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兴赢:因时因地制定生态保护指标

2020-08-06

中华儿女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气象环境保护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今年带来了《关于因地制宜科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提案。近年来,随着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以及新环保法的实施和中央环保督查的开展,中国生态环保在整体上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毕其功于一役的轻松之举,而是始终面临各种挑战。

张兴赢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尤其是今年的稳增长、稳就业等发展要求,如何保持定力,守住底线,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科学发展,使得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这是当下十分紧迫需要开展研究的命题。对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客观科学地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科学系统分析,而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从科学上来看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岱海的实地考察调研和了解生态环境领域其他方面的治理过程,结合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科学分析研究结果,张兴赢对于当前我国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当前的生态环境的监测系统还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和部署,监测还不够精密。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涉及众多的监测参数,而目前各种监测由不同的部门在管理,造成对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的科学价值不高,由于生态环境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续和高质量的精密综合观测数据,才可以科学了解其长期演变的客观规律。张兴赢建议: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资源和监测站点,统筹卫星、地面观测,构建环境在线、重点污染源在线实景监控系统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统一气象、水文、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深化部门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形成防治合力,推进建立精密的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网络。

当前国家划定的“生态红线”主要是保护的区域范围,对不同生态因子定量的保护指标还没有细化的科学界定。比如岱海,对于一个内陆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即便没有人为影响,它的面积和水质也会发生变化,那么究竟它的面积应该维持在多大,水质的各类指标维持在多少是合适的?显然环保督查“一刀切”或者人为给出一个治理目标,是不科学的。建议:因地制宜,科学开展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的量化指标的制定,并且因时因地根据自然因素的变化做出实时动态的调整,确保指标科学,目标可实现。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要求实事求是,而不能一刀切,比如岱海电厂,是北京首都用電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岱海的生态保护压力,岱电停产了两年,投资30亿开展水冷改造成空冷,而实际上岱海电厂用水对岱海面积的变化和影响有多少尚无科学的分析研究结论。建议: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要科学算总账,理清自然地理气候影响和人为影响,因地制宜,整体系统通盘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平衡互动发展。

猜你喜欢

气象环境保护指标
气象树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文章有象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