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要当,就当最好的火车司机
2020-08-06华南
华南
采访李海涛,是他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济南局”)青岛机务段第五届“岗位安全技能运动会”电力机车司机组技术比武中拔得头筹的第二天。连续两天,背规、笔试和实操等四个环节的比拼,从135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李海涛说话声音都有些干哑,可见角逐之激烈。
不过,这个90后的年轻人“内心并无波澜”,他已经在考虑准备更高级别的济南局、全路技术比武了。今年是全路技术比武的“大年”,这是他年内的第一目标,“必须全力以赴”。
对业务能力的重视,从李海涛入路第一天起,就好像焊到了他的心里。“踏实肯干、埋头苦学”是同事对他的最深印象。入路五年,写满65本笔记、用完61支签字笔的电力机车司机李海涛,凭借扎实的业务技术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确保了780余趟车运输的安全正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25岁时,李海涛破格晋升为全段最年轻的工人技师。
越发清晰的火车司机梦
李海涛的火车司机梦,从大学开始。
黑龙江绥化人李海涛,家里没人在铁路工作,他也并不了解这个行业。高考前,听到朋友谈起在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经历,李海涛想到自己在电视里看到的火车司机的驾驶室“还挺酷的”,于是报考了这里的铁道机车专业,第一次在人生设计中贴上了“火车司机”的标签。
初秋的黑龙江齐齐哈尔,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走在大学校园里,看到男生都留着“板板正正的寸头”,一派积极向上的样子,刚经历完高考的李海涛神奇地没有“解放了”的松懈感,内心里反而满是“我得好好学习”的迫不及待。
此后三年,李海涛认真学习,即便在嬉闹声、电脑游戏声不断的宿舍里,他也能坐在自己的床上专注看书,“到了期末,还要熬夜复习”。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的李海涛,由此“当了三年所有科目的课代表”,兼任副班长和文艺委员,并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老师们的描绘中,火车司机是美好的职业——责任重、技术高,连“制服都比其他岗位帅”。李海涛更加心生向往,他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提升综合素质,拼了命地接近那份美好。他参加学校舞蹈社团,很多个晚上在排练厅度过,从“零基础”到能够参加学校的大型晚会;应聘进入学院学生会,写策划、改方案、组织各类比赛;甚至选修了礼仪课、公文写作课等“当时没什么感觉”的公选课。他还去打假期工,三伏天睡在刚抹上水泥的地上车库里,被褥潮湿得能拧出水来。学铺地暖时,钉子穿透脚心也咬牙坚持跟师父干活。“吃了有生以来最多的苦。”
人生中努力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这些懵懂摸索、跌跌撞撞的经历,默默为这个怀着朴素信念的青年日后的飞速成长铺平了一块又一块的基石。
毕业前的校招,大家按综合成绩排名进行面试。李海涛是第一梯队,在他身后,等待的同学從教学楼五层一直排到操场上。他面试的第一个单位就是现在工作的济南局。2015年盛夏,李海涛背起行囊,带着所有的课本和业务书南下山东,在异乡的土地上开始他的梦和向往。
“要想成为我师父那样的人”
跟着师父走进电力机车司机室的第一天,学员李海涛发现:当火车司机跟想的不一样。
火车司机,专业名称为机车司机。李海涛在济南报到后,被分到济南局青岛机务段淄博运用一车间。这里是货运站,货运站一般很偏僻,淄博运用一车间也不例外。李海涛远离了繁华。第一次见到师父,李海涛就迫不及待表达了自己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师父没多说话,对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保证安全正点”。“安全”不仅指自身安全,车辆、机车、货物都要安全,也要保障所有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正点”则是在一定区间内规定的到达时间,必须做到。以此为基准,师父教他确认呼唤应答等基本业务,并额外给他开书单。责任大、吃苦多,成了李海涛对电力机车司机的第一认知,但他要求自己“必须干好”。
当学员的一年里,每次出乘,李海涛就在师父后面,跟着执行确认呼唤应答制度。“机车司机在路上呼唤应答内容很多,比如每隔1200米左右就有一个信号机,每个信号的显示都要呼唤应答,一路下来嘴上不停。师父有时要求,一趟车下来,呼唤应答一个都不许错。”李海涛说,他就力争一个都不错。出乘时一有闲暇,师父就出其不意地提问书中的内容,李海涛则一丝不苟地回答,四平方米的机车司机室成了课堂。
与客运列车不同,动辄拉着几千吨货物的货运列车里,只有司机和副司机两个人驾驶,再无随车机械维修人员,更没有乘务员。而列车运行期间,可能遇到各种临时突发事件或小故障,这时司机的应急响应就格外重要,一念之差也许就是“安全”与“事故”的分水岭。想要站在“安全”这一边,就必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
2017年,李海涛成为一名正式的电力机车司机,第一次出勤还是“感觉害怕”。他知道安全与生命面前,容不得分毫闪失,于是每次出乘都会随身携带各项规章技术资料和业务书,利用公寓待乘、出退勤间隙等一切休息时间埋头苦学。他全面梳理分析过全路发生的行车事故案例,一些触目惊心的被特别抄在便签纸上时常看看吸取教训。行车中自己遇到的和前辈谈到的行车应急处置方法他也统统记录下来,反复揣摩分析。“有些重大事故是每个环节的小问题连环触发的”,李海涛因此不放过任何细节,“一定要保证安全正点、业务过硬”。
平时一有闲暇,李海涛就在脑海中模拟处置各类突发状况。行车时,他严格执行作业标准,认真瞭望,发现接触网挂异物10余起,及时果断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弓网刮伤发生事故,保护了铁路设备设施安全,为企业节省设备检修开支近30万元。
机车司机工作内容涉及各项规章技术制度和法律法规,力学、电磁学、机车工作原理和非正常处理、制动机试验、电力机车高低压试验、动作试验……李海涛说就是“永远不停地学习和考试”。他总苦恼自己“背东西特别慢”,于是就靠“烂笔头”,记笔记、抄理论。很多小伙伴退乘后就出去玩了,李海涛则永远坐在那里写啊写。入路5年,他写满了65本笔记,用完了61支笔,运行的780余趟列车全部安全正点。
2017年,李海涛凭借过硬功底通过车间海选,第一次站在段“岗位安全技能运动会”的比赛场上。仿佛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辅导老师教的内容和思维方式让他很受用;参赛过程中对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让他很有成就感;通过竞赛结识了不同岗位的小伙伴,志同道合、相互鼓励。有了动力,再累也能坚持。虽然有时培训题让李海涛头疼不已,“最难的题要好几天才能搞定,那几天饭都吃不下去”,但他乐在其中。专业资料从网上不好找,他就把能找到的业务书都摆在床头,有些从学校带来的教材快被翻烂了,重点内容的位置他都是“一翻准”。大学时选修课学的礼仪规范、当众表达,打工时练就的沟通、动手能力,也都显现作用出来。2019年,李海涛参加段技能竞赛获得第一名。今年,蝉联。
李海涛当学员期间,师父考上工人技师。李海涛很是佩服,下决心“也要成为师父那样的人”。2018年,他在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第三名,破格晋升为全段最年轻的工人技师。一般来说,晋升工人技师要40多岁,那年李海涛25岁。
“最好的火车司机可不只是‘安全正点”
“要当,就当最好的火车司机。”这是李海涛的目标。对于什么是“最好的火车司机”,他也有自己的理解。“保证‘安全正点只是基本;业务能力强,也是基本。最好的火车司机,是要能给人带动,让徒弟、同事在你身上看到向上的能量,最好还能为他们带来改变。”
货运电力机车司机是一项业务要求高,并且艰苦的工作。货运列车不好开,每次拉的重量、长度、货物种类都不一样,空气阻力等数值也就不一样,在这种状况下保证“安全正点”,靠司机的业务能力。行驶中,机车司机不光看车上仪表、控制速度和电压,还得瞭望……“眼睛根本不够使”。
熬夜也是家常便饭。“从出车前检查车况、出库,运行途中需要避让重点列车、旅客列车,需要等待,到达终到站再进库,算是完成一趟值乘任务,有时连续10多个小时不下车。”李海涛说道。
有些新入路的年轻人,新鲜劲儿过了难免觉得枯燥,或者有畏难情绪。作为过来人,李海涛就主动申请与新职大学生配班,在他看来,与新职工结对子,既能够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他们;又能在工作中互相学习提升理论知识,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积极参与团支部开展的安全行車技术团课,向青年职工讲解电力机车业务知识,传授故障处理技能和操纵经验,“年轻人应该传帮带,我们这一代把下一代的思想带动起来”。
结合自身的行车经验,李海涛总结了“四好”安全作业法,引导青年职工每次出乘前做到“休息好,保证精力充沛;预想好,做好风险研判;心情好,保持乐观心态;执行好,落实作业标准”。在李海涛的带动下,他所在的“青梦”青年指导组全体青工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指导组未发生一起责任行车事故,荣获2019年度全国铁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称号。
李海涛还是淄博运用一车间胶济三队的团支部书记,支部现有107名团员,最多时达到120多名。人多,各自工作时间又各不相同,这个团支书怎么当?李海涛就抓住一切机会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就连跟同事闲聊天时,也会问问他们身边团员青年的特长和诉求”。这样,服务青年和引领青年也就有了基础和抓手。
以身作则是李海涛对自己的要求。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已经连续四年没回家的他,再次放弃了回东北老家过年的计划,担任车间青年突击队队长,提前出乘、连续值乘,带头加入乘务后备队进行集中隔离,“扛起团旗,让团旗飘扬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李海涛不是在值乘,就是在去值乘的路上,1至2月累计值乘510小时。他还自掏腰包找渠道买了500个口罩送给指导组的伙伴们。
五年来,李海涛先后被全国铁道团委授予“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铁路优秀共青团员”、“尼红奖章”等荣誉称号。今年,他获评2020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但他坦言并不觉得自己优秀,“就像每次出乘前进行风险研判一样,我想的更多的是不足”。
站在机车司机室里的李海涛,不再是那个性格活泼、说话幽默、爱交朋友的东北汉子,而是身着制服、表情严肃,能够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的电力机车司机。五年间,他驾驶的货运列车在青岛、淄博、济南几地之间数百次往返,拉过煤炭、粮食,拖过油罐,也运送过汽车等各类产品,见过沿途昼夜24小时的每一个时刻,他却说“开火车尽量别分心”,因此从来无暇顾及四季的风景,欣赏晨光熹微亦或晚霞漫天。在日复一日出乘的枯燥寂寞中,唯有不断伸向远方的铁轨和隆隆前行的列车,无言地陪伴、见证着一位电力机车司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