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表演的艺术形式

2020-08-06童兆亮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身段美化眼神

童兆亮

摘要:戏曲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但起主要作用的,应该说是剧本和演员的表演。质量较高的剧作,固然是奠定整个戏的成功基础,但有时剧本虽较平凡,经过演员的艺术表演,却对人感染很深。

关键词:戏曲表演;方法;美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43-02

一、引言

戏曲表演和其它表演艺术有所不同,戏曲根据写意的艺术哲思,勇敢地调动夸张、美化、变形、写意的艺术美的形式,对角色重新造型,来展现舞台美。

二、戏曲表演的动作美

演员的表演动作,尤其是传统戏曲里的表演动作,是由真实生活中加工提炼而来的,它集中、夸大而且美化了真实生活,因此演员的表演动作,既须做到「象」,又须做到「美」。由于前辈艺术家的辛勤努力,积累了千百年的宝贵经验,因之在表演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规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表演程式。戏曲演员的表演,一定要从「手、眼、身、步、叫五个字上下功夫,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五个字也叫做「五法」。

(一)手法

表演时手的姿势如张手、摊手、招手、拳手、战手、指手等,名目繁多,而且因角色不同,常常名目相同,而姿式却各有不同之处。生和旦的指法就大不相同,生多以食指中指合并伸直指之,有时亦以食指伸直单指:旦则多用「兰花指」,即食指向背弯去,大、中指交成环形无名指尖弯交于中指之中节,小指尖则弯于无名指之中段。以此状为兰花,故名之日兰花指」。

但有时亦可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变化指法。如「峨嵋酒家」中谢小玉这一角色,就左手执剑,右手用的中、食指并拢的武生指法,因为虽同属女角,但因身份性格不同,原应该有所变化运用的。例如[拾玉镯]上孙玉姣的手式表演,就应该和[武家坡」寒窑受苦十八年的王宝钏的手式表演不同。前者要求娇媚玲珑,后者则须稳重端庄。又如明妃勒马的手式,就没有用右手执鞭,左手向胸前回拉的办法,而是双手腕伸在腹部略前方,然后用力地向胸前慢拉直至两拳上下重叠起来,这样可以加强舞蹈性,而且看起来也美。

至于指的具体动作,那就更多了,象「远指」「近指」「泛指」「翻指」「怒指」「横指」「背指」等不下几十种指法,但都不出于生活中指的范围。应该注意的是在舞台上指的动作,需要身、眼结合,要细巧灵活而给人以艺术美的感觉。

(二)眼神

在生活中,内心的喜、怒、哀、乐、好、恶、欲等七情,完全可以用眼神表现出来。一个演员如果不会用眼神,那他对角色的思想感情,就将无法表现。所谓那个角色脸上有戏,眼能说话,主要就是他会运用眼神。一般眼的动作,不能无目的地随便乱转,既不能老看观众,也不能死盯对方的眼睛。要使观众从演员的眼神中看出角色的思想情感和意图,这就要求演员的眼神要与角色的内心活动吻合,要与身段、步法、手法等相互结合。例如宇宙锋」上的赵艳容和[福寿镜J中的胡氏,同样都表现发疯,但是赵的疯是装疯,是假疯,而胡氏的疯是真疯。在身手动作上无大区别,在眼神上却不能完全一致。装疯的眼神要滞,而真疯的眼神除滞而外还要发痴。

(三)身段

一般所谓身段,就连腰、腿、四肢,以及水袖、翎子、扇子、刀枪把子都包括在内了。当然附带的水袖、翎子之类的表演,那还各有一套技术,细分起来就更多了。这里提的身段,只是概括的原则的表演方法。身段的使用,除必须合乎剧情而外,还要求不温不火,不厌不贫,恰到好处。随时要注意眼、手、步法的结合。就是身到,眼到,手到,同时要灵活,要松(是舒适而不是松懈),要使用巧劲。表面上看起来,又精神,又美,还很率。切忌发僵,板滞。并忌动作雷同,千篇一律。开关门时,远近高矮要有准确地方。坐时身要略斜,而且要坐在椅子边上,不能身靠椅背。否则不但不美,而且嫌笨。站时身子要直,不能挺腹凹胸。请安下跪,背部要平。

关于身段,老前辈把身段规律给概括了“起、落、进、退、侧、反、收、纵”八个字,非常扼要,就是横起顺落,进要矮,退要高,侧要左,反要右,欲纵先收,欲收先纵。这样才能使动作圆活,形象明确。当然各人的天赋条件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考虑身段如何表演。在「汉明妃中「出塞」一场,曾运用了「魁星点元J和「金鸡独立」两个武生身段。

(四)步法

步法也叫台步,细分起来,不下五十多种。这里不便细谈这些,应该注意的是,台步快慢,必须合乎锣鼓板拍。要做到“美、媚、脆、率、稳”五字。上身不能乱晃,两肩要平,台板不能见声。裙子上的马面不能翻转。旦角的两手摆动,要小巧,不能大摇大摆。而且只能前后摆,不许作用摆。步子不同,用劲的地方也不能完全一样。如搓步就要掌心用劲,后跟并不吃力。总的要求是美,要干净利落。如「汉明妃J中[出塞」一场,本来戏并不多,但演员在表演方面,如趟马、陷马、台步、亮相等,下了不少工夫,演出的结果,这一场倒成了全剧的重心。

(五)口型

旦角要做到笑不露齿,最好笑时用水袖或手绢遮一下。念白要自然而有韵味,且要保持口型的自然美观。既须吐字清楚,更不能齜牙咧嘴。唱和念都要有抑扬顿挫,不离调门,声音更须传达远方。四呼、五声、十三辙、尖团等都必须分明。这些都是起码的要求。要做到口型美观自然,音调韵辙,更会相得益彰,又好看又好听。

三、戏曲舞台艺术的造型美

戏曲表演具有夸张的艺术形式,戏曲的化妆和其它表演艺术都不同,话剧讲人物造型,可是无论怎么化妆,还是演员的本。戏曲根据写意的艺术哲思,勇敢地调动夸张、美化、变形、写意的绘画美,对角色重新造型,可以使演员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图案美的性格形象。净角不用说了,我们只要把梅兰芳、荀慧生或叶少兰的生活照和他们的舞台形象一对比,就再也鲜明不过了。这样的形象再塑造,完全体现了戏曲的绘画美。是也戏曲表演艺术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得天独厚的形式,“我有的你没有”的艺术优势,所以流传的戏谚甚至把它提到了“三分唱,七分扮”的高度来加以重视和强调。这个优势是通过一系列艺术细节形成的总体美而实现的。

戏曲舞台上,除了净、丑两行角色的脸谱已经是全部图案化了的以外,老生、武生、小生、旦角都必須提眉、描目。这个细节具有三大美学价值:

第一,美化提神。

演员运用特定的绘画手法,根据行当、人物,在本人眉、眼的基础上,勾画出更鲜明、更美的造型不但眉、眼的粗细、长短大小,可以另画,使眉更富有性格表现力,眼睛也在墨彩的烘托中更显得明亮了;就是眼眉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克服原来的缺陷而作精微的调整。它们的艺术造型,本身也是图案化的:造型画法的行当规范,也就是一种脸谱。紧跟着一提眉,眼角也提起来了,形象马上不一样了,顿时英气勃发,神采奕奕,整个面容都有了光彩。不要近处看它画得很夸张,它是“远看的艺术”。上了台,灯光一打,远处看来,眉清目朗,炯炯有神,这美就活了。它所发出的冲击波,远非演员的自然面目可比。

第二,多样的和谐统一。

戏曲服饰化妆的魅力,全在于它图案、色彩、样式、大小、造型的放大、美化和夸张变形给人的写意美。生、旦两行上有美化夸张的头盔、头帽、甩发、翎子、顶花头饰、凤冠、额子,下有夸张齐胸遮腹的髯口,生行还要用胖袄和厚底靴把身材也加以放大。在这一切中间,眼睛和眉则是演员精气神的聚光点。提眉描目对面部的扩展以及对眼、眉的美化夸张,和整个服饰化妆正是一种重要的完美和谐与多样统一

第三,延长艺术生命。

由于提眉描目是一种“重新造型”的美,年龄较大的演员仍然可以通过这样的美化、捉神,扮演年轻的角色。扮得好,远看仍然不失其美。

四、结语

总之,在戏曲表演中,无论唱、做、念、打,始终须保持原神不散。提顶若胸中有物,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最要始终如一。做身段使其繁似简,简而明。台风要潇洒,能使四座产生风为宜。要藏锋,忌露骨,忌轻浮。做戏要无我无人,眼要平视而远,凡台步、身段、亮相,笨中灵则厚,不要虚中灵则浮,要虚实则活:不要实中,实则钝。一顰、一笑、一举、一动、一顾、一盼对于戏情大有作用,不可以轻举安动。做工戏,脸上要有丘壑,作用都在眉睫、眼神、法相。话白有附属于身段者,有身段附属于话白的。忌身有俗骨,自矜自夸,太露锋芒,平庸无味。因此,提顶、松肩气沉丹田,腰背旋转,步伐自然灵活;姿态要挺拔,动作要圆转,气魄要庄严,韵味要潇洒,呼吸要匀停,运用要顿挫,戏是抽象的,但是要写实。戏曲舞台表演要将戏曲程式的特点作为基础,内心与程式结合才富有生命,富有感染力,必须要将内心情感与外形的表演程式结合在一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淑杰.谈对戏曲表演要领的领会[J].戏剧之家,2013(05).

[2]卢浩.戏曲表演“技“戏”谈[J].中国戏剧,2003(01).

[3]张萍.浅谈戏曲表演中的“技”与“戏”[J].黄梅戏艺术,2005(01).

猜你喜欢

身段美化眼神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生命的顽强
美化語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打开
美化你的伴侣
论古典舞中身段与水袖的交融并用
空洞的眼神
我敢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
没有一种爱情值得自降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