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分耐心和谨慎
2020-08-06张旭亮
张旭亮
多年前,我在一所山区小学支教。当时我担任六(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一天上午,小芳气呼呼地跑来向我告状:“老师,小喜偷了我的钢笔。”我向小芳确认:“你亲眼看见他偷了吗?”小芳肯定地说:“除了他还能是谁。”
说到小喜,全校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听同事说,小喜四年级的时候因为偷拿老师的钱被发现,从此成了学校的“名人”。这次小芳的钢笔丢了,会不会是小喜又“重操旧业”了呢?
于是,我把小喜叫到办公室问话。“小芳说你拿了她的钢笔,有这回事吗?”我试探着问。“我没有偷!”小喜坚定地回答,说着还哭了起来,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经转身跑出办公室。我感觉情况不妙,赶紧追了出去。小喜跑到操场后才放慢脚步,蹲在地上大声抽泣着。看到这番情景,我开始为自己的鲁莽感到自责,我怎么还没调查清楚就质问他呢?我蹲下身来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后背,温和地说:“小喜,刚刚是老师不对,老师向你道歉。这件事情老师一定会调查清楚,还你一个清白。”
后来,经过我的调查,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小芳的钢笔不是别人偷的,而是不小心落在了家里。经过这件事情我明白,大家之所以习惯性将偷窃的罪名怪到小喜头上,是因为对他存在偏见。
放晚学的时候,我把小喜单独叫到办公室谈话。“小喜,老师相信你已经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但是同学们对你还有偏见,你想要大家消除对你的偏见吗?”我温和地问。“想!但我不知道怎样做……”小喜有些失落地说。“想要同学们都相信你,你就得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听了我的话,小喜若有所思。
不久后的一天,小喜来办公室找我。“老师,我在学校门前小卖部那里捡到了10块钱。”他兴奋地说,“现在我把钱交给你。”我接过他递过来的钱,发现这张10元纸币皱巴巴的,上面还有些泥巴,很明显是被人踩踏过。我立即表扬了小喜拾金不昧的行为。
这天班会课上,我班响应学校号召,给家庭贫困的同学捐款。这时班上的小兰突然趴在桌上大哭了起来。这突如其来的哭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原来小兰打算捐的10元钱不见了。会不会是小喜捡到的那10元钱呢?我赶紧询问她去过的地方,当她说去过学校门前的小卖部时,我拿出小喜捡到的那张10元钱,问是不是她弄丢的。小兰仔细翻看了几遍,最后确认是她丢的钱。
我感到时机来了。我先示意学生们安静下来,然后说:“同学们,小兰失而复得的钱你们知道是谁捡到的吗?”学生们纷纷摇头。“是小喜同学!”我的话瞬间引发了学生的讨论,“这是真的吗?”“小喜也会拾金不昧?”“他好像真的变了。”……“千真万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喜以前是犯过错,但他已经改正了,能改正错误就是好样的,所以也请大家放下对他的偏见,重新认识他。”我语重心长地说。
这次班会课后,学生们慢慢改变了对小喜的态度,小喜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愈加融洽,在这样的氛围中,小喜逐渐变得开朗大方,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还考取了縣里一所优秀中学。
多年来,我一直记得这个教育故事,并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要多一分耐心和谨慎。
(责编 蒋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