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则用墨如泼, 略则惜墨如金
2020-08-04张智勇
张智勇
一个人要好看,身材就得上下匀称,胖瘦适度。一篇好文章也是如此,既要结构完整,更要匀称合理、详略得当。详略安排得当,内容会主次分明,结构能呈现疏密有致的美感。具体而言,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情节要详写,对次要而又不能缺少的内容要略写。详与略要相辅相成,详写不繁冗拖沓,略写恰到好处。
真题回放
走向一个人心灵深处,你会收获更深入的认识;走向自然深处,你会领略更独特的意蕴;走向社会、文化深处,你会感悟到更深厚的内涵……
走向深处,是一种深刻的理解;走向深处,是一种精神的成长;走向深处,也是一种行为的担当。
请以“走向深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章里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考题透视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采用全命题形式,看到这个题目,让人不禁想到了徐志摩的诗:“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下面来说说这个题目,该如何审题立意:
1.深入挖掘文题内涵
简洁平实的文题往往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动词“走向”字面意思指“朝着一个方向、目的行进或发展”,它可以指一种具体行为带来的体验和感悟,当然还可以指抽象的精神体验,如精神、灵魂走向“深处”而触发的感悟和启发;宾语“深处”,是写作的重点,它既可以指由近到远的深,如小巷深處、大山深处等,还可以指心灵深处、文学深处等抽象概念。写作时,不仅是要讲述“走向”的行为和体验活动,更要对“走向”的对象进行挖掘,要通过文章告诉别人,发现“深处”的“爱意”“真谛”“意蕴”等美好的东西,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就有了征服读者的力量。
2.借助导语发散思维
导语是理解题意的钥匙。文题前的导语给考生带来选材和构思的启示。从导语的“心灵深处”“自然深处”“社会、文化深处”,可以看出选材的范围非常广:小巷深处、丛林深处、草原深处、大山深处、文字深处、历史深处、梦想深处……只要有让你动情的人、感怀的事、流连的景、深厚的文化都可以成为选材的角度。如写走向文化深处,“我”穿越时空,领略敦煌壁画的神奇,沉醉唐诗宋词的魅力,与茶圣陆羽品茗论道,跟随王羲之学书法,和吴道子聊绘画……以此来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魅力。
3.采用设问打开思路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具体构思时,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来打开思路,“谁”走向深处?可以是“我”“他”“小蚂蚁”等;走向哪里的深处?前面已有阐述,不再赘述;走向深处带来什么结果?比如写走向亲情深处,可以洞悉我们常常忽略的细微关爱,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体验,多设疑勤思考,会大大开拓写作的思路。
技法点拨
苏轼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文也是如此,凡是和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就应该用墨如泼;而与主旨关系不大的,就应惜墨如金。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会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一、彰显主旨详写,陪衬主题略写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可以采用特写镜头,注重细节刻画。而只是用来陪衬主题的内容,就应该写得简略些。例如《木兰诗》一文,文章主旨在于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爱国爱家、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在这一主旨的引领下,详写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辞别父母奔赴前线、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景,而对十年征战生活则是一笔带过。
二、情节过程详写,结局点到为止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事情的结尾部分,往往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属于文章的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如鲁迅的小说《社戏》,浓墨重彩地叙写“看社戏”过程,包括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和月夜归航等内容,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深受感染。而对于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地带过,用笔非常高明。
三、叙事写人详尽,写景抒情可略
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往往结合抒情议论来点明主题,但它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与描写,因此,记叙与描写应该详写,而抒情与议论是为了深化中心或凸现人物品格,只需点睛式略写。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这样的叙述让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牧羊人,感动于他的执着和无私付出。而文章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简略的议论使读者对这个普通的牧羊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重点人事用墨如泼,陪衬人事惜墨如金
写人叙事类文章,场景描写自然必不可少,且要“点面结合”。“点”,就是场面中的重要事件和重点人物,直接表现主旨;“面”,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要浓墨重彩写“点”,惜墨如金写“面”。例如《范进中举》一文,记叙范进中举前后的遭遇和人们对他的态度转变,尤其着重刻画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张乡绅赠屋的事,而邻居对范进的态度相对略写,这样有详有略,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详略安排要把握好“度”。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达到要求就可以了,切不可画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内容,做到言简意赅,清楚明了。另外,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一般要略写。
佳作工坊
走向深处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吕山中学 丘吉尔
青春的深处,友谊流光溢彩。
——题记
那一天,我们一起怀着美好的憧憬踏入这座校园,彼此的脸都是陌生的,那时的我们,各自惦念着自己原来的好友,却不知道今后会一起酿出那么甘醇的友谊。
还记得吗?那一晚,我可能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突如其来的腹痛让我难以忍受,只一会儿,头上就冒出了一层薄薄的汗珠。我紧紧地咬住嘴唇,却还是无法避免地发出呜咽声。深夜里,黑暗将我紧紧地包裹着,我如同一只困兽难受地在床上翻滚。这时,传来了你明显带着倦意的声音:“怎么了?”接着你拉着了电灯,黑暗散去,我看见的是你那张焦急的脸。“我肚子痛”我微弱地说。“天啊,你的脸怎么那么白!我去给你找药。”就这样,你草草地裹了件外套,利落地爬下床,奔到药柜处。你有条不紊地找药,可我却看见你单薄的身躯在微微地颤抖,这还是寒冬啊!我忍不住提醒你赶紧穿衣服,小心感冒,可你却不以为然地说:“没事儿,我身体好着呢!现在重要的是你,听听你这声音,虚弱得跟蚊子似的。”看着你羸弱的身影,我笑了笑,眼前却仿佛有了一层雾。
过了一会儿,你递给我药和一杯热水,我吃完药,把杯子给你。你却皱着眉不满地看着剩余的一大杯水,又递回给我,威胁着说:“把剩下的也喝了,不然我就把你最爱的棒棒糖全吃了!”我无奈地接过杯子,一口气喝光,却发现以前最讨厌的白开水今日竟有点甜!你看着空了的杯子,满意地笑了,见我脸色好了点,才回到自己的床上,又不放心地说:“有事叫我,别一个人扛!”我重重地点了点头。一个晚上,我折腾了几次,你不厌其烦地爬起睡下,还轻声安慰我,身体的病痛因而减轻了不少。
后来的几天,你总是擦鼻涕,我才知道,那天晚上以后,你感冒了,我们都没有多说什么,却都清楚地感受到,友谊又浓了。
一场升学考试,告别了初中,却结束不了你我之间的友谊。我忘不了体育课时你我的悄悄话;忘不了大树底下你追我打,不好热闹;忘不了植树节我们一起种下的常青树以及树下的誓言……这些都将成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
走进心灵深处,有一片天地是属于我俩的,那里温暖如春,芬芳四溢。时光让我们分离,总有一日,还是在人来人往的校园里,在人群中,笑靥如花,你我再相遇。
特色点评一段甘醇的友谊,令作者铭记于心,走进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是流光溢彩的美好回忆。具体说来,本文有以下看点:
1.详略处理,恰到好处。本文写了自己生病后好友的无私帮助,友谊因此而加深。至于俩人之间发生的其他故事,一笔带过,毫不拖沓。纵观全文,详略分明,布局合理。
2.重点突出,细节传神。文章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一次生病经历,且重点突出。例如,“头上就冒出了一层薄薄的汗珠”“紧紧地咬住嘴唇”“无法避免地发出呜咽声”“如同一只困兽难受地在床上翻滚”……这些传神的细节写出了自己痛苦的情状。再如,“草草地裹了件外套”“利落地爬下床”“奔到药柜处”“有条不紊地找”……一連串动作表现了好友的热心帮助。文章因细节而生动。
3.情感表达,自然真切。作者写友谊,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激越抒情,也没有推理议论。浓浓情意,全都渗透在娓娓的叙述中,不矫情,不造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