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动画”中禅宗美学的数字视觉表现研究

2020-08-06黄悦叶佑天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3期

黄悦 叶佑天

摘要: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禅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的艺术领域;禅宗思想可以帮助人们远离浮华喧嚣,提升思想境界。“诗意动画”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使命。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发展中国诗意动画是时代的需要。本文结合壹葉堂叶佑天导演的诗意动画作品和其他詩意动画案例进行分析,探索传统美学思想融合现代数字科技在诗意动画中的体现以及应用。

关键词:诗意动画;禅宗美学;心注一境;数字视觉表现

中图分类号:1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06-02

我国倡导文化自信,动画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人们迫切追求美好思想和心灵慰藉,中国诗意式动画在禅宗美学和现代数字科技融合的体现,及应用较为缺乏。因此,中国诗意动画融合传统禅宗思想与现代数字视觉表现有助于发扬本民族文化特色,推动中国诗意动画的发展。

一、“诗意动画”概述

(一)“诗意动画”的界定

“动画”作为一种包容性艺术具有丰富的表达和文化内涵,传统动画只停留在表象思维,并未触及人类灵魂的哲理性思考。“诗意动画”是实验动画中的一种新型动画,是对动画艺术独特审美趣味的提纯,它是纯粹与自由心灵的产物,有着强烈的个体性,同时也可以说是艺术家追求“自性”的表现,是参禅悟道后的内心抒发。“诗意动画”是从人类心灵的视觉感悟出发,脱离偶像和意识形态的框束,引发受众对生命的沉思@。

(二)“诗意动画”的发展现状

由前苏联在1970年创作的一系列实验性动画短片吸引了世界动画界的关注。在这组短片中,西方和东方动画的创作者在前苏联动画片中发现了独特的视觉手法和元素。此类动画深受欧洲前卫电影和后苏联诗歌电影传统的影响。1979年,俄罗斯动画大师尤里·诺斯金(Yuri Norskin)就是其中之一,是爱森斯坦(Eisenstein)在1920年发起的传统诗意电影中的动画实践。德国动画短片《平衡》、日本动画大师山村浩二《麦布里奇的线》、英国荷兰奧斯卡获奖短片《父与女》、达利和迪士尼合作的超现实动画片《命运》等为代表的哲思性动画短片为“诗意动画”的发展提供充实基础。

早在1960年诞生的中国水墨动画如《鹿铃》、《山水情》等,将中国传统水墨意韵融入动画创作中,虚实的黑白意境使得动画片的艺术风格取得重大的突破,是中国动画艺术的新品种。然而这两部中国水墨动画代表作都只停留在浅层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并未在“体验到生命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足够的高度,也尚未上升到精神“写意”。

以叶佑天导演的《情感三步曲》、段天然的《物自体迷宫》为代表的新兴诗意类动画短片,承载着拓展动画灵魂深度的使命,为“诗意动画”的未来奠定思想表达。叶佑天教授率先提出“诗意动画”的概念,他认为“诗意动画”即是动画影像与诗性类别学科交融的结果,其哲思性不止于追求肉体与心理层面,更多是在灵魂层面上的探索。

(三)“诗意动画”中的禅宗美学

禅宗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成的一个宗派,主张“明心见性,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对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宇宙观的养成,乃至对人们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形成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诗意动画”作品中融入禅宗思想,进而产生的审美活动和艺术创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1.“心注一境”的生命思考

心性的理论是禅的核心思想,“心注一境”是一种回归纯自然精神世界的本原境界。禅与心在自然界融为一体,由惑而智、由繁而简。正如2016年壹葉堂诗意动画的代表作品《悠玄之境》中,隐喻的抒发创作者人世浮华、仙境亦然的情绪体验:一只偌大的飞鹰遮蔽雾霭沉沉的城市,片中一名行走山间的问道者,悠悠然然出离红尘,孤鱼飞伴,忠犬相依,在流动的人潮当中,问道者坚持自己的本心,让人生的各种境遇在禅悟的心灵世界中化为美好的生命享受,用禅宗的智慧点化内心,达到意定神闲、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

2.“以心传心”的心灵感悟

禅宗追求的生活目标是自见本性,实现自我启蒙,强调本体意识和自我凝视,以实现自我超越和解脱。禅宗的“明心见性”,主张个体心性的挖掘,找到本心,以全新角度去看待事物,就不会被自己的成见所迷。正如日本动画大师山村浩二二的代表作《麦布里奇的线》所展现的那样,无论快乐亦或悲伤,时间就像影片中陌生的动物一样,弹奏着流逝的分秒,生命诞生之初,亦是生命结束之时,在禅宗看来,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是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活在当下,不浮于表面形式的流动,而是发自内心的自省,方能体悟大圆满的真理。

诗意动画”中禅宗美学的数字视觉表现

(一)禅宗美学的表现

“诗意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以动画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诗情。它以诗的逻辑,打破预设的规则,创造出新的形式国,其诗性多以淡泊、情趣以及韵味等美学理论而表露出来,极力谋求多种艺术境界的创作,用心去体悟其中所蕴涵的情绪与意趣,且无法用言语来说明具体的故事情节。因此,“通禅于诗”便是禅宗与艺术创作在美学上的沟通表现。

1.禅语入诗的观念融合

严于在《沧浪诗》中提到“以禅立诗”,即以禅理比喻诗理,阐释诗歌的审美特征,其核心观点之一“妙悟说”,赋予了论诗的独特内容。“妙悟”正是要求创作者具备洞察艺术特性和领悟美学意境的经验,这与禅宗对个人心灵体悟的重视相吻合。将禅与诗的内在规律融会贯通,自由运用禅诗的规律,从而理趣相生,诗禅画合一。

2.未见禅语的诗性玄思

沧浪在《诗法》中提倡“禅道惟在妙悟”的精髓,让禅宗思想的“不立文字”与诗性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融合在一起。“妙悟”近似今天所说的“灵感”,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的一种顿悟的思维活动,是量变达到质变的一种飞跃。禅宗“顿悟”是一种人文思想,亦是美学之方法论。抛开一切言语概念而只感悟审美这一层面,犹如一片空空如也的晴空之夜,你看到西江之上的一轮皓月,明月凭借夜空而皎洁,这便是色相。是谓:“空不离色,色不离空,空在色中,色在空中。”

(二)禅宗美学的数字表现

“数字艺术”是基于现代数字技术发展起来,整合多种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于一体,以数字化展示传播形成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诗意动画”利用现代数字平台来设计和制作,展现传统禅宗美学中技术美与艺术美的融合。例如壹葉堂水墨动画作品《月迷藏龙》,创作者凭借动画的表现形式流露“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物哀情绪,数码合成技术将水墨与数字技术合成,使得数字水墨动画以影像的思维方式去整合音乐与水墨淋漓的画面,给予我们视、听、悟的审美体验。

三、诗意动画”中禅宗美学的数字视觉表现运用

(一)“诗意动画”中禅宗美学在数字视觉表现的媒介运用

1.传统诗意水墨的局限性

早期的动画影像概念起源于皮影戏和走马灯,利用平面纸雕与背景元素前后叠加组成,使光线进行分层。而早期呈现“诗意式”特征的水墨动画则源于中国传统山水画,通常运用水与墨在丝绸或宣纸上进行绘制,因此创作要求高,并且制作过程繁杂,因此创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是其无法完全贴和大众的原因。

2.全新数字媒体的技术革新

进入21世纪,“诗意动画”转变传统创作观念,更多利用电脑软件特效艺术等完成,使动画制作方式发生转变。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诗意动画”中的造型、音乐更加生动有趣,创作者既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水墨画动画制作过程复杂的问题,节省了资源和时间,为推广动画艺术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这不仅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也继承了传统水墨文化。

例如壹葉堂动画作品《尘度七日》就是数字手绘与骨骼工具合成制作的,首先,AE软件的骨骼工具可以强化角色动作的表演,它们虽有着一般动物的形态特征,其动作表演却彰弹性。其次,在短片2分40秒至3分15秒的片段中,采取匀速平移镜头方式展现一段黑白影像场景,镜头在跟随主角动作表演的同时,将悠远迷离的场景也尽收眼底。最后,在音乐的运用当中加入现代科技音效,配合粒子与线条在光影空间的穿梭,营造时空穿越的神秘氛围。

3.“城市诗意”的时代孕育

技术的更新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壹葉堂动画作品《非未来》和段天然导演作品《物自体迷宫》为代表的“诗意动画”正逐步开拓三维艺术的表现形式,将现代城市生活与诗性文化有机结合,开拓新型城市文化的表达方式里。动画《非未来》突破了二维数字技术的制作手法,将现代城市空间设计与手绘结合,强烈的黑白光影对比增添作品的当代设计感,三维特效的渲染给冰冷的城市空间带来生机。

(二)“诗意动画”中禅宗美学思想与数字媒介的交融共生

“诗意动画”中的禅,是一种审美氛围的表现形式,构建在艺术的物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数字技术的进步丰富了“诗意动画”的创作形式,拓宽了“诗意动画”在表现层次上的深度,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感,也提高了其艺术审美价值和欣赏度。《尘度七日》短片运用黑白笔墨与摄影结合的手法,使其既真实又玄幻,观众的思绪进入潜意识与无意识的交界处,脱离概念化的逻辑分析,产生含蓄的意象之美。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渲染,由繁至简表达大自然一草一木、山水之间的和谐,成为表现无声无欲的精神世界和寂静虚无的心境的纯粹方式。这种“遁世”的禅意思想融合现代数字技术的视觉表现,呈现一种独特的美学风貌。

四、禅宗美学意境与现代数字视觉表现的交融推动“诗意动画”的发展

禅宗美学影响下的“诗意动画”作品中存在着时代意义和文化积淀,数字动画影像与禅宗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联系,现代“诗意动画”运用数字视觉表现,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学思想。可见“诗意动画”作为传播载体对禅宗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些理论运用有利于现代数字视觉表现在“诗意动画”创作中寻找新的突破口,笔者通过从禅宗思想认知角度,结合现代数字视觉技术研究“诗意动画”的创作以及发展前景,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学术关注,提升研究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新媒体视域下(影像叙事与艺术诗学)课程教学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20162301。

注释:

①叶佑天.“诗意动画”在我國发展的缘起与趋势[J].装饰,2019(02).

②叶佑天.用动画叙写涩涩战争苦难与淡淡离愁的方式——观俄罗斯动画《故事中的故事》之艺术特点解析[J].电影评介,2011.

③周冬莹.趋向诗意电影的<长江图>与<路边野餐>[J].电影艺术,2017(03):80.

④段天然.动画及概念延异[J].电影评介,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