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半的地铁
2020-08-04汪微微
汪微微
一年里有很多个这样的夜晚,匆匆走出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穿过灯火阑珊的地下通道,去追赶这座城市里最后一班地铁。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整个人此时的状态,我想应该是灰色。没有黑色那样沉重,但仅凭体内已跌至20%的蓄电量,已无力撑起一场想要的轻盈明快。
一路的追逐与奔波,随着“滴滴”的警报声响,被关在了门外逐渐退后的站台上。
十点半的地铁,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瘫坐下来的那一刻,紧绷了一天的身心,在这个陌生得恰到好处又熟悉得无需顾忌的地方,开始一点点松弛下来。借助对面的车窗玻璃,我看到了从体内流泻出来的疲乏与倦意,像一条河,在一张不动声色的脸上,在肌肤的褶皱里,静静地流淌着。
在这里,我看见过形形色色的夜归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一样,即使心里有一场海啸,也只是静静地坐着,不打扰别人,也不需要安慰。
我见过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他抱着沉沉的书包,一路上昏昏欲睡。左摇右晃的头最终忍不住耷拉下来,重重地靠在了旁边中年阿姨的身上。阿姨没有推醒他,默默地用肩膀支撑着突如其来的重量。男孩年轻的脸上,瞬间长出心满意足的笃定与安详。让人忍不住想,在梦里,他考上理想的大学了吗?某一刻,惊醒后的男孩迅速坐直身體,他没有说话,但我看见他的歉意和感激,在涨红的脸上,悄悄地登场。
我见过一个公司职员模样的年轻女孩。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舒服地坐着,而是站在不起眼的角落,手扶栏杆,认真地练习着瑜伽里的腹式呼吸。她斜挎在肩上的包包,看起来很新,款式简单,质地柔软,没有闪闪发光的logo,却像她一样散发出全力以赴的励志味道。
我见过一个貌似程序员的男子。微微谢顶的他刷着抖音,嘴角不时上扬。他身上的咖啡味很浓,应该是工作时靠咖啡续命,所以下班后需要靠刷抖音或玩游戏放松。他的手机壳上写着两行大字:生活以死相逼,好在我一直争气。
我也见过一个年轻的爸爸。一路上,他都没有放下过电话。电话另一端,时不时传出孩子“爸爸爸爸”的稚嫩叫声,声音里有着等你归来才能安然入睡的甜糯和执着。他对着电话,轻声哼唱着摇篮曲。
我还见过一个上了年纪的阿姨。她紧紧抿着嘴,盯着窗外发呆。这么晚了,她怎么还在最后一班地铁上?她人生的主战场,不是应该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吗?她身边的袋子里,多功能饭盒正在向外探头探脑。即便是到了安享生活的晚年,她也有自己极力想照顾得安妥的人啊。
容易丧的人,也容易自愈。置身在十点半的地铁里,看到一个个路人,用自身的微光驱散世界的黑暗,心里的那句“我太难了”就懂事地偃旗息鼓了。
奔波着,疲惫着,也坚持着,憧憬着,这是我们普通人的日常,在十点半的地铁里随时上演着,也在其他一些地方时刻发生着。
十点半的地铁,像一部默片,记录着我们走过的路、流过的泪、发过的呆和做过的梦。也像一个温暖的怀抱,让我们在静默和松弛中,把自己收拾得清爽干净。然后回家,给那个等候我们归来的人以微笑,以拥抱,给自己一个不带心事的睡眠,和一个依然笑得出声的清晨。
摘自《时代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