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的沉浸美学

2020-08-06刘周乐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蒙太奇废墟

刘周乐

摘要:2020年初,萨姆。门德斯的电影1917》火爆全球。这部影片同以往的战争题材影片不同,它是首部抛弃蒙太奇、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来进行摄制的战争片。这种独特的拍摄手法赋予《1917》一种与众不同的沉浸感与美感。本文将从拍摄的技术手段和剧情人物设置两个角度浅谈《1917》,分析它沉浸观感的制造。

关键词:《1917》;战争片;一镜到底;沉浸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16-01

一、无蒙太奇干扰,如同进行第三人称游戏般体验主角亲历时空

正如《1917》的编剧威尔逊·凯恩斯说,这部影片的全部意义在于,你会在另一个人的生命里活上115分钟。没有蒙太奇的介入,在该片“一镜到底”所构建的时空完全连贯,观众观影所花费的115分钟即是主角在故事剧情里的115分钟。同时,贯穿全片的手持跟踪镜头紧跟主角的行动,围绕着主角跟踪和旋转,使得荧幕外观众可获取的剧情信息也与主角相同,失去了大部分影片中的“上帝视角”,仿佛观众自身是主角身边一同执行任务的“第三个战友”。这种全程跟踪的视角如同我们常玩的第三人称游戏,观众与影片主角的关系即是玩家同玩家在游戏内角色的关系,这能使观众完全沉浸影片其中,与片中主角同呼吸、共命运,自身的情绪起伏完全随着主角而波动,不留分毫抽离出来思考的空间。

除去时间,影片中的空间设置也很值得探讨。两名主角接受军令,从埃库斯特出发,穿越危机重重的敌占区,到达目的地克鲁瓦西耶。狭长的战壕、如荆棘般密布的铁丝网、德军废弃的地道、無人的农庄、战后的城镇废墟、河流与森林、最后再到克鲁瓦瓦西耶的狭长战壕,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场景都只出现了一次,把整个空间塑造得如同一个危机重重的冒险地图一般,等着观众同主角一起去探索。全片出现的场景皆为实景拍摄,没有使用到绿布抠像等技术,使观众聚精会神关注画面的同时也不会因为后期特效带来的突兀感出戏。

除上述之外,《1917》中导演对于光影的合理运用也为影片的沉浸感加分不少。由于影片大部分场景都是外景,拍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在使用自然光,为了实现画面光线的统一、以及渲染剧情的压抑气氛,所有白天的外景统一是在阴天拍摄。太阳出来时,剧组会把即将拍摄的戏份反复彩排,而云层一遮住太阳剧组便会抢着拍摄。而夜晚的外景场景是在一座法国城镇的战后废墟,该废墟中四处埋伏着德国士兵,按照剧情的逻辑该城镇内不能有任何人为的光线,否则就会暴露。导演用被攻击燃烧着的废墟和照明弹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夜晚戏份之初,主角身处环境中唯一的光源便是燃烧着的废墟,主角暴露之后,德国士兵不断发射照明弹搜寻主角。随着照明弹的移动和主角在废墟阴影间的快速跑动,影片画面忽明忽暗,把阴森和紧张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该片段也成为了全片的一个小高潮。

二、模糊的人物塑造,增强了观众对主角的带入感

在传统的战争片中,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接收到导演想要表达的反战思想或是主角的人格升华,导演们往往都会花大篇幅刻画电影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从而让观众理解人物的行为,进而感受到战争对于人物的倾轧。

而《1917》不同,观众们只能通过两位主角零散的对话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及思想,对于只出现一次的配角们更是匆匆带过。而这些背景空白、面孔模糊的角色不仅没有观众因为人物设定的空白感到疑惑,反而增强了观众对剧情的代入感。从剧情逻辑来说,不管是偶遇的军官、士兵,或者是曾一起躲在废墟里相互安慰的法国少女,这些角色对于剧情中的主角来说不过是单纯偶遇的陌生人罢了,这样短暂的邂逅并不能让他们足够熟悉彼此、了解彼此的性格和人生经历。

而从电影手法角度讲,这种一闪而过、模糊空白的角色设定实质上构成了一种“叙事主观化”。由于导演对于各种信息给予的限制,观众失去了以往的“上帝视角”,无法再在客观叙事之上获取超越人物层级的信息。通过观众的信息获取受限于主角这一层级,观众与主角接受了完全等同的剧情叙事,从而使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主角在身处不同环境时的所思所想,进而传达更深层面的反战思想。萨姆·门德斯正是使用这一手段让观众们随着主角的行动提心吊胆,和主角同呼吸共命运。

参考文献:

[1]王霞.《1917》:一镜到底的时间胶囊[N.中国电影报,2020-02-12(007).

[2]李宇潮.“一镜到底”式的拍摄手法与电影主题表达间的关系——以《1917》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1).

猜你喜欢

蒙太奇废墟
舞蹈编创中叙事蒙太奇的运用
瓷窑废墟
错位蒙太奇
跟着名家学写作之蒙太奇手法
怀念雷家沟的一处废墟
蒙太奇:小学古诗教学“入境”策略探微
废 墟
街头的废墟
废墟
电视新闻是否需要“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