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芬兰教育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启示
2020-08-04刘泽君
刘泽君
芬兰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优秀教育典范的标杆,可以说,芬兰教育的成功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那么芬兰教育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有怎样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是有价值的研究点。因此,本文从芬兰教育中的核心理念以及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启示两个方面来阐释。
芬兰教育改革对于世界各国教育而言,无疑是提供了成功的教育经验。虽然芬兰国家的国情与我国有所不同,但教育本身是无国界的。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芬兰国家是个很好的借鉴榜样。芬兰国家相对来说,尤其重视教师教育的发展,更注重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芬兰通过多种途径来持续加强其教师队伍建设。而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应学习借鉴芬兰优秀的教育理念,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
1 芬兰教育中的核心理念
1.1 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政策
21 世纪初,芬兰政府在《教师教育发展计划》中明确指出“教师教育将发展代表多样化观点、经验和才能的教师专业。”也就是说,在芬兰,教师教育不仅仅只是关注教师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同时也调整了教师的培养类别。此后,芬兰政府又在《2019-2023年计划》中强调把投资的核心放在教育和能力方面,建立在社会、经济、生态均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包容性和竞争力的芬兰”。由此可知,芬兰的教育政策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路径,也为后期教育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1.2 共识、信任、专业的教育理念。
共识、信任、专业是芬兰教育生态系统得以良好运转的三大支柱。其中尤其强调在在教育中的信任,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信任也包括对教师的社会认同。共识、信任、专业三个词的有机组合,形成了良好的芬兰教育生态系统。而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信任,常常伴随着家长怀疑教师的能力、教师怀疑学生的自主学习等等。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芬兰道路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3 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师培养模式
芬兰的教师教育总体上是研究取向的,教师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以研究为本”,研究贯穿于教师教育整个过程的始终。芬兰教师教育倾向于学术研究,实施以研究为本的策略来培养教师。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芬兰教师教育形成了这样的特色传统,小学教师是硕士学历。而由此反思我国的小学教师准入制度,发达地区的小学教师可能是本科、专科或者研究生;在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可能更低。不仅如此,芬兰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无疑是在研究为导向的基础上,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使其更具有现实性。
1.4 以人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
首先,芬兰国家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以人为本的动态形成过程,强调生成性评价。其实,“以人为本”一词一直在众多国家中盛行,但是具体落实到实践的国家却不多,而芬兰就是其中之一,芬兰国家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更开放、自由、民主的评价系统。其次,芬兰的教育评价方法中,实证性的评价方法的采用比较广泛,在评价过程层面,评价过程是一个平等协商、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可以充分透析质性评价的作用,并利用以人为本的质性评价来服务学生,进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2 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启示
2.1 充分信任
芬兰教师的幸福度很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幸福度也很高,而在课堂中也更富积极情绪,这得益于充分的信任。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运用正面教育鼓舞激励学生,创造充满高幸福感、高创造力的课堂,这才是优质课堂该有的状态。笔者认为,这也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其对我国小学教师教学的启迪在于不要怀疑学生的学习潜力,面向未来的教育和学习一定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个阶段的儿童逻辑思维得以发展,但是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信任源自彼此接受。如果和學生之间建立起信任,教学活动就会更高效,尤其是对于像数学科目逻辑性比较强,尤其需要教师充分的信任学生。
2.2 勇于研究
芬兰教育的成功也离不开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师培养,只有教师具有高创造力,才更可能培养出具有高创造力的学生。当前,我国师范教育相对来说,并不是很注重教师的研究能力,反正教师掌握着众多繁综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却不会将其付诸实践,不能够学以致用,更不能够创新。小学教学并不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反而强调学生的分数高于一切。导致我国学生的研究能力低,进而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芬兰教育在没有作业,没有考试的背景下,却创造了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虽然我国和芬兰国家的国情不同,但是就教育而言,有很大借鉴意义。因此,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也应注重教师的研究能力的培养,未来的教育需要创新,而创新的来源是研究。于我国小数数学教师而言,教育不应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研究能力。与此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2.3 多元评价
国际经合组织主办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这个项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考学生的查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而芬兰在此项目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时至今日,芬兰教育的表现依旧保持卓越,也依然是当下全球教育改革的指路牌。芬兰可以取得如此美誉之本,少不了其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而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多以考试来片面的评判学生,这种评价体系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在我国数学课堂要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评价的理论基础,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合作。
3 结束语
芬兰认为教育没有捷径所言,而好的教育需要用心去经营。笔者认为,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所遵循,而好的教学需要多元化的体系来维持。在芬兰教育的成功道路中,有不可忽视的政府因素在自上而下的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在调控教育,使得教育不偏离正轨。芬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为教育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生态发展环境,使得教育能够卓越发展。而从俯视的视野来看芬兰教师,芬兰教师一直坚守着他们的民族价值观,他们认为:人类是肉体和灵魂的混合体,教育应该是多维的,因为他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程度,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进而实现整体的最大潜力,由此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或许像笛卡尔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二分法在当代社会并不具有可借鉴意义,因为,我们必须同时兼顾主观和客观需要。想要“了解”首先应积极地去探寻我们要“了解”的具体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了解,这就需要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知道学生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数学课堂建立在信任、合作、高幸福感、高创造感的基础上是可以实现最终的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