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
2020-08-06刘勍
刘勍
摘要:公共艺术作为地域文化及精神文明的重要彰显形式,其融合了景观艺术与文化审美价值,为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为城市形象树立及文化传播提供了坚实保障。文章重点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发展;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046-01
一、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是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艺术创作,而公共空间则是由公众自由参与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环节,具有开放性、公开性的特征,通过对这类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不仅能提高空间利用率,还可以为文化传播及环境氛围的优化提供保障。
二、公共艺术的由来
公共艺术起源于美国,其与精英艺术一起随着美国城市的发展不断进行传播和延伸,并生成较多不同风格及形式的艺术作品,为环境氛围渲染及文化传播提供了坚实保障。公共艺术真正向外传播是在1959年,费城建立百分百艺术条例,在该条例中,要求所有翻新与新建的建筑物都需要预留出百分之一的空间用于艺术的渲染和展现。不过对于艺术表现形式并未予以严格说明,创作者可借助对墙面装饰、雕塑、地面装饰、小品等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实现艺术渲染效果,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
通过该条例的落实,公共艺术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加强了对公共空间的装饰。其中考尔德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设计,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动力支持。而我国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国际间交流的频繁,国外艺术理念及设计形式逐渐融入到我国艺术发展中来,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为我国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公共环境设施艺术设计的发展
公共环境设施艺术设计对传统的公共空间艺术设计进行了扩展和优化,将设计内容從原有的城市空间规划扩展到城市与乡村间的合理规划,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协同建设,对现有的城市及乡村资源实行深入挖掘和处理。另一方面也通过乡村丰富公共资源的优化,如茂密的丛林、层峦叠嶂的山脉、广袤的土地等,促进城市、乡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连接,利用乡村的幽静之风综合城市的喧闹之感,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之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美好,营造崭新的公共艺术景观,促进城乡的健康发展。
随着公共艺术设计内容的扩展及内涵的丰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也更加注重人们精神层面的满足,并希望借助公共艺术设计为人们打造舒适的精神场所,提升空间利用率及建设价值。将公共艺术融入到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中,除要做好空间环境及氛围的渲染和设计外,还需加大对文化内涵融入的重视力度,将区域文化特色及现有的文化资源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中来,让人们在休闲放松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和内涵,加深自身的思想意识,提高精神层次。
此外,公共艺术为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在保证艺术性的同时,加大人们对艺术的关注力度,拉近艺术与民众间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上,为艺术创新和优化提供助力,将艺术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在社会进步中不断增加艺术内涵和意义。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共艺术就不再只是单纯的自我世界的完结和展现,而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利用公共艺术设计让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现今社会生活,在艺术熏陶下不断完成自身的生活使命和任务,提高生活的价值,感悟更多生活的真谛。
对于现代人来说,艺术不是单纯的依靠不同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画作或雕塑形象,而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只有明确艺术源于生活,才能全面优化艺术设计的综合水平。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共艺术设计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民众生活间的联系在不断加强,表现形式也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迈进。
当前,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于公共艺术的接受能力及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并学会利用公共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周边事物或建筑,公共艺术独特性也来越明显。公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到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脱离原本高高在上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大众化、趣味化特征,艺术设计内容也更加趋向于日常生活,随意性及独特性越来越明显。公共艺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趣味。
公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时间,且承载着较多的文化及精神信仰,提高公共艺术设计综合水平,不仅能够为城乡环境建设提供支持,也可满足人们不断加深的精神需求,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调趣味。
参考文献:
[1]刘骧群.社区公共艺术对于居民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深圳为例[J].艺术教育,2018(13).
[2]张文儒,孟宪景,庄国岳.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J].邢台学院学报,2018(03).
[3]付雷,公伟.牡区艺术”在住区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回龙观社区为例[J].设计,2018(17).
[4]王子晗.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融合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
[5]谢楠.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传播与教育作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