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20-08-04赵瑜芳
【摘要】实际教学体系的发展之下,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从教学的有效性上来尝试不同策略。而这一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展现了其实际效用,能够在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的结合中去导向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提高语文教学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地开发学生对语言的认识与理解。相应的,思维培养契合了高中生的能力特征,顺应了思维发展规律,能够引导学生去更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在了解语言丰富性的基础上去更广阔地看待语文教学内容,映射出瑰丽多彩的语文世界,在学科的交叉下来进一步优化知识学习过程。本文从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出发,以期在多元的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帮助高中生的学习与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1-0050-02
【本文著录格式】赵瑜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0,19(21):50-51.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自身的教育理念,从文科思维的角度进行转化,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科中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对于语言文字的综合应用,进而使学生形成善思的良好品质,去放开身心,放开怀抱,在“广”“厚”“博”“深”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科素养,在创新思维的映射下唤起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而不是将其视为机械性的知识学科,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温度。以下从实质性的思维培养策略进行解析,谈谈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
一、结合语文教材知识,活化课本内容应用
针对高中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面对高中生的思维培养需要从课文阅读的角度出发,从核心内容知识来拓展教学,对语文材料进行综合使用。在高中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来进行文字的转化,将抽象的教材文字整合成图像,在诗情画意的教学中能够凸显出语文的学科价值,学生更加能感受到语文之美。这一发现过程也是语文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角度看待教学内容,挖掘教材课本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在创新的视角下来进行语文表达与语文学习,改变传统高中教學中体现出的思维定式。于此,能够有效使高中语文教学更为灵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面对整体的教学环节来让学生能从逻辑上进行思考,以理解为核心来展开创新思维教学活动。
举例而言,在必修一《雨巷》的学习中,学生透过诗歌中描绘的雨巷场景,对“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一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印记,在诗歌意象的描绘中,对“愁怨”“彷徨”“彳亍”等词汇能够形成良好的理解,激发对朦胧美的感受,在字里行间领会到作者的抒情与表达。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理解与挖掘这一诗歌中的音律美,在纤细婉约的艺术风格中去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尝试应用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教材课文,去“发现”语文,在原则的导向下,能够给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布置思考题型,梳理教学方式
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将主题的教学内容、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状况整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土壤,用更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来促使高中语文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思考题型的布置,让高中生去主动挖掘内容中体现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去进行多方面考虑,在梯次性的问题设置中来完成教学引导,主动去理解与吸收问题中的知识内容,从思维的锻炼上来让学生获得优良的学习体验。而思考题也能给高中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在理论的指导下帮助其验证想法的合理性。另外,通过课堂中的集思广益,也能给学生创造更理想的理解环境,在注重思考的引导中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考查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去进行创新化的思维实践。
举例来说,在必修三《琵琶行》的教学中,教师在问题设置下可以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考,从文章的背景出发:开场时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对琵琶女的琵琶声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插叙琵琶女的人物背景有何意义?整体上这一首乐府诗的结构应如何进行剖析?在一系列思考题的设置中,能够在问题的导向下促进高中生的思考与理解,从思维层面做出教学解读。此外,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语文素养的渗透下能够去通过创新思维进行文化分析,进而达成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目标。整体上,通过思想的阐释,能够通过问题的方式来使学生接触到作者的情感,与传统教学模式形成较大的差异,体现为语文教学在思维培养上的创新。
三、创造教学情境,激起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教学情境来导入,在发散性的思维讲解中,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从逆向思维、联想思维、模块思维等方面来展开,使高中生能够更为全面、客观地思考语文内容。通过独立化、自主化的思考来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客观规律,用常用的思维方式的学习来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调整。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创造中,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对不同思维方式的应用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会,理解思维教学的共性与个性,继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求知、钻研的精神,在进取与创新中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举例说明,在必修一《包身工》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良好的知识理解,教师需通过时代背景介绍来为学生描述当时的社会景象,反映了在特殊历史时期下底层人民的艰辛。于此,通过创造出当时的情境,在黑暗面现实的渲染下,学生能够看到“包身工”与资产阶级的对比,从不同的人群角度去分析这篇课文。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代入到当时的作者身份下,探究是否能寻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揭露这一罪行,使更多人关注这一类社会问题,在教育与观念的缺失中如何才能去优化社会环境。从这一类想象中进行展开,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理解与想象,在教学中创新思想,尝试用新颖的方式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到实际上的创新思维培养。
四、注重交流合作,展开思维碰撞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一俗语就是对合作智慧的概括。而语文教学中,也是需要合作模式来构建学生之间联系的,在思想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教师能够去进行引导与点拨,为高中生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在尊重与维护他人个性的前提下,高中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展示自身,表现个人在思维上的独特性,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能够去加深对问题的思考与理解。而合作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学习环境,在缓解高考压力的同时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设置小组合作模式,对于《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类相对晦涩难懂的内容可以去更充分地展开谈论,让学生从文中的不同人物背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事件带来的影响等多方面展开论述,在教学中进行优化。在思维的交换与理解中,学生能够学习到他人的思考模式,创新性地对课文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习效果,从感性思维与理解思维、个体思维与团队思维的结合上去理解文学。以此,能够逐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人生成长轨迹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从广泛性、渗透性、交流性等方面进行拓展,针对教学中的各个节点,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通过创新精神的贯彻与落实,调动高中生的思想,去进行创造与渲染,在语言的表达优化中学习不一样的语文技巧,为瑰丽的语文世界增光添彩。而教师也需要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思维培养中让学生能够准确分析与把握语文内容中的情感,理解其表达意义与表现效果。
参考文献
[1]尚志军.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刘德芬.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9).
[3]赵林梅.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