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链设计的实例分析
2020-08-04马艺志
马艺志
当今社会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具备一定的创新教学能力,不断寻找更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驱动性问题链,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课效率,提高高中生的化学能力。通过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整合零散的化学知识点,将系统的化学知识点呈现给高中生,如此一来高中生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不至于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知所措。本文通过查阅高中化学教学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化学教学工作,深入分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设计驱动性问题链的策略,望有助于今后高中化学的授课工作。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授课期间,高中化学教师会选择在教完一个教学章节之后,上一节化学复习课,希望通过复习课的方式,帮助高中生巩固整个章节里面的化学知识。然而,这一举措看似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仔细分析一下,通过对于每个章节里面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拆分,把里面零散的化学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讲述,对于高中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因为高中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化学知识点,也不利于高中生正确的看待化学问题的方式。通过运用问题驱动式的方式,高中生可以进行主动的思考,主动去探究化学问题,对化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驱动性问题链,能够有效地解决高中生学习化学的认知问题,使高中生可以全面认识到化学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化学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化学的活动。
1 驱动性问题链所具有的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要求
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高中生可以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可以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不然就变成了“纸上谈兵”。通过创设驱动性问题链,可以有助于高中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化学问题,提升自身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完成化学教学的任務。在设计驱动性问题链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驱动性问题链之中的特点,首先,不仅需要反映出化学知识结合的构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且还要考虑到高中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所以,设计驱动性问题链的时候,需要整合知识,使其难度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设置的化学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而应该适度,井然有序,随着高中生能力的提升而适当加大问题的难度,这样的系统才更有层次结构,逻辑更清晰;其次,设计的驱动性问题链需要起到发展的作用,引领高中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最终领略到化学知识,并且结合以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可以提升高中生对化学知识迁移的能力;最后,所选择的驱动性问题链需要有良好的方向性与策略性,这样高中生才能更好的思维模式。
2 高中化学中运用驱动性问题链的策略
2.1内涵研究
高中化学教师首先需要设计一个良好的情境,然后依据题干的要求,通过逐渐的知道,使高中生体会到化学问题中的本质问题,这样高中生可以了解到化学问题所蕴含的化学知识点,还要相关的问题。在驱动性问题链的内涵中,主要有构建主义等理论,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把这些理论当做问题驱动式化学教学的方向。
例如,高中化学—人教版里面有一课是有关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通过最近发展理论,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把以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和这一课所需要学习的新化学知识所结合起来,首先,高中生需要联想以前化学课堂所学到的金属,找出在元素周期表里面的位置,性质,用途等;然后,通过建构主义理论,依据高中生对该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以及高中生的能力,找出提问的重点;最后,通过发现学习理论,将高中生在生活中能够遇见的生活场景,融入到问题之中,创设一个全新的问题情境,引领高中生思考该金属矿物还有海水资源在现实生活当中的特点及用处。总之,通过驱动性问题链,能够使问题更具有情境性,这样高中生会主动进行化学问题的思考,提升高中生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整合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点。
2.2特征研究
在高中化学的教课期间,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化学问题,引导高中生思考化学问题,解答化学题,反思化学学习过程这四个方面,实现驱动性问题链的设计。首先在提问化学问题的时候,所选择的化学问题一定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高中生才会更加关注这些化学问题,并且进入化学教师所设定的问题情景当中;在思考化学问题的时候,所选择的化学问题需要适中,应当是高中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难度;在解答化学题的时候,需要高中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题;最后在反思化学学习的时候,需要将问题结合与化学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对问题的反思,思考自身的薄弱环节,以便更好地提高。
驱动性问题链需要能够促进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引起高中生对化学课的兴趣,比如,高中化学—人教版里面有一课是关于二氧化硅,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当今的“光导纤维”进行质疑:在“光导纤维”中有哪些成分?高中生答:“不怕冷,不怕热……”果真如此吗?可以设置相关知识的驱动性问题链:该化学物的结构特征有哪些?属于什么样的氧化物?有哪些实例能够体现出该氧化物的性质?在任何情况下无法和酸反应吗?这种化合物通常应用在哪些地方?其用途有哪些?
2.3教学策略
在运用问题驱动式的期间,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办法,通过融入网络信息技术,结合高中生的化学知识,依据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开拓问题的深度等不同的教学办法,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效率。
比如,在高中化学——人教版里面有一课是关于弱电解质,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高中生看到导电的现象,从而引发深层次的思考,然后进行追问:“引起导电的原因?”这是高中生可以通过化学知识的积累,进行深层次的推理,然后可以进一步提问:“怎样可以加强醋酸导电性能?”高中生通过解答这一系列问题,能够帮助高中生熟知其中的原理。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根据化学教材里面的重点,精选问题,设计合理的问题场景,拓展化学问题,将所有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不至于分散每一个知识点,高中生通过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这样才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化学知识体系。
3 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师首先需要明白驱动性问题链所具有的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要求,然后理清高中化学中运用驱动性问题链的策略,通过运用合理的问题,引导高中生学习化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化学能力,实现化学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米易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