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0-08-04赖丽央

课外语文·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并对相关概念进行释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善问促思,疑思导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最后通过分析提出了几点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教学模式的提问与导学策略,以期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善问促思;疑思导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1-0131-01

【本文著录格式】赖丽央.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21):131,133.

从现代教学论出发,应对国家发展要求与教学大纲,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时代性,体现在培养主体的能动性与创新性。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则更加注重小学生的思辨性与主体能动性。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思结合。那么在日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则需注重对小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以问促思,以思促学,逐步形成善问促思,疑思导学的教学模式。

一、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模式理论基础与概念释义

本研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从最初“产婆术”的缔造者苏格拉底开始,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再到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对于问题教学法的系统阐述和推广,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巴班斯基结合了如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有关教学教育最优化的思想,形成了自己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即“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本研究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模式在借鉴以上国外经典问题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还结合了我国古代先哲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理论思想。由以上理论基础,结合现实中的教学实践,提炼出了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模式的雏形。

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模式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问、想问、敢问、会问、乐问、勤问,在问题中促进思考,使其问中有思,以思促学,教师在此过程中肩负起引导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组织、引导、鼓励、启发、点悟等作用。

二、善问促思,疑思导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教学实际,遵循校情、学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尊重个体差异,因人制宜;根据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以此达到教学的最优化。那么在实施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模式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问题性

问题作为第一要素,是整个教学的出发点,在阅读中不能尽信书,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要以问促思,以思促学。

(二)最优性

教学不能做无用功,不采用无效的教学手段,尽量做到高效且有针对性,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因此在设计环节要环环相扣,不要为了问题而提出问题,避免形式化。

(三)创新性

阅读的最终受益是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受益匪浅,那么最终的体现则在于能够影响自身的成长,可以举一反三,有所悟有所得,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再创造出新的思想。

(四)引导性

教师要肩负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导”的引领作用,将学情、教材、个体差异、教学目标通盘考虑,多方位多角度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多提问、多思考,使其在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与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

三、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善问促思、疑思导学教学模式的提问与导学策略

(一)善问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不同的策略可以激发起学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时要采用易于辨识和容易引起注意的提问策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与猎奇心理,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亢奋的状态。如在阅读龟兔赛跑时,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提问:你们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中谁跑得更快吗?当学生很确定地回答:当然是兔子啦。这时教师就可以接上去说:不对,其实乌龟跑得更快!这时课堂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开始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继续追问: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吗?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认知冲突和开放性演变成功捕捉到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问题发散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引導学生阅读教材,通过不同视角去挖掘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特别重视朝着一般性和广延性引导,点拨他们自发产生“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意识串,并且把问题发现和问题提出以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展现给学生,经常与学生共同筛送、鉴别所提问题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善问”“会问”“好问”“勤问”“乐问”。

(二)疑思策略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到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是思想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生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引起对事物的思考。对于疑和思,疑是条件,思是结果。那么在现实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一是创设情境设疑,即利用现实生活中和教材中可以相互链接的点来创设情境,利用这种情境可以辐射到其他的点与面,通过阅读故事引发自身的故事,使其身临其境才能有话说,才能引起思路的散发;二是关联式设疑,同类、相关联的阅读材料可以相互设疑,设置问题串联,由旧知引发新知,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创设情境容易唤醒旧知识的再创造,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由此引发思考的蔓延;三是假设式设疑,即通过假设、推理、引导设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语文阅读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同样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像数学、物理一样推导,设置悬念和障碍,在阅读中体验角色转换和扮演,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四是开放式设疑,利用小学生的跳跃式思维,教师抛出疑点,任由学生自发地提出疑问,让其天马行空式地提出多种可能性的猜想,并自主进行验证,使其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三)导学策略

“导”是“疑”“思”“学”的保障,贯穿整个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导”犹如方向的指引,成功的“导”是“学”的最终目的的最好体现。导学重在指引和点悟,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点拨、激励、发现、帮助等,通过教师的引导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心理,包括产生的疑惑和问题,最后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和知识再创造。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一是合理利用导学案,将教学设计的初衷写入学案,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的设计和创造,尽可能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实践的主体性;二是利用新媒体协助教师教学活动,新媒体是新形势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迫切要求,新时代要求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新媒体运用要提高至新的高度,善于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如此更加直观、高效、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三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舒适的阅读环境,不必太拘泥于室内,教师可以把阅读课题移至室外或者其他特定的符合阅读主题的场所。同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的提问与质疑互动,在互动期间适时为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引点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产生问题意识,逐步培养起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优良的创新品质。

参考文献

[1]胡文东.疑思导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J].教育科学论坛,2016(11).

[2]王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6).

[3]张华,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作者简介:赖丽央,女,1975年生,福建漳州人,大专,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