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咏贝多芬
2020-08-04陈子善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0期
郭沫若的这首《赞像——Beethoven底肖像》(以下简称《赞像》)初刊于1920年4月26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为组诗《电火光中》之一章,诗末原注同年4月17日作,收入1921年8月泰东图书局初版《女神》。这组诗有三章,首章《怀古——Baikal湖畔之苏子卿》,次章《观画——Millet的〈牧羊少女〉》,最后一章才是《赞像》。三章都以“电灯已着了光”开篇,分别描绘在贝加尔湖畔放牧的汉使苏武、法国画家米勒和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作者联想翩翩,在一个安静的“电灯已着了光”的夜晚,先后想到了这三位。且看贝多芬这章:
电灯已着了光,
我的心儿也已这么光灿着!
我望着那弥雷底画图,
我又在Cosmos Pictures中寻检着!
圣母,耶稣底头,抱破瓶的少女……
在我面前翩舞。
啊,悲多汶!悲多汶!
我怎么卻把你来寻着!
你乱发蓬蓬,力泉流着!
你白领高张,雪涛涌着!
你额如狮,眼如虎!
你好象是“大宇宙意志”底具体表著!
你右手持着铅笔,左手持着音谱,
你笔尖头上正在倾洒“音之雨”。
悲多汶呀!你可在听些甚么?
我好象是在听着你的symphony了。
郭沫若此诗写于他在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大学求学期间。诗中咏赞的贝多芬肖像,可能即后来傅雷所译《贝多芬传》(罗曼·罗兰著)中刊出的有名的那幅(见图)。他赞颂贝多芬是“大宇宙意志底具体表著”,这种他所认定的贝多芬精神,正与他自己当时“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对“力的音乐,力的诗歌”的追求相切合。
(摘自《文汇报》 陈子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