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04施成兵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成员设置知识点

施成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在探寻适合各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教师一味看重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不断受到“逼迫”,很难產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此,国家提出培养全面型、素质型、可持续型人才的教育方针。而本文所谈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也就是所谓的“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能用”的特点。正是因为其关注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并在多层面、多角度强调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最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其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为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给予极大支持,那么,如何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此教学模式呢?

1 设置情境,呈现任务

将任务融合在课堂情境中,以“随风潜入夜”的姿态将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是任务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现任务呢?这就需要教师提前认真的演习课本,对其中的内容烂熟于心,尽可能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参与。同时,任务的设置要有迹可循,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不要一味的强调任务难度,要让任务的设置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柿子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也是比较有名的农副产品,它味美多汁,不易丰产。如果管理不善,很可能导致甜味大打折扣,而且极易受天气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达到高产的目的,作为管理者的你们,会运用何种方式提升柿子的光合速率?”由于该例子的设置极其符合生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了解该产品,所以在讨论期间会有很多的想法进行互相之间的分享,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相关知识,对知识的加深有很大的帮助。毕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点子能得到实际的应用,这对学生的自豪感促进业绩有帮助。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供大家进行讨论,比如进行葡萄、苹果等产品的相关讨论,进而获得课堂学习氛围的良好营造,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

任务型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选择过于难的知识点,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选择过于简单的,负责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的,所以在设置教学任务时一定要深思熟虑,想学生之所想,让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持久学习的动力。

2 教师教导,准备任务

开展这方面教学时,教师应该将任务的细节、重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剖析、讲解,给学生方向性的指导,让学生迅速找到学习的感觉,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设置某任务时,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考虑;这个大任务又能分成多少个小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该任务的解决会用到哪些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解决之前心里有一个清楚地认知,这样学生在进行问题分析时才不会感到手忙脚乱,解决问题才能有理有据,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为了更好地提升柿子的光合速率,需要提前考虑哪些方面、需要把握哪些因素。以此来提醒学生影响植物生长光合速率需要从哪些方面出发。同时将这个系统的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进行分析讨论:“从光照强度、湿度、温度、矿物质元素、水分多少、CO2的浓度等等”。这里面涉及到的可以讨论的点极其丰富,包括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和碳反应的条件、能量变化、物质变化、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反应过程等。随着将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学生易于解决的若干个小任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兴趣都是一个推动,有利于学生的目标学习。

通过在任务设置之初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引导,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让其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要点,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

3 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合作学习是开展任务性学习模式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解决某一复杂问题时,借助群策群力的方式完成问题的有效分析和完成其中包括任务的明确分工和问题讨论环节。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能力上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将个人力量与小组之间的集体力量相互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和竞争意识。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应当分工合作,一位组员是组长,总要负责与老师和课代表的接洽以及对于组内成员的管理,主要带领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一位组员是记录员,对于每一次实验或者讨论情况都要认真记录,将时间地点写清楚,做实验的要点以及注意点;还有一位组员就要负责实验结束或者讨论结束以后的评价反馈,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提出。其他成员可以辅助这几位学生,也可以作为讨论的主力,活跃组内讨论的氛围等。我们要保证一个组内的成员不能过多,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对于人数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在给学生提出某一项具体的实验或者问题的时候,小组成员能够各司其职,教师与每个小组的组长要及时把控小组成员的情绪,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可以针对性的请教教师,教师给出合理的点评。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与其他成员学会分工合作,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将来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以及深刻理解团结力量大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角色的互换,增强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未来能够更好地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4 展示成果,评价任务

评价是完成任务的重要环节,通过任务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这部分存在的不足以及敏锐地观察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判断学生究竟是个别知识点没有搞清楚还是整个知识框架没有搞清楚,针对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及时告知学生以求更好的进步。

例如,在教学光合速率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要求每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某一具体案例讲解,包含其中蕴含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改进措施以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汇报之前教师要和学生讲解清楚具体的规则,例如讲解的内容要与生物学相关联,最好可以在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生物学方面的看法和意见,在展示的时候要求具有口齿清晰,观点鲜明,表达流畅,讲话的声音要大,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如果是一个团队,团队内部的人员要能够及时补充所需要的内容。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汇报内容从各个方面进行打分,先肯定在批评,小小的说话艺术能够带给学生很大的信心。

评价的过程不仅由教师打分,组内学生以及组间学生也需要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学生需要的是对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将最后的几个得分分别给与一定的权重然后计算,这样就可以得到较为公平的得分,打分表设置成几部分的形式,这样便于发现问题。

本文从情景教学出发,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用更好的方法给学生呈现任务,与学生生活较为贴近,引导学生深入进行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任务的准备,很多高中生还不会自学的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引导,带领学生掌握高中生物基本的学习关键点和方法之后,学生便可以顺延下去;分工合作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可以在小组谈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正,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状态,这样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快速提升生物学习的综合能力,逐渐深入理解生物相关的实验和概念理论,最后是对任务进行充分全面的评价,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从呈现任务到准备任务最后的评价任务,教师要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成员设置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两只挂钟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我家的新成员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