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人民都爱围观!建筑爆破讲究多
2020-08-04
在一些人的想象中,爆破场面都是“惊天动地”的。但实际上,爆破拆除的核心理念并不是把整个建筑炸得灰飞烟灭,而是破坏关键的承重结构,使得建筑可控制地倒塌,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尽可能地破碎成小塊。
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世界上许多地方都会采取爆破拆除旧建筑的方式,给新建筑腾出空间。为什么是爆破?实施爆破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确保周边环境与人员的安全?这些问题都大有讲究。
“长痛不如短痛”
要彻底拆除一栋大楼,常见的有三种方法。第一是使用机器拆除,设备通常是一把重达几吨的大金属锤或者高空挖掘机,自上而下地将建筑一层层敲碎、拆除;第二是使用液压千斤顶,即把大楼顶起来,从下而上地一层层拆除;第三种是爆破拆除,也就是通过在建筑中安放炸药将其炸毁。
在一些人的想象中,爆破场面都是“惊天动地”的。但实际上,爆破拆除的核心理念并不是把整个建筑炸得灰飞烟灭,而是破坏关键的承重结构,使得建筑可控制地倒塌,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尽可能地破碎成小块。
城市中心地带建筑物的拆除,往往会选择爆破的方式,原因之一在于利落。若是用机器拆除,持续不断的噪音和相对缓慢的工期会对附近的居民和商家造成严重困扰,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德国法兰克福市区一栋116米高的废弃教学楼拆除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开始的计划是缓慢拆除这栋大楼,但由于当地居民对持续不断的噪声干扰怨声载道,政府决定“长痛不如短痛”,改成爆破拆除。
一般来说,爆破前要有四五个月的准备时间,要通知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大楼爆破区域的人员保证安全。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保证按下爆破按钮前,大楼绝不会倒塌。而在按下按钮后,大楼必须迅速倒塌。
工程人员事先要完全拆卸整栋建筑物里的附属材料,包括家具、软装建材、电线、下水管道、地板砖、窗户等。在国外,拆卸过程中,这些废旧建筑材料通常会被回收。拆卸完毕,等整栋建筑只剩混凝土结构时,就开始装炸药。炸药的选用取决于建筑物的种类和结构。
爆破前的一两周,工程师会选定大楼承重墙的关键部位,钻孔并放入炸药,然后把炸药牢牢砌封在里面。这会提高爆破效率,使得爆炸产生的膨胀气体无处可去,所有作用力都集中到墙体。
2014年2月2日,在法兰克福市民的见证下,这栋废弃教学楼在950公斤炸药的引爆下,在数秒内被夷为平地。而整个爆破准备工作起始于前一年7月。当时,为了尽量减少爆破中粉尘飞扬,工程人员在大楼多处放置了装有1000升水的容器。除此以外,爆破人员还用毛毡和铁丝网包裹建筑的多个支柱,以防石砾碎片四处乱飞。
如何保证围观者的安全
2014年2月,澳大利亚肯布拉港的标志性建筑———高200米,由大约7000吨混凝土、砖块和钢铁筑成的Copper Stack大烟囱被成功爆破拆除,吸引了数千名当地民众围观。
2017年8月,德国林堡Lahntalbruecke高架桥桥桩进行精控爆破拆除,围观群众早早地占据了对面山坡上的有利地形,等待那壮观的几秒钟。
……
对于爆破这样的大场面,很多人都难以抑制自己的好奇心,想到现场看一看。但爆破时,若是炸药量过多,使得建筑物的残骸乱飞,很可能会对围观群众和周边建筑造成伤害。
因此,必须事先划出安全区域,疏散区域内的人群,保证爆破时建筑物附近绝对无人。比如在澳大利亚肯布拉港的大烟囱爆破前,当地有关部门便出于安全考虑,设置了一个隔离区,疏散了大约250名居民。
一般来说,划出的区域大小相当于以爆破建筑高度的3倍为半径的区域。比如某20层高楼,一般高度约60米,那么疏散区域就是以大楼为中心,半径180米范围的地方。爆破的时间基本选在星期天,尽量减少对当地交通的破坏。爆破当天,工程人员早早地就要划出安全边界,并设置护栏和岗哨。岗哨两两之间还要保证能相互看到,以防对讲机信号不灵时出现意外。
定向倾倒法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爆破拆除方式之一。这种方法也叫定向爆破,具体是在建筑下部炸出一个三角形的切口,让建筑朝着切口方向倾倒,冲击地面而解体。由于这种方法施工相对简单,成功率高,因而备受青睐。
1999年2月28日,上海长征医院16层病房大楼爆破工程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工程人员在大楼内朝同一个方向开设了多个切口,大楼按照设计方向准确倒塌在预定范围内,从起爆到楼房全部着地历时8.4秒,周围建筑及设施安然无恙。
但是,定向爆破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炸出的切口高度过小,有可能造成爆破后倾而不倒的尴尬局面,过大则可能酿成上层建筑倾覆翻滚的危险情况。如果建筑物没有在预先设定的地方塌下来,还可能会波及周围的建筑,造成严重危害。
2018年4月6日,丹麦沃尔丁堡一座停用的筒仓被爆破拆除时,就因向错误的方向倒去,毁坏了一座图书馆建筑。所幸的是,那次拆除采取了标准的安全预防措施,现场配备了紧急救援人员,没有人因事故而受伤。
倾而不倒,意外走红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总有一些建筑要在完成使命后走向蜕变。
如矗立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中心的叶卡捷琳堡电视塔,它被称为“世界最高的废弃建筑”。
这座电视塔始建于1983年,高214米,曾被视为城市地标。但在2018年,叶卡捷琳堡作为俄罗斯世界杯主办城市之一,进行了市容重整计划,电视塔所在的场地被改建为球场。
也有建筑因爆破工程而意外走红。今年2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诞生”了一个“新地标”。
据外媒报道,2月16日,达拉斯一栋高层办公楼在拆迁作业中,不仅未能被成功爆破拆除,反而因楼的中间结构在爆破中只是稍稍倾斜了一下而成为一个“新地标”。
当地人很快给它起了一个绰号——“达拉斯斜塔”。还有很多人以它为背景,拍了搞怪合影。有网友表示,拆除工作没有按计划完成,公司可能很沮丧,但“斜塔”的造型却给很多人带来了快乐。
报道称,当时工程人员告诉当地媒体,该倾斜建筑不会对行人构成威胁。在后来的一周内,工程人员用金属锤完成了拆除工作。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