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商河:老书记常延富的“民心路”

2020-08-06李希平王威

中国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西村黑皮冬瓜

李希平 王威

常延富,男,1964年5月出生,1989年5月参加工作,任商河县玉皇庙镇瓦西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黑皮冬瓜协会理事长。瓦西村位于商河县玉皇庙镇西南部,南边临着济阳县,全村有130户,550口人,1800多亩耕地,党员25名,村“两委”成员4人。

常延富自1989年开始在瓦西村干党支部书记,现在已经29年了,作为一名村干部,在这近30年的工作历程,有创业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十多年的时间,瓦西村从贫穷落后到文明富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皮冬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村子被授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黑皮冬瓜生产基地,村集体收入达到2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先后荣获“泉城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十多年前,瓦西村是个典型的以传统粮棉种植为主的贫穷村,当时全村年轻的、有本事的都争着往外跑,留在村里的是老的老,小的小,没有人愿意守在家里种地,家家户户的日子过的都很紧巴。看到这种情况,村班子一班人心里都不是个滋味儿,从那时候就认识到,要让群众富起来,必须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但是怎么改,发展什么产业,一直是我们党支部苦苦思考的问题。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和敢闯敢干的人的。瓦西村发展第一个产业——黑皮冬瓜这个机会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那是2000年,惠民县的蔬菜销售公司销售代表韩华来商河县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联系镇林管站,在全镇一共发展了十多个村种黑皮冬瓜,当时黑皮冬瓜是个稀罕东西,大家都没有见过,经过咨询知道了黑皮冬瓜亩产量是一万斤,除去成本每亩纯利润一千元,当时物价低,2000年一亩地见一千块钱也很可以了。俗话说的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常延富和村“两委”一班人一商量,觉得行,当年就种植了30多亩冬瓜,结果没想到当年冬天赔钱了。为什么呢?当年销售代表收了村民种植的黑皮冬瓜存着等着涨价,没有及时往外卖,过了冬至冬瓜全冻了,这个人赔钱了,老百姓的钱当时也没要回来。其他村的村民一看销售代表赔钱了,到第二年就退缩了,就不种了。可是常延富参与了全过程,知道他之所以赔钱,不是冬瓜卖不出去,而是销售代表错过了出售时间,为了多挣点钱,存着不卖,结果全冻了,于是选择了继续坚持。

在冬瓜种植过程中,常延富和广东来的技术员结成好朋友,这位技术员不但指导冬瓜种植,还向他传授了冬瓜储存的经验,就是挖地坑。常延富怀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地坑里存了一万多斤,结果当年存的冬瓜卖了好价钱。2001年刚过了年,常延富去广东把这个技术员请回来,指导冬瓜种植方面的技术,结果那天的冬瓜喜获丰收。每亩地的净利润当时还是达到了2000多元,老百姓非常开心,从那一年开始,瓦西村的冬瓜种植面积一下达到了500多亩,其他村里看到我们挣钱了,也纷纷种上了冬瓜,2002年,全镇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

由于那几年刚刚开始种植冬瓜,宣传不是很到位,外地的客商来的不多,这样市场就没打开。2002年正逢大旱,老百姓常说,旱瓜涝枣,当年冬瓜又是大丰收。但是当年冬瓜价格偏低,老百姓舍不得卖,想等冬瓜价格涨一涨,再涨一涨,好卖个好价格,多挣点钱,结果储存到冬至,又冻了,有的群众种植5-6亩冬瓜,也就刚能保本。常延富认识到,冬瓜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卖不出去也只能烂在地里,变不成钱就不保险。于是他就给村里的老少做工作,蔬菜价格每年都不一样,不能看去年的价格,要掌握当年的市场行情,能卖就卖,变成钱才是真事。

光有好的产品不行,必须有好的渠道与市场接轨。2003年,常延富接受了2002年的客户少的教训,9月份,冬瓜还没上市,就印了宣传材料,拿着名片,只身一人北上,联系销售,联系客户,黄河以北所有的大型蔬菜销售市场都转遍了,结识了不少客户。到冬瓜上市的时间,联系的客户都来了,那一年的冬瓜价格从上市时的一毛八,猛增到两毛八,价格合适,客户上门收购,村里的冬瓜全卖了,老百姓又滋儿了。

到了2004年,冬瓜价格偏低,再加上在2003年销售过程中发现有的客户为了盈利,会哄抬价格导致瓜农利益受损。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商量,决定对冬瓜销售实行统一定价,销售统一管理,当年虽然行情一般,但老百姓的冬瓜全卖出去了,收入也不错。现在一遇到行情不好的年景,老百姓也总会想起2004年的情形。从这一年开始,瓦西村的黑皮冬瓜种植销售逐渐形成了产业化,正规化,那一年成立了黑皮冬瓜种植协会,也注册了瓦西黑皮冬瓜商标,在冬瓜种植、销售上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老百姓也越来越成熟。

经过发展,到了2007年,瓦西村黑皮冬瓜种植发展到上千亩,这一年黑皮冬瓜行情好,价格在八毛左右,每亩地的净利润能达到一万元左右,全村130多户,在2007年一下子出现了十多个十万元户,老百姓在种植冬瓜中确实得到了实惠。

到了2008年,周边村庄的老百姓看瓦西村种植黑皮冬瓜发了财,也纷纷种上了黑皮冬瓜。这一年瓦西和周边的几个村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多亩,加上种植技术的提升,每亩地产量达到了近两万斤,总产量达到了8000多万斤,冬瓜种植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在动员村民发展黑皮冬瓜种植过程中,瓦西村里有位村民叫尤明全,这位村民很实在,干活舍得下力气,但是就是思想保守,从2000年瓦西村开始推广冬瓜种植时开始,就动员他,可是他就是认准了小麦玉米粮食作物保险,不敢种冬瓜。但是常延富也一直没有放弃,一有机会就开导他,到了2002年又找到他,动员他种冬瓜,他知道种冬瓜比种粮食来钱快,但总觉得种棒子麦子心里踏实。常延富当时就跟他说,你先种上两年,赚了算你的,赔了算我的。听到常延富这么说,他也不好意思再说啥了,当年象征性的种了点冬瓜,然后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大,到现在尤明全已经是瓦西村的种瓜能手,地里种着10亩冬瓜,每年收入非常可观,家里的房子重新翻盖,搞的宽门大屋,孩子在外面上大学,日子过得非常舒服。

致富路永远没有尽头,必须不断探索创新。瓦西村的冬瓜产业有了规模、成了气候,但瓦西村“两委”一班人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借着瓦西黑皮冬瓜响亮的名号,继续拓展致富新路子。年前常延富带领着种植大户,到周边县市进行学习,把济阳县太平镇小拱棚种植西瓜的技术利用到黑皮冬瓜种植当中,让冬瓜棵从一年结一个变成一年结两个,增加了冬瓜产量;引进种植富硒西瓜、富硒甜瓜,丰富产业内容,拓宽收入渠道。同时,每年举办黑皮冬瓜大赛,邀请省市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大大增加了瓦西冬瓜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在村里还推广有机韭菜种植,成立了有机韭菜合作社,经过检验,22项指标全部达到国际标准,获得了农业部的有机商标。2015年底,常延富带着韭菜去省城,《济南日报》连续几天免费为进行宣传报道,还在报社大楼前面专门找了一块区域搞义卖,以十倍于普通韭菜的价格销售,供不应求。

现在瓦西村已经形成了以黑皮冬瓜为代表的六大“果蔬品牌”,韭菜和西瓜、甜瓜种植已经发展到50多亩,经济效益非常好,群众的钱袋更鼓了。

猜你喜欢

西村黑皮冬瓜
为什么叫冬瓜
冬瓜谣
小茉莉
一笔勾销
雪天
柳河县凉西村探索发展电商扶贫模式
闯祸的车
黑皮系列
都是话多惹的祸
专家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