,由于中国当时国家处于封建落后,内忧外患阶段,对于现代舞蹈的发展进步则落后西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电影等传播媒体的发展,带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舞蹈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4.现代舞蹈的特点:(1)创新性。现代舞蹈的起源是工业革命的进步,西方优秀舞者在传统舞蹈优秀元素的基础上,对原有舞蹈加以创新,将舞蹈元素与时代新思想相结合,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优秀舞蹈元素相结合,给观众新颖的感觉。(2)流行性。现代舞蹈以新型的表现方式和大胆新颖的服装造型为创新点,符合当时各个国家新思潮盛行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传播媒介,让大众注意到这种开放、创新的现代舞蹈。也正是因为现代舞蹈开放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管理,让观众更容易体会其中的情感,也让现代舞蹈流行起来。
二、现代舞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渗透
1.目前现代舞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渗透现状。目前,对于现代舞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渗透情况,绝大多数学者以及舞者都持赞同的态度。而中国现代舞就是将现代舞蹈与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相融合的典型代表,通过编舞者的设计与编排,中国现代舞将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的优秀文化底蕴与现代舞蹈开放的特性相结合,更加直接地表达出舞者的情感,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也给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带来了新的活力。
2.在民族民间舞蹈的编排过程中引入现代舞元素。支好的舞蹈,在编创过程中要有充沛的情感,要让舞者和观众达到情感的共鸣。目前,在舞蹈的编排过程中,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元素与现代舞蹈元素共同引入已经是一种舞蹈编排的潮流。在民族民间舞蹈原有优秀元素的基础上,将具有现代舞蹈动作的元素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融入,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能够体现当代的时代特性,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主流。
3.在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引入时代情感元素。切文化的创造都是根据现实生活描绘的,表达出人们在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的过程中,由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环境是不同的民族风情,突出的是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风俗,因此现代舞蹈将其时代性、流行性的特征融入其中,将时代情感巧妙渗透,使舞蹈不仅仅表现出民族民间风情,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符合现代人的情感审美。
三、现代舞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渗透的意义
1.改变固有的传统舞蹈表现模式,注入活力。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应该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作为深受当今社会影响的现代舞蹈充分体现了如今人们的审美特点,将现代舞蹈渗透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不仅仅可以创新民间舞蹈,更能够体现出两种舞蹈融合后给人们带来的冲击,在原有民族传承性的基础上引入时代特色。
2.創新民间舞蹈,使其更具有传承性。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亦是如此。在当今社会,民族民间舞蹈有值得传承的地方,当然也有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地方。将现代舞蹈融入民间舞蹈中就是对民间舞蹈进行创新,使其具有时代传承性,不被时代所抛弃。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