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晓磊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2020-08-06唐诗

南风 2020年8期
关键词:执勤防疫抗疫

文/唐诗

初见曾晓磊,中等个子,文弱书生模样,很安静,笑起来神情腼腆,像个大男孩,完全猜不到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是福海街道安监办消安委的组长,防疫期间抽调到沿江高速会展中心出口的交通联合防疫工作站点工作。“你要我流水账似地介绍我的工作?我试试啊:我这一上班呢就是清点到岗人数,派出所来了多少人,交警来了多少人,医务人员来了多少人。然后,饭够不够,酒精够不够,手套够不够,口罩够不够,前方的车辆多不多……工作三班倒,早上8 点到下午4 点,下午4 点到晚上12 点,晚上12 点到第二天的8 点。三组人轮3 个时间段。”现年32 岁的曾晓磊说话幽默,语气温和,即使全副武装,陌生人第一次见到他也不容易产生紧张感。

工作:像一名共产党员那样

今年春节是曾晓磊有生之年过得最难忘的春节,尤其短暂,尤其紧张:才休假2天就被紧急召回,到岗上班,每天下班后都不太敢回家,生怕自己带了病毒,连累了家人。疫情传播的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好在街道“防疫抗疫”工作力度大,“三位一体”小组,隔离排查、核酸检测等措施相继出台,让他坚信疫情将很快被控制住,大家的生活能很快恢复如常。

“年初三接到办公室通知回到街道上班,年初六开始被单位安排到沿江高速会展中心出口执勤。”曾晓磊说他所在的这个组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对沿江高速回深车辆进行核查,对每一个回深人员实施体温检测、身份核实、扫码登记,切实做到“每车必检,不漏一人”。

曾晓磊(左二)送人员到健康观察点办理相关手续

在街道工作了9 年,第一次碰到这种大事件,曾晓磊知道这是非同一般的人生历练。他刚接手这项工作时还有些发懵,与组里的人几乎都是第一次见面,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派出所的,执法队的,交通预联办的,感觉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一天工作下来,每个人都很自觉,有什么事大家都会齐心协力一起上,一起解决,有商有量,互相尊重,毫无怨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之间也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有默契,不忙的时候还有心情开两句玩笑,相处得非常融洽。

每天上班,曾晓磊都会和队员们一起拍张合照。这种工作照,他明白是难能可贵的。在过去短短的一个月中,他们经历了春寒料峭的夜晚,酷热难耐的白昼,一起熬夜检查来往车辆、人员,一起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医务人员执行相关工作。他们合理安排,分两拨人轮流上岗,每一波人到点后自发上岗,每个人都尽职尽责,无怨无悔:“换班前,他们决不会找借口开小差,不会中途提出要上洗手间、喝水之类的要求。”曾晓磊看在眼里分外感动。

执勤期间,曾晓磊经历了很多难忘的场景:一次执勤过程中,社区居民自发捐赠防疫物资到他们所在的执勤岗位,当时组员们一时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应都慢了半拍,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虽然明白自己做的微不足道,得到了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心里还是特别痛快;另一次执勤过程中,他们遇到一名来自疫区的发烧人员,大家得知情况后双双倒吸一口凉气,心里都有些担心被传染,禁不住胡思乱想一通,有点打退堂鼓,可不管怎样,他们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谁也没有倒下,谁也没有退缩。班组成员为了互相打气,还特别编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谁怕谁,老虎怕铁锤。”鼓励大家继续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身为入党积极分子,曾晓磊只有一个念头:要像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那样,以身作则,圆满完成“防疫抗疫”工作。

梦想:像一个普通青年那样

或许当英雄是每一个花样男孩的终级梦想,曾晓磊曾经想过长大后就去参军,成为一名军人。他眼里的军人都是内外兼修的高人,超帅、超威武,有绝对的能力保护自己爱的人,保护身边人。只可惜梦想终究成为了梦想,未能如愿实现。未实现的原因跟社会环境无关,跟原生家庭也无关,他觉得完全是他个人的因素:生活懒散、随性,没有持之以恒地去追求。

大学毕业后,曾晓磊抱着学习、锻炼、积累社会经验的心态来到街道办上班,随着年龄的增加,他渐渐觉得青春年少时的梦想就该不顾一切去实现,犯不着空留遗撼。熟悉曾晓磊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简单又直爽,工作中,他懂得平等,尊重,也听从指挥,脑子转得快,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保留自己行事的风格,惯于用行之有效的好点子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突发状况。

工作之余,闲下来后,曾晓磊会想到一路走来,自己是比较“顺”的,家庭条件不错,工作稳定,夫妻和睦,孩子可爱,是不是应该出去经一些风浪会更好?对自己“狠”一把,去重新创造,走一些不寻常的路,使人生有些不同的体验。世人多数喜欢将弯路走直,走捷径,想更容易接近成功,可是反过来想,若把直路走弯,那样岂不就是将自己走的路延长了吗?也相当于把有限的人生延伸了。这样光一想,他就会乐。

类似今年的“抗疫”大事件,读书那会儿,曾晓磊经历过“非典”,工作后遇到过汶川大地震。那时候的感觉不那么真切,事情虽然是真实发生过的,却感觉特别遥远。只有现如今这样投身于一线工作,他才有了不一样的真切感受:在灾难面前,人类真的很渺小,无一例外的悲惨和疼痛。我们又该如何?该如何作为?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们身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一个职业人,一个自由人需要真正反省,或者说反思的地方。他默念了一句诗歌:“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这个世上无论谁在受苦,都是我们的一部分在受苦,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曾晓磊很谦虚,这种谦虚是绝不好高骛远,也绝不妄自菲薄。他从不认为自己有远大的思想抱负,对未来也没有明确清晰的规划,但有一点他心里非常清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还得花上若干年好好修行。他说自己大多数时候的所思所想只是身为一个平民、一个社会青年的惯性思考:“我现在也没有什么大的业余爱好,不过就是有时间的时候去旅游,去运动,去吃吃喝喝,如此而已。”

人生短促,在有限的时间里,曾晓磊希望自己能像一名普通青年那样,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迹天涯,可以用心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也可以保护好身边的人、孝顺自己的父母,提高生活的品质。

生活:像我们自己一样特别

被抽调去防疫一线工作,曾晓磊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安排好两个孩子,把两个孩子送去父母家,暂时与孩子分开。如果不是疫情,今年下半年,孩子们都能上幼儿园了,一个上中班,一个上小班。往常下班回到家,孩子们就会奔上来,对他左拥右抱,像朋友般玩在一起,躲猫猫、弹吉他、唱儿歌。现在,两个孩子,一个送到外公外婆那,一个送到爷爷奶奶身边,请两边的老人帮忙照顾,下班后想孩子们了就打视频电话。

街道这份工作,虽说旱涝保收,但代表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曾晓磊的家人深知这一点,曾晓磊参加“防疫抗疫”工作以来,他们从未在行动和言语上泼他冷水。满足于家庭温暖的曾晓磊也没有因为担心工作有可能影响到自己或家人的健康而选择放弃,只是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有意识地远离家人。父母嘴上不说,却拐着弯关心他,时不时问他一些工作情况,他呢,就像做工作报告那样,每天将自己的工作情况一五一十说给他们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让父母看到一个生龙活虎的儿子。

社会日新月异,经济、科技、资讯越来越发达,特别是经过这次疫情,产业链势必发生变化,曾晓磊觉得这对传统行业是一次颠覆,他对此也有自己新的想法和思路,也迫切希望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载,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开心,不要太过计较。”曾晓磊想要自己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对他来说,平安健康固然重要,结交有趣的朋友,过有趣的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完全的个体,最终都只能成为特别的自己,不一样的自己。

一如很多90 后那样,曾晓磊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日常生活里的奇思妙想,喜欢挑战和刺激,不喜欢约束、形式和一成不变。可就是这样的个性,疫情期间,他也冲到了第一线,有时候上早班,有时候上晚班,有时候熬通宵。通过这次历练,他觉得自己理应更懂得珍惜:珍惜与家人的相处,珍惜同事间的情谊,珍惜每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他计划着等疫情结束后,找个机会,带领全家人一起去长途旅行,看看祖国的大美河山。

猜你喜欢

执勤防疫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豪华防疫包”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小学生踮脚为雨中执勤交警撑伞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为你撑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