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关于大学体育理论课程的思考

2020-08-06高慧妮梁赞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改革

高慧妮 梁赞斌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等,以湖北省普通高校为调查对象,对其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1)大学体育理论课是术课的重要补充,在肩负育人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目前湖北省普通高校的大学体育理论课程基本按照国家要求在开设。但存在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学生态度消极等问题。建议:切实地重视大学体育理论课;改革既要突出学生主体,也要依据学科知识体系;多渠道拓展体育理论课教学与考核形式;结合本校特色,开发校本体育课。

关键词:大学体育理论课  普通高校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6(b)-0113-03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heoretical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technical course,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educating people and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2) At presen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Hubei province are basically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monotonous teaching form, backward teaching method, negative attitud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Suggestion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heoretical cours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he reform should not only highlight the main body of students, but also be based on the subject knowledge system; expand th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form of the theoretical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develop the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College; Reformation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相继落地,说明国家目前把全民健康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虽然两大纲要形成了全民健康视野下我国体育发展的里程碑,但目前如何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亟待解决。高校大学生是承载全民健康的主力军,他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与参与,对个人健康管理的态度将直接关系着未来两大《纲要》的顺利实现。近些年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豐硕的成果,但体育理论课却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体育理论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在湖北省普通公办本科36所高校中抽样了27所(抽样比例为75%)为调查对象。所选择高校包括理工、医药、艺术、师范、农业及综合性大学。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经由相关专家进行指导、修改后,通过问卷星分发给相关高校的体育教师。本问卷发放60份,回收问卷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4份,有效率为90%。为了保证数据样本量一致,课题组在每所抽取的高校中选取一个样本量。课题组选择了27个样本量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北省大学体育理论课程的现状分析

2.1.1 实际开设情况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表示,高校体育课程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1]。根据调查发现,我省大部分高校51.85%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已开设理论课程,但仍有48.15%的高校没有开设。通过调查发现没有按规定开设理论课的因素并非一两个问题所导致而是由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硬软件设施的建设,有效地保证理论课程的开设。同时各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当检查、监督各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好各项考核细则。

2.1.2 教学课时安排

根据2014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大学体育理论课须安排占大学体育总课程的10%[1]。按各高校体育课程平均设置每学期32学时,4学期完成,平均每学期须开设约4学时的理论学时。根据对该省普通高校的调查发现,按要求开设了大学体育理论课程的学校约有65%,不足4学时的有35.71%。这表明大部分高校能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足理论课时,但仍有部分高校的课时量达不到最低要求。因此各高校在教学管理监督上对于教师的上课情况不能只放在教学文件的检查上,更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

2.1.3 授课模式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体育理论课的授课模式主要为大班主讲教师授课,小班实践课教师分散讲授,报告专题形式讲授3种。通过调查发现,该省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小班上课的模式,占57.14%。小班实践课教师分散授课,授课教师一般为本班体育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更为熟悉,授课模式简单更易安排。其次是新生入学教育的讲座形式,这种方式也属于报告型授课,但它区别于报告型的是有固定的时间段,这种方式相对于具有灵活性的报告型,更能引起师生的重视。占28.57%大班主讲教师授课,授课教师一般为理论课程授课能力较好的教师,讲课方法成熟,更多会集中于体育意识、健身方法等意识、方法层面的教学。但体育理论课程其涉及范围较广,大班主讲教师一般都只会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针对某一特定运动的深入讲解有一定的局限性。

2.1.4 授课内容

根据调查发现各高校体育理论课讲授内容最多的3个分别为: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和不同运动项目竞赛规则与裁判。讲授最少的是本校的体育特色,这说明各校在大学体育理论课的讲授内容与大学生们最希望选择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运动项目技战术学习内容上等[2]基本吻合。这说明各高校现在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把握上基本都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些内容的讲授有利于学习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2.1.5 授课教材

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的高校大学体育理论课都使用的自编教材。由于自编教材灵活度高,教师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内容进行授课,这是选择此种方式的最大初衷。但是自编教材容易脱离教育部的大纲范围,各教学管理单位要认真组织对自编教材的审核与监督。

2.1.6 考核方式

通过对考核方式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校都组织了相应的理论考试,且大部分以传统制卷的方式进行。随着网络与手机的普及,网络考核有了很大的提升比例。其实体育理论的考核方式,还可以配合集体竞赛模式同时进行,例如,在文化节或校运会上分出一个版块开展体育理论知识竞赛。通过院部之间的竞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更高,所达到的普及效果也会更好。

2.1.7 大学体育理论课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调查分析得出,有64.29%的教师对于教学效果满意度一般,只有28.57%的满意,这说明目前这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是不佳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课程设计上要更动脑筋,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应该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学生对体育意识的教育,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2.1.8 大学体育理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开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问题最为突出的是71.43%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57.14%认为教师授课水平参差不齐。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身体的运动与锻炼,不需要上理论课,所以上课玩手机、睡觉等行为较多,这会极大地影响到教师的上课热情。体育教师专项不同,理论课的讲授水平参差不齐,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专业体育理论课讲授时,应该对教师队伍进行挑选,选择专业理论对口、理论教学水平较好的教师进行授课。

2.2 对大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思考

2.2.1 重视大学体育的理论课程

这些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更多的高校也重视到体育课。但是说起体育课更多的人仍停留在术科上,提到体育理论课仍有不少学生、教师甚至领导不理解“体育还有理论课”?其实体育理论课肩负着终身体育意识,传递健康、科普健身方法的重任,这与国家提倡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各高校应切实地重视大学体育理论课,理论课必须要上,并且要上足课时。作为体育教师应重视其自身理论知识修养,提高理论课授课水平,力争把复杂的健身知识与原理简单、易懂地傳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2.2 体育理论课的改革既要突出学生主体,也要依据学科知识体系

大学体育理论课改革应切实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择学生有兴趣的。但这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现在的学生信息接受途径多,知识面广,但却非常零散。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知识的追求急功近利,不理会知识固有的体系与结构,只希望老师讲该怎么做。例如,对于体育认知的相关知识讲授时,很多学生觉得没用,浪费时间。但“没有认识到位就没有行为自觉”,它是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这些知识是我们宣传教育方式中不必不可少的环节[3]。因此作为教师也不能一味地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而去断裂式地教授应有的知识体系。

2.2.3 多渠道拓展体育理论课教学与考核形式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体育理论课也要跳出传统的授课模式。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平台通过微课、幕课等方式进行教学。网络教学既能弥补大学体育教育中理论知识比重不足的遗憾,又能满足现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学习针对性的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技能学习和日常锻炼实践的需求[3]。另外,可以设立体育名人讲座、体育校友讲堂丰富我们的课堂,让这些鲜活的人物和榜样的力量,更直观地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同时还可以将此思路延伸到考核模式中,利用网络、移动终端等进行相应的网络考核,考核成绩可作为大学体育成绩的理论成绩。

2.2.4 结合本校特色,开发校本体育理论课

各高校可以依据自身学科与专业优势不同,结合地域及办学条件,开设突显自身特色的理论课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由于其专业勘探等方面的需求,将户外理论学习与其专业紧密联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花心思、动脑筋,找到专业或地域结合点,努力开发校本体育课会成为未未高校体育改革的亮点。

3  结语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高级阶段,是终身体育的“关口”环节。作为高校体育理论课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原理。即使以后走出校门没有了老师的指导,也能找到适合自己锻炼的方式。因此,要不遗余力地推进大学体育的发展,推动影响其体育意识形态的体育理论课的改革,让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而不是一门获取学分的渠道。这条路任重道远,也极其艰巨,愿体育人都能开阔视野,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Z].

[2] 高亮.学分制下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519-521.

[3] 徐伟,姚蕾,彭庆文,等.新形势证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探讨与发展路径——“2016全国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的省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5):84-91.

[4] 曾吉,吴明智,李智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1):101-104.

[5] 张家彬,刘际友,孙庆祝.祝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88-90.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改革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第二批招生院校及专业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