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中武威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2020-08-05李宗杨玮
李宗,杨玮
(1.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3000;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武威,古称凉州,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丝绸之路的重镇,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区,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经济、军事、名族文化的要塞,是中国宗教文化传播的发源地。由于历代的王朝都在致力经营农业发展,使得凉州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北凉王沮渠蒙逊的统治下政权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和民族语言得到极大的融合,加之商品贸易等发展的相对成熟,北凉王盛情接待前来传教的僧人,让其在本土传播宗教、弘扬佛法,使得宗教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使得大量土著参与宗教文化的传播,使凉州成为中国宗教文化发展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凉州的人文历史和宗教文化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大量的游客参观宗教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并研究探讨早期宗教文化的建筑艺术。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建筑遗产的保护研究尤为重要,其为进行文物建筑研究和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要基础,使得保护和发展建筑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武威天梯山石窟的特点及旅游中发现的问题
1.1 武威建筑遗产的特点
从建筑的用途来看,武威天梯山石窟建筑遗产作为武威文化旅游的发展重点,武威旅游发展的核心是闻名于世的雷台汉墓马踏飞燕,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世界及全国都享有很高的艺术历史评价。如武威的天梯山石窟、白塔寺、鸠摩罗什寺、海藏公园、文庙等一部分古建筑的遗产,都是宗教及文化历史的发展重点。
从现存状况的特点来看,单体建筑遗产不多,如雷台汉墓的马踏飞燕、西夏博物馆遗存的西夏卑等。多体建筑遗产占一大部分,如天梯山石窟的建筑遗产是只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及部分佛像作以陪衬并且有很多小洞窟组成的群体建筑遗产;历史文化悠久的文庙也由群体建筑而组成,著名的鸠摩罗什和白塔寺等都是群体建筑遗产。大量的因宗教文化发展的建筑遗产是吸引游客来武威参观的重点,通过对武威的历史文化走访,深度的了解古凉州是中国宗教文化发展的源泉。
武威市建筑遗产绝大部分遗产都收费参观旅游,如雷台汉墓、西夏博物馆、天梯山石窟、南城门楼、白塔寺等。极少数为免费参观,如鸠摩罗什寺、文庙等。通过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应当建立相关系统的文化介绍,这对武威历史文化的保护有重要作用。
1.2 凉州文化历史在旅游中发现的问题
近年来,武威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的数量一直不断上升,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发展逐步明显,并逐步发展成为武威的支柱产业,是武威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于旅游者的数量不断上升,其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要加大保护力度,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以下几个重点问题。
第一,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进一步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好原有的文化遗产,其次合理的调整后续的旅游发展方向,将保护现存遗产和后期旅游开发做到更加合理。
第二,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如何将现有的建筑文化遗址保护的更好,使现有的旅游交通形成系统的路线,如何规避旅游中出现的游客拥堵,如何系统全面的做好旅游路线。
第三,如何进一步完善建筑遗产的保护,如露天展示的景点如何有效地做好遮、盖、藏等保护措施。
第四,如何将急需保护的地区进行强有力的措施和保护,保证遗产的完善进行鲜明的标语提示,使得遗迹受到游客的更加重视。
第五,建筑遗产和参观的类型不明确,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区分不清要封闭的可参观的类型,导致封闭的遗产受到进一步破坏。
2 兼顾旅游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研究方案
2.1 开设完善的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高效的旅游体验
①宗教文化之旅——(行程:鸠摩罗什寺开始—文庙—海藏寺—天堂寺—朵十寺—天梯山石窟)访问从武威市北关十字向南300m,寻找昔日的宗教文化气息的鸠摩罗什寺;在南关文庙熏陶孔夫子的儒家思想;去乌鞘岭脚下的海藏寺、天堂寺、朵十寺感受佛教文化的洗礼;去凉州区张义镇探析感受中国宗教文化的发源地,深度了解中国的石窟鼻祖。
文化历史之旅——(行程:雷台汉墓—白塔寺—西夏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南城门楼)从出土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所在地雷台汉墓开始,去感受郭沫若先生命名的马踏飞燕;去见证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白塔寺;在西夏博物馆探析西夏文字的西夏碑;在博物馆和南城门楼感受古凉州的文化历史。
美食特色之旅——(行程:北关市场—磨嘴子山—古浪柴火鸡—高坝海陆空—民勤烤全羊—天祝酥油茶—凉州老街)享有盛名的三套车并不是物品而是行面与老茯茶和卤肉的美食;磨嘴子山的烤鱼;古浪出名的柴火鸡;高坝探索的美食海陆空便是天上飞的鸽子、地上肥硕的山羊、水里游的鲤鱼用铁板合为一体;体验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沙漠绿洲情,在绿洲中感受美味的烤全羊;天祝的白牦牛肉和浓香的酥油茶让人留恋往返;感受凉州老街的美食魅力,还原的是凉州美食城独具一格的美食风味。
2.2 重视保护和发展,使遗址的价值大幅提升
武威市的建筑遗产应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集中发展个别遗产,以历史悠久的雷台汉墓为旅游主体,辐射周边见证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白塔寺,弘扬和发展中国宗教文化的鸠摩罗什寺,进一步开发海藏寺湿地文化景观的景区,使得旅游景区进一步完善。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遗产进行不同保护,发掘并保护不同的艺术价值、考古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如雷台汉墓的保护和开发要专业化、系统化。注重科学人才的引进,基于新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原则对遗产进行全方位保护,在考证遗产本身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对其的重要性,结合历史资料和人文价值对其进行系统分类,并组织相关文学学者、考古学家、科学家等相关专业人才通过论证、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保护并发掘新的方案。
2.3 构建专业体系,分类分层推动建筑遗产的发展和保护
由于武威地区的建筑遗产都比较分散,所以对建筑遗产的分类分层非常重要,建筑遗产及景点的分布距离较远,各景区的地理位置受到城市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遗产保护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筑遗产保护的类型、方式、方法不同也给相应措施增加了难度,按照建筑遗产保护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是首要措施,将部分建筑遗产进行永久保留并做好后期处理。在对遗产的分类和分层后,进行先后推进方案,建立专业的建筑遗产保护机制。同时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建议,使得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进一步得到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2.4 重视建筑遗产可能存在的破坏问题
现阶段武威的建筑遗产从保护的角度来分析,主体雷台汉墓的保护得到了科学有效的保护,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建,但是其余的建筑遗产的保护还没有得到相关的专业保护措施,如天梯山石窟景区,庞大的石窟造像建筑没有得到相对完善的防护工作,仍然在露天中饱受风雨的侵蚀。对于参观遗址,要进一步得到有效控制,在不牵制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建立整体的旅游系统,加固部分破坏严重的遗产,从而预防非人为破坏。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数字化保护系统非常重要,建筑遗产在数字化保护系统中可以永久留存相关的永久性档案,如发生不可逆转的非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通过数字化保护系统就可以对建筑遗产进行复原。
2.5 倡导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教育,加大对参观者的教育引导
通过对建筑遗产进行高质量的影片拍摄,在大屏幕和网络中进行宣传,在宣传中要注入保护遗产的必要知识,使得参观者树立保护意识。同时,通过对大众的问卷进一步加深其对遗产文化的重视,分发宣传手册及选购文旅产品,便于大众更加了解遗产,也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只有增强社会良性互动,才能让保护文化遗产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让建筑遗产文化“变现”。使得大众得以在历史文化中熏陶自我,提升自我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后续建筑遗产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3 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应用
3.1 数字化新媒体的作用探析
在现代建筑遗产保护方面,运用数字化、虚拟空间、VR展示等科技,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三维扫描。通过三维扫描建立全面数字化系统,保留其规格、方位、透视、色彩等数据,建立三维空间模型,再运用三维建模进行模型的架设。通过运用AR、VR、三维动画等高科技手段实现数字化展示的“重现”,通过三维动画建立虚拟建筑遗产场景,利用VR进行虚拟展示,使得不能在现场参观的遗迹可以模拟参观,参观者可以在佩戴虚拟眼镜在3D场景中感受历史遗迹的魅力,使参观者漫游在遗迹的空间中。通过这种保护手段来提升参观者游览体验,调动参观者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通过切身的感官体验,向参观者向传播其建筑遗址的文化魅力,这对遗产保护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图1 马踏飞燕
图2 天梯山石窟
3.2 建立三维漫游,增强游客参观体验
如对武威天梯山石窟的运营,可以通过数字化保护系统建立相关的VR体现系统,还原北凉时期的场景,如北凉王沮渠蒙逊的统治时期,接待西域传教者的画面、古凉州游牧民族和土著居民相互融合的耕作场景、传教者引领僧人在悬岩峭壁进行石窟开凿的场景等,通过对历史画面的重塑来向大众展示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宗教艺术、社会动态等历史画面,使得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北凉王统治阶段的情况,让参观者尽享其社会风俗、手工艺术以及追求宗教文化的工匠精神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制作手段,通过动画场景达到真实的还原。场景的还原将原本枯燥的历史文化以动态形式展示于大众,顺应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极大的提升了数字化媒体对历史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图3 文庙
图4 天堂寺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在不断加速,随着区域性的城市发展,城市的建设也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不断通过特有资源发展成为特色城市。从2012年我国加入现代主义运动记录与保护国际组织开始,我国现代建筑遗产的发展和保护积累了系统全面的经验,高效的推动了建筑遗产的保护。然而在城市建设发展和建筑遗产保护中也有诸多矛盾,如建设保护方案的不完善,造成城市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发展保护实践中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对本地特色文化文化遗产进行加强保护。
保护城市的建筑遗产是民族地区传承发展先进文化的必要条件,在《文物保护法》中将现有的建筑遗产列入保护范围,就是为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失历史文化的传统本色,也是为了发展和保护建筑遗产文化。一般而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应是建筑遗产的价值,而非所有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在新时代中,应当树立新的保护意识: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对象不再是单一的建筑遗产,应当是保护所有,就像一卷档案,记录的内容是整个城市历史的发展过程,必须完整保留有代表性的建筑遗产,从而更好的吸引人们去保护和发展旅游城市的文化。
在武威,建筑遗产的发展和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业的发展为保护建筑遗产提供必要的经济收入,建筑遗产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逐步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从而更好的发展和保护建筑遗产文化。要严格遵循建筑遗产发展与保护的原则,遇到保护性问题要对其进行多方位分析再进行研究判断。要对每一座遗产都进行深入的研讨和总结,对其进行专业的理论支撑和必要的科学技术支撑,只有做好理论和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更加全面地保护建筑遗产文化。建筑遗产的保护对文物保护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对比保护方案,只有因地制宜进行科学、合理、系统、专业地保护,才能更加全面、精准地保护建筑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