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上最美逆行者

2020-08-06王枣燕

南风 2020年8期
关键词:武汉医院疫情

文/王枣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庚子新春,荆楚大疫!”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危难之时,在党中央英明领导和习总书记指挥下,举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广大医护、警务人员和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奋战在不同岗位,普通民众齐心守望用血肉筑起生命防线,用生命拯救14 亿人,走出了一条悲壮惨烈的道路,演绎了不朽的大爱与传奇,展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脊梁,延续了中华民族伟大博爱的精神传统。

问天下谁是英雄

英雄不是从天而降,只因你我挺身而出。1月24日,除夕当晚,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抽调450 人团队,义不容辞打起背包就出发;军队抽组1400 名医务人员承担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紧接着10 万人的医疗救援队签下请战书奔赴湖北,全国26 个省市对口驰援包一市,将所有的医疗设备、人员、物资都往湖北倾斜。驻鄂部队成立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从2 月2 日起开始担负武汉市生活物资的网点运输保障任务,平均每天出动200 多人次、车辆百余台,运送生活物资240 多吨。与死神赛跑,与时间抢速度。10 天建起了火神山医院,12 天建起了雷神山医院,武汉10 余家方舱医院火速建好,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

谁言医者皆文弱,不破疫情誓不回!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牺牲后,南京市第一医院再接任务,需派54 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领导在微信群里发出通知,请大家自愿报名。会不会有人报名?领导心里没底。因为谁都知道,这任务危险、辛苦、艰巨。没想到,通知发出后的几分钟,回复齐刷刷地来了:很快,人齐了!如果不是这次战疫,我们很难知道,原来那些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医生,胸怀此般侠骨豪情。

其实每一句“我报名”背后,都有不寻常的故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年三十晚上,空军军医大学医生史庆辉,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而这天,他的妈妈刚刚出院回家,得知他去了前线,妈妈给他录制视频说:“面对疫情,挺身而出责无旁贷。虽然有点担心,但是妈妈坚决支持你。”

大年三十,女军医彭渝驰援武汉。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谎称自己在医院值班。等她回家的老公,直到看到别人发微信朋友圈的出征照片,才知道她已奔赴一线。老公随即打来电话,和她大吵了一架,责怪她:“怎么不说一声。”彭渝心情复杂投入紧张的工作,几天后,她才看到老公发的微信:“你是我妻,也是战友。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看到这句,潸然泪下。

2 月9 日,最不寻常的一天,全国医疗队驰援武汉,警车开道,最高礼遇护送,从未如此悲壮!泱泱中华,精锐尽出,一时鹰击长空,战甲齐发,41 架飞机,载着6000 名医护精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向武汉,齐齐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武汉最强大的后援团来了!中国最精锐的医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大天团汇集武汉。空荡荡的武汉机场,齐鲁医院和四川华西医院的医疗队相遇了。医生们远远喊话:“你们是哪个医院的?”

“华西医院的!”

“我们是齐鲁的!我们一起!”一次令人感动的会师。上一次两家医院相遇,还是在1937 年。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医学院搬到四川,与华西医学院一起办学办医。转眼83 年,抗战早已结束。而当新的战疫来了,他们再次重逢。

目前中国已派出31 支医疗队,42000 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20 多亿元防疫资金迅速到位,医用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调来。

我不认识你,却知道你为了谁。“外面下着大雨,我妈都没拿伞,就跟在我们车子后面一直狂奔……”一位女医生说起出发时的场景,可以想象,妈妈心里有多担心。她一心想保护的人,要去保护别人了。可是到了那边,谁来保护她的女儿呢?

在武汉封城当天,武汉市第三医院护士李思阳,23 岁,正在咸宁市赤壁家乡过春节,接到医院通知全体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在岗待命。2020 年1 月23 日下午4 点,却逆流而上,在没有买到高铁票的情况下,她向赤壁北站的工作人员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件并说明情况才特事特办登上了返汉的高铁。

为有牺牲多壮志

基辛格在《论中国》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51 岁,连续奋战18 天后,积劳成疾,牺牲在了疫情防控战场上。同济医院医生林正斌,62 岁,2 月7 日凌晨,因感染新冠肺炎牺牲。2 月18 日,年仅51 岁的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新冠肺炎救治无效去世,他的妻子蔡利萍在灵车后面,跟着车跑,伸出手去,却怎么也够不着,一边追,一边撕心裂肺地哭。是啊!那里面躺着的是,她陪伴了几十年的丈夫啊,她怎会不痛彻心扉……

就在一个月前,武昌医院被列为了定点医院,要在两天内接收499 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作为院长的刘智明三天三夜没合眼,成立了医疗救治指挥部和10 个工作组,电话让爱人送些换洗衣物,因为他清楚之后不能回家了。几天后的1 月24 日除夕夜,武昌医院的所有职工,都收到了刘院长送的节日礼物,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已经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可他还不停地打电话、回微信忙碌工作……2 月3 日,病情危重,他用上了呼吸机。上了呼吸机就要经历着更大的痛苦: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爱人作为院里护士,完全可以去照顾他,可他说:不要!2 月18 日10 时54 分,他还是走了!这是武汉抗疫以来,第一位因新冠肺炎离世的在职院长。

2 月20 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29 岁的彭银华,原定正月初八举行婚礼。但“疫情不散,婚期延迟”,是他和未婚妻达成的共识。彭银华主动请战、延迟婚期,全身心投入到战场上了。正月初一这一天,病毒来势汹汹,他倒在了战“疫”的战场上,从正月初一到正月二十七,仅仅27 天,他就与所有人都天人永隔了!

武昌医院护士柳帆,殉职了。之前,她的名字还被写错了。唯一知道的真相是,已59 岁的她,生前曾主动申请延迟退休。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蒋金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毛祥洪,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姜继军,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他们都拼尽全力,倒在了战场。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截至2 月11 日24 时,共计3019 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确诊1716 例。其中湖北省1502 例医护人员确诊感染,占全国87.5%。已有26 位医务人员牺牲,他们有的因过度劳累殉职,有的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牺牲。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牺牲的部分医护人员,第一排(从左至右)徐辉、刘智明、李文亮、许德甫、包长命;第二排(从左至右)宋英杰、梁武东、黄文军、姚留记、王士成;第三排(从左至右)肖俊、毛样洪、蒋金波、姜继军、彭银华;第四排(从左至右)朱峥嵘、夏思思、杜显圣、钟进杏、江学庆;第五排(从左至右)张军浩、林正斌、陈健、董李会、左汉文。

逆流而上战疫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1 月18 日傍晚,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逆行奔赴一线,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当天航班已买不到机票,他挤上了傍晚5 点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由于春运高铁票紧张,他被安顿在了餐车一角,刚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实在是困了,闭目小憩的一张照片,感动了中国。到武汉开完会后,他又立刻赶往武汉金银潭医院了解病人的收治情况。

92 岁,敖忠芳仍坚守一线,她说,“我现在还能干得动”。86 岁,董宗祈坐着轮椅出诊,老爷子说,“这辈子我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病人嘛”。73 岁,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 小时,她的防护服上,“武汉加油”四个字,让无数人泪目。

1 月21 日,三年未回老家的廖乘龙带着妻儿回到湖北赤壁过春节,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便依照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居家隔离。2 月6 日,14 天隔离期满,廖乘龙电话请示医院领导同意,在同学的引荐下立即前往赤壁市人民医院,和战“疫”伙伴们共同抗疫工作。

我看不清你的脸,但我知道你在护我平安。战场上的他们是如此坚强,每次穿上防护服进隔离区四五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都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否则就会浪费一套防护服,因为这东西是一次性的,成本高,目前还紧缺,所以医护人员都特别珍惜。看看这些医生们在桌椅上、墙角边就势睡姿;而除了睡姿,再看看他们的手和脸: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普通人披上了战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绝症,妻子被感染隔离,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线,与病魔争抢时间。

武汉汉口医院,一对医生夫妻都在一线抗疫,女儿被送回老家,交给亲戚照顾。丈夫不幸感染了,就住在妻子隔壁的病房。但是一周的时间,妻子都忍着没去看望丈夫。原因让人心酸:去看丈夫,要穿防护服。她知道防护服紧张,舍不得浪费一件。

1 月26 日,趁午餐时间,已连续工作48 小时没回家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徐自强,到相隔不足10 米的发热门诊看望同样在值班的儿子徐秋笔,徐自强隔着防护玻璃用处方笺写下:“秋笔,加油!”

1 月31 日,河南周口市扶沟县人民医院,一线护士刘海燕已经7 天没有回家,丈夫带着女儿来到医院门口给她送饺子,刘海燕只能与9 岁的女儿,隔空拥抱。2 月2 日,山西医生王婷驰援湖北。临行前,父亲王卫国与她拥抱。17 年前,70多岁的奶奶坐着轮椅,把身为医生的王卫国,送上支援太原抗击非典的战场。17年,父女接力出征这是一场医者仁心的传承。

“现在是决胜决战的关键时刻,我们坚决打好武汉保卫战,不破新冠誓不还,恳请组织接受我们的请愿!”随着武汉16 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广东援助湖北的5 支医疗队也完成了阶段性的光荣任务。他们“就地再请战”,纷纷申请尽快接受新的任务,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3 月12 日,第22 批广东医疗队经过3 天休整接受新的任务,进驻武汉雷神山医院接管病区。

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在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里,90 后都是生力军。她们身上有很多角色:妻子、妈妈、女儿,但疫情来临后,那些曾经被呵护的孩子们、少先队员们长大成了青年、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与前辈一样危急时刻逆流而上,勇往直前。

深圳市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胡丁玲,1994 年出生,是深圳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最年轻的成员。2 月9 日去武汉支援已经快一个月了,多次进入方舱医院,但每次进入方舱医院都是对医护人员的一次考验,广东队实现了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死亡。单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90 后护士。长发及腰的她,为了不影响工作效率,剃了个光头。邢台市疾控中心检验科检验技师崔长靖,是一位90 后妈妈,瘦弱的她只有80 斤穿上防护服,戴上动力送风正压呼吸器后,宛若一个大头娃娃,打开厚重的送样箱,登记样品、核酸提取、上机检测、实验室消毒……朱海秀,1997 年出生,广东医疗队护士,怕父母担心,她瞒着家人驰援一线。但爸爸还是知道了,和她视频电话时,哭了。22 年,小朱第一次看见爸爸落泪。

六亿神州尽舜尧

“我是一名党员,我不冲谁冲,我不带头谁带头”“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支援”“全国7436 万名党员踊跃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14 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与病魔展开搏击。

社区工作者平均6 人服务一个社区,每人要对接约350 位居民;湖北已派58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药袋小哥”丰枫帮社区重症病人买药,身上挂满药袋;“快递小哥”汪勇,不仅自己做志愿者,还拉起了几十人的志愿团队;纪检监察干部杨荣,支援社区防控,倒下的9 小时前还在量体温做记录;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党工委书记魏剑彬,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坚守在指挥前线,石岩作为宝安面积最大的街道,63 万多人、城中村65 个、工矿企业6024 家,组建了南光、机荷、龙大3 条高速7 个出口交通联合检疫站和罗田高速出入口检疫站,210 个社区卡口。他晚上住在单位宿舍,路过家门不进,把买好的蔬菜和生活用品放在门口,叫爱人拿几件换洗的衣服后又匆匆离去。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公安民警辅警49 人因公牺牲,全国180 万环卫工人在岗率超90%。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为了保障湖北人民的正常生活,全国各地的物资也纷纷向湖北聚集。新疆的洋葱、内蒙古的马铃薯、辽宁的大白菜、寿光的蔬菜、江西的萝卜、广西的口罩……云南河口93 户村民不辞辛劳,山下运输向湖北捐赠香蕉。宁夏卡车司机杨荣荣独自驱车30 多个小时,运送20 多吨爱心苹果支援武汉。在10 天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一位骆姓的普通工人,在领取了7500 元工资后,当天就购买了140 箱牛奶,赠送给了火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像这样的工人不胜其数。83 岁拾荒大爷匿名捐款一万元抗疫。网友知道后很感动很心疼,便众筹一万元还给了大爷。没想到大爷收到钱后,又辗转到银行把钱捐出去了。深圳市宝安区湖北商会得知家乡疫情,企业家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赠防护物资:8 吨医用酒精、2 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以及护目镜等,价值17 余万元。河南南阳一村民,得知医院的消毒酒精匮乏,便用自家的酒提取酒精,耗费了2 吨黄酒和1 吨白酒,提炼出600 公斤酒精,无偿捐献给抗疫一线。浙江杭州一口罩厂,赶工制作口罩人手短缺,妇联和镇政府发布招募后,近200 名志愿者无偿支援。90 后情侣5 天辗转马来西亚、印度,背回2 万只医用口罩和200 个护目镜,无偿捐助给武汉市第九医院。

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面前无国界。如今,我们一省包一国,支援全球多个国家,体现大国担当!2 月29 日,上海市志愿专家团队前往支援伊朗;3 月7 日,广东省志愿专家团队前往支援伊拉克;3 月8 日,江苏省志愿专家团队前往支援巴基斯坦;3 月12 日,四川省志愿专家团队前往支援意大利。并且向首尔、东京、横滨、德黑兰市等捐赠一批又一批防疫物资。3 月7 日,中国政府决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 万美元,当欧洲疫情持续拉响警报,钟南山立即同意与欧洲呼吸学会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进行视频连线。在欧洲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用付出巨大代价的经验才换来的7 版诊疗方案,6 版防控方案,也全部翻译成了各个语种共享给世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时,国家有担当,军队有血性,社会有爱心,人民有情怀,何愁时艰不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感慨说,我从未见过像中国这样的动员。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战无不胜!

图为援意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举行当地媒体见面会

猜你喜欢

武汉医院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