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实践

2020-08-05包逢祺

关键词:路程意识素养

包逢祺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近几年,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数学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并进行理性思维、逻辑推理,从而表现出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下面,笔者就从数学思维意识、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实践能力以及数学表达能力四个方面来重点阐述数学的核心素养。

数学活动是以思维为根本目标指向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识的发生过程、发展过程以及完善过程。数学核心素养的精心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学好数学。

一、从问题出发,唤醒数学思维意识

核心素养的重点就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会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意识。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学习就要让孩子学会思维。”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往往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只有具备了思维意识,才能够培养出更好的核心素养。课堂上,教师要学会让学生思考、分析、探索和发现问题,在思路点拨上多引导,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唤醒他们的思维意识,进而解决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完路程的基本知识点后,设计出问题:假如你开车去南京,匀速行驶,前面3小时的路程为163.5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2小时,那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学生们拿到这样的题目,很快想到了就是要求5个小时行驶了多少路程。第一种解法:163.5÷3=54.5(千米),54.5×(3+2)=272.5(千米)。接下来,我想拓宽思路,由此及彼,让他们讨论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经过几分钟的讨论,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163.5×2-163.5÷3=272.5(千米)。163.5×2表示6个小时行驶的路程,而163.5÷3表示1个小时行驶的路程,6个小时行驶的路程-1个小时行驶的路程=5个小时行驶的路程。

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思维意识伴随着问题的产生,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建立在思维意识上的数学,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人惊喜。

二、从情境出发,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实践能力就是要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你都会遇到数学问题,都能体验到数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因此,课堂教学时,要想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就必须让他们走进生活,细心观察,并让他们动手操作,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如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在教学完新课知识后,我要求学生运用手边的三角尺,不用量角器,画出一个75°的角。学生们都知道,一般的角,都可以用量角器精确地画出来,可不用量角器,怎么才能画出来呢?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去发现,带领学生从事探究数学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学生们赶紧动手操作,寻找身边的学习工具,认真地画起来。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就找到了很好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一副三角尺由两把不一样的三角尺构成,一把度数分别是30°、60°和90°,另一把度数分别是45°、45°和90°,30°和45°合起来刚好是75°。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找到了方法,解决了问题。这样的训练,培养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凸显了数学的理性精神,让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体,从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悟和养成了数学素养。

三、从生活出发,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课堂上,教师传授解惑,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数学实践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所以,课堂上,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效情境,提炼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的奥秘和价值所在。

例如,笔者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小明单元测试取得了满分,妈妈身上有100元钱,决定给他买衣服作为奖励,上衣32元,裤子18元,3双袜子一共18元,问:妈妈买了这么多东西,要付多少元?妈妈带的钱够不够付?通过呈现生活中的事例,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跃跃欲试,都想把这两个问题解决掉。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促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从而简洁、迅速地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可以试着去买一买水果。如果商店里水果的价格是4元/斤,我想买5斤,需要付多少元呢?这个就要用到小学二年级学过的5的乘法:4×5=20(元),应该付20元。学生们上二年级了,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他们已经具备了数学思维意识,能够用口诀解决问题。从生活出发,与数学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核心数学素养。

四、从语言出发,培养数学表达能力

和语文一样,数学学习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同样需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让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促使他们形成清晰的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如在学习《平均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二(3)班现有学生36人,老师要把学生平均分成几组,怎样才没有余数?并算一算分成了几组?这道题目,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要得出合理的答案,学生还需要认真思考。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得出结论。生1:可以分成2组,每组18人,因为2×18=36。生2:还可以分成3组,每组12人,因为3×12=36。生3:还可以分成4组,每组9人,因为4×9=36。生5:还可以分成6组,每组6人,因为6×6=36。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让他们交流、思考,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融数学与人文于一体,真是一举两得。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这一课的课堂流程,笔者是这样设计的,片段如下:

师:请看示意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男生一共折了38只。

生2:女生一共折了42只。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试着解决。

生3:男生和女生一共折了多少只?38+42=80(只)。

师:请给这位同学掌声,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4:男生比女生少折了多少只?列式计算:42-38=4(只)。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出示问题:男生比女生少折了多少只?)

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

教学时,教师要巡视整个课堂,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动手动脑,让他们学会分析和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试着用语言呈现出来,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数学需要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在严谨、缜密的文化基础下,要发展学生的意识和提高他们实践创新的能力,改变枯燥单一的教育模式,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能够更好地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路程意识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走的路程短
公平的方案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