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的既有居住建筑健康化改造策略制定流程
2020-08-05郭福昌纵婉婉
郭福昌,于 靓,纵婉婉
(沈阳建筑大学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中国只需要26年的时间即可成为“老龄国家”[1]。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2030年到205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时期[2]。数量巨大的老年人口,导致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质量是否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健康建筑强调“以人为本”,以建筑中人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全面考虑了建筑中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健康建筑这一特点完美契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要[3],满足老年人在建筑中的健康需求。为此本文以老年人居住的既有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健康性能为目的,以健康化改造应具有健康性、需求性、经济性、节能性和艺术性为改造目标,结合循证设计理念,提出制定基于老年人的既有居住健康化改造策略设计流程。
1 既有居住建筑健康化改造目标
既有居住建筑健康化改造应以健康性、需求性、经济性、节能性和艺术性为改造目标。
健康性。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室内员工的生活满意度,提高室内环境的健康性能。室内舒适度的标准要素是室内热湿水平,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照明环境质量等。
需求性。本文针对的研究对象为老年人,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要求。老年人居住的既有居住建筑应通过改造满足老年人生理上、心理上的要求。
经济性。本文针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健康化改造,在改造时,应首先分析既有居住建筑健康化改造的最大潜力,与此同时,也要考虑住户的经济条件,在住户的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节能效果、提高室内舒适度。
节能性。对于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需要遵循“四节一环保”的原则,而健康化改造同样需要满足这些要求,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在改造过程中要减少环境损害,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费,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
艺术性。基于老年人的既有居住建筑健康化改造应考虑美观、节能和合理性的三者统一,健康化改造既要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也要考虑老年人的感官需求[4]。
2 健康化改造影响因素
健康化改造不仅需要建筑领域,还应考虑其他如经济、社会、医疗和节能等方面。如果想在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项目中取得成功,必须考虑到影响改造潜力的因素,为健全改造战略奠定基础。通过文献梳理可将健康化改造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四大类:改造对象所属气候区,建筑基本信息概况,住户自身的改造需求,改造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1 地理气候
一个项目在制定健康化化改造策略之初,应当对所处气候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温度、湿度、风环境、太阳辐射、降水等;因地制宜的提出改造策略,充分利用气候有利条件,回避不利条件,最大限度的提高改造潜力。
2.2 建筑基本信息概况
建筑的基本信息概况包括建筑初始建造年代,建筑现今建筑形态,室内的物理环境质量等方面。
通过建筑初始建造年代信息和建筑的现今建筑形态可以调查建筑在何时建造,有何建筑特点,便于判断该建筑是否有健康化改造价值,或是更好分析该建筑改造潜力。
室内的物理环境包括多方面。本文以《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5]中健康评价指标为参考,将影响健康化改造的影响因素概括为:空气、水、舒适。此外,《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中亦将空气项的评分项分为:污染源、浓度限值、净化和监控四项;将水项的评分项分为:水质、系统和监测三项;将舒适项的评分项分为:声环境、光环境、热湿环境和人体工程学。
2.3 住户自身的改造需求
我们在进行基于老年人的既有居住健康化改造的同时亦应追寻健康建筑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改造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满足建筑内老年人的需求,在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建筑的健康性能才是健康化改造的核心观念。
2.4 经济效益
在满足上述三大类改造影响因素之后,我们需要考虑住户能否承担起项目改造所需的价格,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资,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健康性能,这就要求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发现主要问题,研究各项“可改造因素”,通过模拟预测分析各项措施的潜能,针对不同使用功能选择合理的策略。
3 健康化改造策略流程的设计
循证理论是“建筑性能化设计”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的创新设计理念,旨在弱化设计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强调可靠的客观证据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6]。目前循证设计原理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建筑领域。本文将循证设计理念结合基于老年人的既有居住建筑健康化改造,以求尽可能提高既有居住建筑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结合循证设计理念,本文将健康化改造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并形成制定健康化改造策略的流程图,见图1。
第一阶段:基本信息调研分析,包括建筑的物理环境、老年人的需求,所处地区气候条件等,并分析相互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当存在矛盾关系时应遵循健康建筑“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主。
第二阶段:以满足《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5]、《健康住宅评价标准》(TCECS 462-2017)[7]以及《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 450-2018)[8]三个标准要求的建筑为预期改造目标,并结合已建成健康建筑案例,总结健康化改造和适老化改造策略,针对既有居住建筑初步提出改造方案并进行整合分析,判断该建筑可进行哪些改造措施,应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大规模改造尽量对老年人。
第三阶段: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完善上述初步设计方案,并对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比较,不断完善改造策略。
第四阶段:从经济学(如成本效益分析)和社会学(如设计策略或技术集成所蕴含的社会价值)的视角出发,完善改造策略,实现改造周期内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定稿。
图1 制定健康化改造策略的流程图
4 结语
本文以老年人生活的既有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既有居住建筑健康化改造的改造目标和影响因素,并以循证设计理念为依托,结合既有居住建筑健康化改造,构建了制定健康化改造策略的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