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2020-08-06蒋海兰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青蓝课题竞赛

蒋海兰

“学习工科类课程需要很强的理科思维能力,唐昌琳老师就非常重视培养我们的这项思维能力,引导我们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唐昌琳教过的学生、现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欧阳子婧说。

唐昌琳,现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广西师大附属学校),今年是他从教的第35个年头。长期以来,他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和学生的将来”的育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打开了通往物理世界的大门。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内容庞杂、概念抽象、综合性强,学生要理解透彻并熟练运用相关知识有一定难度,处理不好,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为此,唐昌琳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唐昌琳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世界”的教学思路,将物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学以致用,再加上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他的课堂很受学生喜爱。

从教多年,唐昌琳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出了“情境激趣—问题—探究—猜想—检验—结论—提升—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老师的课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讲解物理知识时,总能找到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然后抛出精心设计的问题,通过环环相扣的讲解,引导我们思考并解决问题,很好地激发了我们的求知欲。这样的课我们都喜欢。下课铃响了,我们还觉得意犹未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渴望到更深邃的物理世界里探索。”唐昌琳的学生董芳圻说。

除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唐昌琳还善于挖掘学生的物理潜能,引导学生探究更深奥的物理知识。他教过一个叫武效宣的学生,该生非常喜欢看科普读物,唐昌琳便经常与该生讨论科普读物中的内容,引导其用物理知识去理解、分析、解决书中涉及的物理问题。在唐昌琳的引导下,武效宣学习物理的兴趣日益浓厚。唐昌琳还给他推荐一些物理竞赛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参加物理竞赛。2001年,武效宣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广西赛区一等奖,后来被保送清华大学。

为了培养更多的“苗子”,唐昌琳在校开设了物理兴趣班、物理课外培优班,培养了许多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如在2004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银牌的巫书航、获铜牌的谢俊毅,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银牌的井然、谢旎劼,在2012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铜牌的刘罡宏,在2014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铜牌的刘威、黄云昊,在2017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铜牌的王凯民,等等。

“学习上,唐老师对我们悉心指导;生活上,唐老师也注意让我们劳逸结合。于我而言,唐老师不仅是一位教学技术精湛的良师,还是一位益友。”唐昌琳的学生、现已参加工作的巫书航说。

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2013年7月,唐昌琳任广西师大附属学校科研处主任。为了提升该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唐昌琳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著力开展以下工作:2013年9月实施“青蓝工程”,2014年实施名师工程和“师徒制”,2015年组织“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2016年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由于各种原因,唐昌琳主持该校科研处工作前,科研处的很多工作处于瘫痪状态。针对相关问题,他重点开展课题申报和结题材料报送、暑假论文收集、期末科研成果统计、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年审4项工作。在他的倡导下,该校出台了激励政策和管理办法:建立了课题推进机制,推动课题研究,到2015年该校此前遗留的课题全部结题;增设了论文查重环节,对专家组评选出的获奖论文进行查重,重复率超过30%的论文一律取消获奖资格;制定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科研奖申报线路图、教师课题研究线路图、“师徒制”工作线路图、“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名师工程实施方案、“师徒制”工作要求试行方案、“青蓝工程”先进个人评比量化细则实行办法、“师徒制”先进个人评比量化细则实行办法、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上述一系列办法、制度的出台,促使该校科研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唐昌琳自身也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从2013年至今,他主持完成1项课题研究并结题,参与4项课题研究,其中2项已结题。他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从2015年至今发表了20多篇文章,在教师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另外,他开设了《生活中的物理》《准确规范解答物理计算题》两门校本课程。

2017年到广西师大附属学校任教的陆旷升,在唐昌琳的指导下撰写了多篇论文并发表在公开刊物上。“唐老师指导我如何定论文题目、立意、分点论述,不仅让我的论文获得发表,还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比如锻炼了我的思维,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还让我发现了工作中的疏漏和新问题。这些都促使我不断成长。”陆旷升深有感触地说。

甘为“人梯”

唐昌琳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影响并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成长。从2013年实施“青蓝工程”开始,唐昌琳便担负起培养年轻教师的重任。

广西师大附属学校平均每年有40位年轻教师参加“青蓝工程”,唐昌琳亲自带几名“徒弟”,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他要求“徒弟”在听完他的课后做出中肯的评价,尤其要指出不足之处。“带教年轻教师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再学习、再思考、再研究、再提高的过程,它促使我不断反思,将那些过时、随意性的东西清除掉,进而对课堂教学作出更精细的设计。”唐昌琳说。

唐昌琳对“徒弟”有几点要求:多读书,每个学期至少读一本书,结合教学实践写读书心得、读书体会;多研究物理试题,做到看完试题就能马上给出解题思路;多参加校级、市级教研活动,争取每一次都有收获和进步。同时,他对“徒弟”也有两个鼓励:鼓励他们写论文,鼓励参加教学比赛。

江常通就是在唐昌琳的指导下,在多次赛课中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他刚到广西师大附属学校任教时,唐昌琳发现他虽然教学能力略有欠缺,但领悟力较强、很有干劲,于是给他提供了很多外出参加赛课的机会。江常通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以二等奖的成绩站在了全国高中物理优质课比赛的领奖台上。现在他已成为该校物理教学骨干,在教学上能独当一面。

2011年,唐昌琳主持“携手同行特级教师工作坊”,先后有20多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加入他的工作坊中。他的工作坊培养出4位桂林市学科带头人、2位桂林市教学能手、1位特级教师。在桂林市永福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的林雪荣,2014年进入他的工作坊学习,2019年成为特级教师。“2013年的时候,我在一次培训中有幸聆听了唐老师的讲座,他把枯燥难懂的理论揉碎整合后,再以生动的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我被他强大的专业能力所折服。会后,他不厌其烦地解答我这个‘小白的问题,也让我非常感动。从此,我便与唐老师结下不解之缘,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不断成长。”林雪荣说。

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唐昌琳从未懈怠,他在中学物理教学这片田园里积极探索,勤奋耕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青蓝课题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青蓝工程”助推力行青年教师稳步成长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荀卿之教,青蓝绚兮
铜系青蓝釉:开创陶瓷工艺美学新时代(一)
我看竞赛
浓郁群青蓝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