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问题儿童”的个案研究

2020-08-04陈丹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攻击性同伴规则

陈丹

一、学生背景

呱呱,男生,4岁半,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和暴怒行为频发。

二、问题概述

呱呱是一个情绪多变、轻率散漫、攻击性行为频繁的孩子。若老师对其行为进行口头制止或提醒,呱呱则会用脏话反击或者踢打老师。因为经常攻击小朋友,班上家长对他也十分抵触,老师也感到无奈。渐渐地,呱呱已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三、成因分析

1.生理因素

根据托马斯、切斯等人对婴幼儿气质的分类。呱呱属于困难型的儿童。困难型的儿童突出特点就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反应强烈。而这种气质类型是天生的,不易改变的。

2.家庭因素

呱呱从小和父母相处时间极少。妈妈忙于工作,而爸爸年纪较大才有了呱呱,所以对呱呱十分溺爱。呱呱爸爸经常喜欢拿手机来应付呱呱的调皮捣蛋。呱呱因此迷上了网络游戏。爱说脏话、迷恋电子产品的习惯也是这样形成的。

3.心理因素

呱呱是缺少父母陪伴,内心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未满一岁时就被送去家附近的托幼机构。上幼儿园以后,寒暑假仍会在托幼机构上学。所以,有时候呱呱出现的一些行为可能也是在吸引老师的关注。

4.环境因素

教育:当呱呱做错事情受到爸爸批评时,呱呱会大发脾气。此时,爸爸会立刻道歉并承诺去买玩具。而这些承诺很少实现。而妈妈看到不讲理的呱呱,则会二话不说先打一顿。父母未教给呱呱明确的规则和是非判断能力,是呱呱受到批评后都会大发脾气的原因之一。

同伴关系:呱呱初入幼儿园时因为行为习惯不好和攻击性行为频繁的问题,让班上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对他有一定看法。呱呱在班上孩子和家长的眼里似乎已经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四、辅导策略

1.阶段一:制定观察计划,全方位记录分析

发现呱呱的异常行为和脾气之后,我和班上两位老师进行为期3周的观察,主要包括三个维度:生活作息(饭量、睡眠、喝水量)、学习与生活(参与游戏的类型、频率、同伴交往情况)、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和反应)。

2.阶段二:与家长密切联系,统一教育原则

我们与呱呱父母对呱呱在幼儿园的表现进行细致的沟通。并且对其家庭教育方式提出合理建议。请父母与幼儿园保持教育一致性,在前期主要建立呱呱的规则意识和判断是非能力。

3.阶段三:用游戏建立规则意识,去自我中心

为了让呱呱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我让呱呱组织他最爱玩的游戏“猜猜我是谁”,游戏的规则是参与游戏的人必须闭上眼睛不能偷看。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呱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第二轮游戏时,我和几个小朋友故意违反规则,这让呱呱很生气。游戏结束后,我请呱呱总结刚才的游戏,他说:“游戏不好玩,你们都没听我的指令。”我反问他:“为什么要听你的指令?”他说:“因为你们要遵守规则,不然玩不了。”我笑着继续追问他:“那我不想遵守规则行不行?”呱呱立刻回答:“不行,必须要遵守才能玩游戏。”我笑着说道:“希望我们都能学会遵守规则。”呱呱用力的点了点头。这次游戏之后,当呱呱在集体活动中违反规则时,我都会让他回忆这个游戏。

4.阶段四:用爱创造爱,重建友爱的人际关系

呱呱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因此我经常利用碎片时间和他进行谈话,聊一些他感兴趣的动画和他的家庭生活,也给他一些肢体上的安抚,如拥抱,牵手等等。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同时,我在排队或者呱呱擅长的体育游戏时,都让呱呱进行组织或者示范,缓解他和小朋友们的紧张关系,也建立他的自信心以及对班级的归属感。

五、实施效果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观察与指导。不断地与呱呱建立相互信任的师幼关系,给呱呱创造良好的同伴交往机会,建立他的自信心和归属感。一次次的沟通与交流,拥抱与鼓励。呱呱虽然控制情绪能力仍然较弱,但攻击性行为和暴怒的行为明显减少,对立违抗性行为明显减少。对老师更加亲密对同伴更加友好。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减退。

六、反思与建议

1.亲其道,信其师

呱呱最开始的叛逆攻击性行为都有其背后的原因。本就缺乏安全感,渴望母爱的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攻击性行为会陡增。而紧张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会让本就情绪多变的呱呱更加恼怒。只有“爱”才是缓解呱呱行为最好的“药”。每次拥抱呱呱时,我看到他最满足且自信的笑容。

2.尊重儿童的发展,用游戏教会他们生活与学习

因为呱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都超强,因此在平时呱呱影响集体活动开展或者影响小朋友游戏时,更多的是采取说教或者批评的方式制止他的行为。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在孩子的眼中,言语说教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自从带他做游戏让他理解规则时,我就能明显感觉到呱呱对规则的态度由抵触转为敬畏。

3.家园共育,形成教育的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呱呱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要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必须家园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每个父母都是在与孩子一起进步与成长,老师亦是。

虽然呱呱的行为和习惯仍然不是那么好,但我仍时刻提醒自己:他还是个孩子,也只是个孩子。那就静待花开吧。

简单之中,蕴含最深沉的期待。

猜你喜欢

攻击性同伴规则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让规则不规则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