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筑起防汛“数字堤坝”
2020-08-06张一迪
张一迪
小暑已过,大暑将至,全国开启三伏天模式。每年的这个时候,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沿海城市都要经历一场汛期之苦。面对无情的激流,即使是专业的救援人员也难免受伤,这随时有可能变成一次威胁生命的任务。
为了拯救和保护生命财产,消防战士们努力提高自身的救援能力,蓬勃发展的新型技术也成为了救援人员的良好帮手。如果汛情可以预测,那么更多的生命将能延续,更多的财产将得到保护。AI技术正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为保护生命的热度默默奉献。
智能摄像头监测警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降水升级为涝灾之前,各地水利部门会对江河湖泊水位,,城市桥梁、广场、马路等易积水.区域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内涝发生。
在积水监测方面,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无时无刻不在默默“观察”,AI算法:在暗中“摩拳擦掌”随时准备一显身手。
日前,阿里云城市大脑上线了城市积水预警功能,已在海口市率先上线。目前,海口市在43个容易积水的地方设置了道路感知系统和摄像头监测。当道路积水超过警戒高度,感知设备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作为城市的智能中枢,城市大脑收到预警信息再通过高德APP为市民提供道路积水预警信息服务。
作为汛情高发地区,浙江从今年3月开始研发“浙江安全码”。“浙江安全码”采用阿里云技术支持,它是服务于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急救援的数字化平台。浙江市民通过支付宝搜索“浙江安全码”小程序,就能领取自己的安全码。一旦出现台风洪水等灾害,特定地区应转移群众的安全码变为红色,意味着必须立刻转移;还可以扫安全码进人避灾安置场所,申领救援物资等。
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商明略科技的内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自带大喇叭的摄像头,它可以铺设在危险水域,当有人员或车辆靠近时,可以进行高分贝警示;若人员或车辆未及时离开,工作人员还可以进行远程喊话劝阻。据介绍,这款摄像头采用了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完成自动录像、告警推送、远程直播、喊话、对讲、回放一系列流程,并且可以经受住恶劣天气环境的考验。
智慧水利服务商慧图科技旗下的人工智能TopAI平台已经在北京展开应用。慧图科技市场部经理姜雷松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主汛期时,安装了监测摄像头的城市桥梁会捕捉下水位信息,再通过AI算法判断从无涉水、轻微涉水、中度积水到重度积水的水位深度,不同地形情况判定,以及人车涉水的情况,水利部门调度中心的操作人员通过监测平台报警再进行下一步动作。
“传统方式是人盯着各个观察点来判断。”姜雷松指出,“遇到突发强降雨或降雨范围广的情况,人员盯守的方式存在漏报、迟报的风险,不利于控制积,水事件发展。”姜雷松向记者介绍,TopAI基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将积滞水识别算法融合人视频监控系统,让系统自动判定积水场景,有效提高积水发现能力,从而减少人为干预,让城市科学防汛更进一步。
智能机器人“冲锋陷阵
防疫期间,智能机器人在隔离病房间不停奔波,为患者配送药物,有效降低了接触可能带来的传染风险。现在正值防汛的严峻时期,智能机器人再次扛起重担,在前线和后方为“汛情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消防部门已经将各类智能设备应用到了救援工作中。比如北京消防就引入了水,上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营救被困人员、水情探测救生圈投递等工作。
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队副总队长王仕国近日在参加新闻电视节目时带来了一款水上救援机器人。它本质上是一个“智能救生圈”,可以通过在岸边远程操控,推进到救援人员难以到达的水域,一方面为救援工作纾困,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救援风险。节目中还展示了一款水下机器人,可以执行声纳探测、音视频录制传输、照明等救援侦查任务。对于消防救援部门J来说,科技手段与救援工作融合,可以提高救援人员的安全性,提高救援效率。一线有机器人冲锋陷阵,后方有“同伴”竭诚服务。
姜雷松向记者介绍了一款为水利部门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它搭载了AI助手,通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结合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防汛业务(预警、气象、雨水情)、通知公告、防汛指挥(防汛预案防汛责任人)和水利知识等信息进行轮播,同时具备网络视频电话、投屏显示(电视、LED大屏)预警灯光提示等功能。慧图科技称之为“水利信息化的智慧大脑”,是水利业务工作,人员的贴心秘书和智能助手。
“城市大脑”为防汛预警
在汛情预测方面,AI算法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近日,阿里云智能数字政府事业部总裁许诗军对外表示,阿里云城市大脑的城市汛情AI预测模型正在紧急内测中。记者从阿里云内部人士处了解到,阿里云城市大脑的城市汛情AI预测模型,是基于对各类物联网监测信息的实时接人,通过历史数据及物联网感知系统对高风险灾害点位、受灾点位进行灾情实时研判分析,对灾害发展趋势、潜在灾害点位等防汛内容进行态势分析,可以实现内涝的监测预测以及各地区气象、水情、内涝、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并通过AI模型预测内涝点发生位置、发生概率、发生时间等等,针对预测可能发生的易涝点、时间等影响结果来提前发布预警。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水利部收齐全国12万个报汛站的雨水情信息仅需10分钟至15分钟,一次洪水作业预报时间只需几十分钟。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小河流预警预报上得到有效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洪水预报能力。
姜雷松认为,AI技术应用于防汛工作的发展前景很广阔,理想状态下,人只需负责数据的核对和调度,其他的工作由AI技术进行处理,可以大大减轻人的工作压力。“只是现在还处在AI技术在行业内落地的初期,离使用者的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精度还有待提高。但确确实实能够帮助使用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姜雷松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