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0-08-06刘丙章
刘丙章
(盐城师范学院 城市与规划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托于经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环境的开发,而环境质量的优劣又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这几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国外对经济和环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各国普遍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社会也因此而动荡不安,这引起了许多国家关于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思考。进入本世纪,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海洋,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1-3]。
我国对经济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虽然相比国外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对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4-6],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对海洋环境与区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多[7-9]。总体上讲,我国对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越来越成熟,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方法运用,相较以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另外,我国对区域经济及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较少,而以理论分析居多,或者仅仅停留在描述层面,无法准确地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特别是针对盐城市的相关研究目前还停留在定性层面[10-11]。
在盐城市出台的《盐城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其发展目标是努力建成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市、海洋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及打造江苏最具活力的蓝色经济增长极。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明确支持盐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且主要任务是探索滨海湿地、滩涂等资源综合保护与利用新模式,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目前,耦合理论己经在国内外被广泛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经济现象之间的共生、互动、匹配与协同关系,美国学者Weick最早将耦合理论应用于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因此,探讨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一方面有利于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有助于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海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为政府制定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根据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的内涵,遵循科学性、严谨性、可获取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进一步确定海洋经济(U)与资源环境(V)的水平指数。
(一)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全面反映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参照有关学者的研究[12-13],从正、反两个方面遴选出13个相关性较强的指标,构建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表1)。
表1 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测度评价体系及权重
海洋经济选取海洋经济GDP、海洋经济GDP占GDP比重、人均海洋GDP、海洋运输船舶数、海洋运输船舶吨位和港口吞吐量等6个指标,以求从不同层次衡量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资源环境选择海水养殖面积、海水产品产量、海水加工产品、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公园绿地面积等7个指标,以求从不同层次衡量资源环境的发展情况。
2. 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量纲的不一致及存在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区别以及样本自身规模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对指标体系的各组数据进行预处理,本文中具体采用归一化以消除各个量纲之间的不同及属性差异[14],因此按照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3. 权重确定
运用熵权法[15]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作用程度和重要性,综合测定权重(表1)。
(二)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模型
在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16-17]基础上,分别从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两方面测度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发展。
1. 耦合关联度模型
海洋经济和资源环境的耦合是两个不同系统之间的作用和融合,对于两系统内部如何进行的耦合及相互作用,受研究篇幅的限制在此不作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耦合效果的量化方法及其模型的构建。
设U为海洋经济系统,V为资源环境系统。Ui为海洋经济系统U中i指标的值,αi为对应的权重。同理,βi为资源环境系统V中i指标的值,Vi为对应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统模型,在多系统条件下,本文构造如下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关联度模型:
式中:θ为耦合关联度指数,其值在0到1之间,U=∑iαi·Ui,V=∑iβi·Vi。
根据耦合关联度θ的大小,借鉴相关学者[12]的研究将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关联度划分为高级耦合、中高级耦合、中级耦合、中低级耦合、低级耦合和无耦合六个等级,并归纳出每等级的耦合特征(表2)。
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在耦合关联度模型的基础上,将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动态和不平衡性体现出来,有效降低了耦合关联度模型在序参量上下限选取过程中带来的误差,反映出两系统相互作用程度的大小及系统有序化的趋势。为此,构造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判,其模型为:
式中:ε为耦合协调度指数,μ为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反映两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其值在0到1之间,x和y分别表示海洋经济和资源环境对耦合系统的贡献系数,且x+y=1,本文中根据海洋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特点和研究需要,设定x=y=0.5。
为了定性描述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根据耦合协调度的大小,借鉴相关学者[12]研究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完全协调、高度协调、良好协调、中度协调、轻度协调和失调六种类型,并归纳出各等级的协调特征(表3)。
表2 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关联度划分标准
表3 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
(三)数据来源
囿于海洋经济部分指标数据的获取,本文以2010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5个年份为例,数据主要来源对应年份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盐城统计年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表4)。
表4 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指标数据
二、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一)盐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盐城市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岸线长度和海域面积居全省第一,后备土地、风光资源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节点。2017年全市海洋经济GDP达1 040.1亿元,比2010年的437亿元增加了近1.4倍,年均增长率为5.23%,而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为4.65%,前者略高于后者。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不断上升,由2010年的18.6%上升2017年的20.5%,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盐城市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产业支持保障体系初步建成,海洋经济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资源开发型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在很长时间内这些资源性产业在全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这种资源约束越来越明显,靠传统海洋资源开发模式越来越难以支撑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二)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图1是根据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模型对2010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5个年份的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测算的。由图1可以发现,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整体朝着良好耦合的方向发展。耦合关联度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指数都有所上升,2017年的耦合关联度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指数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2.5倍和2.0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7%和6.6%。虽然耦合关联度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指数上升明显,但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耦合仍然处在中低级耦合阶段,只不过协调类型由中度协调演化成良好协调,说明盐城市海洋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后,给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但仍然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阈值内,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也基本协调,并朝着良好协调的趋势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海洋经济强度增速已高于生态环境改善速度,也说明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耦合发展空间。
图1 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关联度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指数
(三)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
1. 海洋经济规模还不大,引领能力不强
2017年盐城市海洋经济GDP为1 040.1亿元,略高于连云港,但与南通的差距还很大,2017年南通市海洋经济GDP达1 947.2亿元,是盐城市的近1.9倍。从海洋经济GDP占GDP的比例来看,2017年盐城市海洋经济GDP占GDP的比例为20.5%,而南通和连云港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5.2%和27.6%,盐城市的比例明显低于南通和连云港两市。从人均海洋经济GDP来看,2017年盐城市人均海洋经济GDP为14 362元,也低于南通的26 656元和连云港的16 269元。说明盐城市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仍然不高,引领能力不够强,仍是发展的“洼地”。
2. 产业层次不够高,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在产业构成上,盐城市传统产业份额较大。二三产业发展不充分,新兴产业尚处起步阶段,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尚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一批足以支撑全局发展的产业龙头,规模效应、带动作用不明显,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总之,在盐城市海洋经济中,资源开发型产业占比较大,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仍将在盐城的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不过,随着资源的不断被消耗,资源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明显,依赖传统海洋资源开发模式越来越难以支撑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3. 海洋科技水平较低,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海洋开采技术不断加深,许多高科技手段都已被应用到海洋产业发展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海洋必然面临着生态资源短缺的问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必然要引进先进技术来应对问题,但是目前盐城市的海洋科技能力还不是很强,海洋产业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科技动力,同时也会影响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科技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海洋开发技术、海洋捕捞技术以及海洋污染清洁技术等。海洋经济各类专门人才缺乏,没有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人才体系,海洋产业缺乏技术体系支撑,同时,科技、人才与产业的对接不紧密,渠道不通畅、机制不完善。放眼全国,相比较之下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科研水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对策建议
基于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本着科技引领、创新发展,陆海统筹、协调发展,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着力转变发展模式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着力转变发展模式,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把传统产业做强。依托沿海丰富的滩涂资源、海域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同时着力推进“接二连三”工程,用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外向化改造传统农林牧渔业,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特色产业做优。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系列开发,实行点线结合,“点”要做大、做优、做美,以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节点,做响“东方湿地之都”生态旅游品牌;“线”要做特、做精、做丰富,以沿海高等级公路为轴,串联沿海五个县(市)各类旅游景点,开发珍珠链式的旅游线路,形成具有海滨特色的生态旅游。同时,进一步挖掘耕海牧渔、辐射沙洲、绿色长廊等自然资源内涵,培植新的旅游产品,壮大滨海旅游产业。
三是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把新兴产业做大。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着力建设“海上三峡”,打造新能源之都。利用沿海已有的风电、光电产业基础。发挥离岸10公里、10米等深线范围内广袤的浅海滩涂资源,大力发展风电产业链;发挥沿海地区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光伏产业链。同时,要积极探索与推广“风光养”“风光种”“风光渔”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二)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水利用和海洋渔业四大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科技、海洋信息等海洋服务业。积极拓展海洋新业态,挖掘海盐文化、海洋民俗、海岸变迁、耕海牧渔等海洋文化传承,反映当代保护海洋、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的人文风貌,建设海洋文化阵地,培植海洋文化创意,打造海洋文化精品,开拓海洋文化市场,凝练海洋文化特色,做强海洋文化产业。整合海滩、海湾、海涂及海上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竞技类、海洋休闲类、海洋观赏类、海上表演类体育运动项目,壮大海洋健康体育产业。招引一批海洋大数据研发机构,建设海洋大数据公共平台,完善数据分析、挖掘、组织和管理服务功能,引领海洋大数据产业发展。鼓励涉海电商企业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数据商采购库和“海外仓”,鼓励企业到境外布局营销和服务网络。
(三)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创新海洋经济人才的培养引进机制。通过制定激励措施,结合盐城市“515”三年万人人才引进计划(1)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集聚助推绿色发展,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盐城市制定了“515”人才计划,即每年引进50 000名大学生(其中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不低于50%)、10 000名专门人才、500名领军人才。,出台招才引才的专项政策措施,专门用于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同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型智力平台。通过与相关院校合作办学,开设海洋相关专业,培养海洋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要以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创办各类专业孵化器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构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加快涉海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实施一批涉海重大科技专项,鼓励开展涉海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科研攻关。不拘一格引进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努力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引导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培养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