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书榜单低重复率的原因探析

2020-08-04崔晨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书评榜单好书

摘  要:畅销书排行榜、好书榜成为文化盘点的新宠,不论是《新京报》等传统媒体,还是腾讯、新浪等新媒体,都将好书榜单制作、发布当作一个重要项目来做。好书评选成为常态机制。但由于制作与发布主体不同,标准欠统一等原因,不同平台的榜单重复率很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在荐书方面的意义,值得深思。

关键词:好书榜单;低重复率

近年来,各媒体平台争相推送如“畅销书排行榜”“好书榜”等榜单,旨在通过荐书的方式帮助读者选好书。但仔细阅读后不难发现,榜单与榜单之间鲜有交集,低重复率让“好书榜”在筛选书目、荐书方面的功能打了折扣。在广告传播中有一条规则:关键信息重复的次数越多,被受众记住的可能性就越大。好书榜中涉及的图书信息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在受众的认知度,并借助权威机构发布平台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然而榜单的低重复率削减了这一关键信息的传播效率,致使人们在面对繁多的选项不仅茫然无措,更是对各发布平台的评价标准产生质疑。而以社会效益为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好书宣传也由此失去了公信力,甚至被质疑为是出版行业内的“分蛋糕盛宴”。

低重合率的背后是不同的榜单制作与发布主体。

政府新闻部门的榜单是从阅读大背景下出发,期望借以建立一套图书评价体系,规范图书的出版行为,扩大图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图书作为文化交流媒介的作用,传递正能量。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从2013年以后,每年都会联合举办一次“中国好书”的推选活动,目的是通过推荐好书来传递正能量,引导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中国好书”的评选维度比较综合,主要是从思想深度、文化价值、市场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取那些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准和知识水平、有较大阅读价值和社会效益、能够对整个时代、整个社会和个人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好书。从2013年举办至今,已推出了涵盖主题出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普生活、少儿图书、引进图书等各类型图书共计83种。

出版机构作为编辑主体,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为自身的社会形象、出版单位品牌的认知度及经济效益考虑。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品牌在推出自己的好书榜时,用最畅销、最难读、最火爆、最帅作者等个性化表达对其进行了细分,这无疑是很对读者口味的。出版机構推出自己的榜单,一方面可以宣传本版图书,极大地调动读者、作者和编辑的积极性,而且这种固定的向社会大众的定期推介,更有助于形成常态化的宣传模式;另一方面,好书榜单制作成本低,但是正面效应突出,更易形成口碑效应,在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其他营销渠道所不能比的。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了自己手里的“麦克风”。阅读兴趣的表达、个人的阅读心得、好书的交流分享都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不止读书”公众号的创建人魏小河在采访中说:“公众号要做的有温度,像朋友一样。”很多“有温度”的榜单就产生于自媒体人。

低重合率反映出来的是评选统一标准的缺失。量化指标的不健全,使得好书榜单的随意性明显。新浪“中国好书榜”总榜单的评选,销售数据占40%,专家意见占30%,编辑部意见占30%。《南方都市报》推出的直接是“南方都市报编辑部书单”,在这一评选中,编辑个人的阅读趣味对榜单有极大的影响。【1】如果说出于立场的不同刻意打造好书榜单是有意为之,那不同媒介机构的榜单低重合率则可能是无意识的。比如专家学者类的评委会以自己的学术素养作为判定依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由于对普通读者的需求考虑不多,=他们所列出的榜单在大众读者中的接受程度不是很高,有点儿不接地气。而出版单位的编辑部对出版动态和读者的阅读需求比较了解,所以他们的榜单会“接地气”一点。

很多好书榜单的制作评选过程中,缺少严格的回避制度,让好书榜单的评选多了人情的干扰。年度图书榜单的制作,所挑选的评委大多为文化界精英、名流,甚至有不少知名作家或者知名出版人。图书榜单的评选和制作会纠葛各种利益关系,很难避开自己或者自己所属的出版单位所编撰的图书。不能说本社的书就一定要避嫌,一定不能推荐,但缺少回避制度的干预很难保证图书榜单制作的客观、公正,自说自话使得好书榜单的低重复率成为必然。因此,在榜单混杂的市场,想要充分发挥好书推荐的力量,就亟需建立一套书籍评价体系。由第三方图书机构按照体系来进行图书的遴选,避免作者本人或者出版社编辑参与所带来的人情成分,以保证其客观公正性。

说到客观、公正就不能不提西方的书评。众所周知,在中国书评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概述和夸赞,没有太多参考价值。因而书评不受读者重视,只受到作者和出版社的重视,因为很多书评是作者或者出版社编辑找人写的,在好书榜单的评选过程中,书评人所发挥的作用极少。而欧美等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在市场进程中完善了一整套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第三方权威机构、以行业专家为指导的书评系统。这一书籍宣传运作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已然成为一种制度,深受读者和出版单位重视。出版社新出一本新书,都要寄给权威学术期刊,由主编挑选值得评论的书,赠与该领域专家并约请其撰写书评。西方书评基本不接受自投稿件,更好地规避了人情稿。【2】这样的书评在好书榜单评选中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客观、公正的。这些评论或者推荐不仅成为图书购买的风向标,更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效应,成为出版营销额主要组成内容。

“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应该是“好书榜”的出发点和根本宗旨。因而建立科学可观的量化评价体系、对榜单进行科学合理细致的分类非常有必要,同时应在加强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监管等方面做出努力,降低榜单制作过程中的人情因素和纯商业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发挥出好书榜单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南方都市报》编辑部.南方都市报年度书单[N].南方都市报,2014-12-28(GB11)

[2]  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作者简介:崔晨,女,1986年生,本科,青岛出版社低幼图书中心资深编辑,主要从事低幼读物的策划、编辑与推广。

猜你喜欢

书评榜单好书
推荐一本好书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好书推荐
榜单
榜单
榜单
榜单
主编推荐:六月好书排排站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