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中学汉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0-08-04何小燕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文本

何小燕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阅读能力越强,积累和储备的的阅读经验越丰富、学习成绩的提高越明显。本文通过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将它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并逐步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实践和研究,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而群文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式,有助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在一个相关主题下的差异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教学的完美结合,更加有效的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一个信息化的学习平台上互动学习和思考,從而不断拓宽他们的眼界,延伸他们对生活和实践思考,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而知识的系统化储备来源于平时大量的阅读,现阶段的阅读教学仅限与课本和一些少量的课外书籍,就凸显了许多问题。

(1)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速度慢。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语文教师仅仅抓教材中的阅读,长时间反复读同一篇文章,学生就会失去阅读的新鲜感;另一个方面学生们自己的课外书数量少,品种不统一,选择的余地不大,教师对学生的集体阅读缺乏的统一的指导。再加上平时的阅读训练因缺少阅读内容,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和指导力度不够,导致了学生阅读的速度上不去。这样的阅读量是不够的,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窄就难以形成较好的语感和夯实的语文基础。

(2)阅读方式单一,阅读兴趣不浓厚。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主抓了字词的学习,没有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和多题材的阅读,阅读方式的单一。阅读中经常的使用一两本教材,学生很快就读完了,内容也基本理解,有了自己对文章表达的情感的理解,阅读教学中反复的使用相同教材,也会让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

2 中学语文课堂开展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问题合作群文探讨课。例如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过秦论》一文精读后意犹未尽,这时可将苏洵的《六国论》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二者异同。定好比较的主题、目标、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阅读活动。提前为小组合作定好群文阅读流程,包括“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小组解读并选择文本—小组设计阅读形式—小组探究阅读—教师点评提升”多个环节,通过学习小组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尤其是对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更为有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为其创造自由的思维空间,教师负责引导和总结即可。

(2)细致比较群文精读课。例如在群文横向对比中,将文本的语言表达、写作技巧、主题思想等进行对比,总结作品的共性和个性,并探讨效果各异的主要原因。例如在“苏轼明月情怀”议题中,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水调歌头》、《江城子》等写“月”的诗词组合为群文,通过群文阅读感受苏轼笔下“明月”情怀与其人生境界。在阅读中让文本之间相互印证,最终通过整合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语文教材中也有大量议论性文章,教师可以以此整合文本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群文阅读议题。如结合《逍遥游》《兰亭集序》设计“宇宙与人生”议题,并引入《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等作品;结合《六国论》《阿房宫赋》设计“盛衰之因”议题,并引入《过秦论》或其他作家的《六国论》等作品。三是思维提升群文读写课。群文阅读教学要服务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将阅读中习得的写作手法、民族精神等落实到写作之中。例如在进行完“苏轼明月情怀”议题群文阅读后,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思辨性的写作题:以“明月情怀”为题表达自己对明月的感受,以此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群文阅读议题和文本选择。文本超越教材需要在群文议题选择中做到紧扣教材而超越教材,贯通课外优秀内容与教材的连接,文本选择必须具有融贯性。议题的深度以培养核心素养为议题选择的导向,有层次、有序列地开发议题。议题设计的开放性群文阅读议题的设计还应具有开放性。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群文阅读要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文化的传承、思维的发展,所以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还应将群文阅读的外延积极拓展延伸。议题的价值性不是所有的阅读篇章适合“群文阅读”的阅读形式,相对而言主题较为开放,涉及面非常广,生成性特别强的文本比较适合“群文阅读”。比如中国古诗词中“伤春悲秋”这个议题,因为涉及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特别广,就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诗词文章进行鉴赏,从不同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特点进行比较,与单篇精读相比效果更胜一筹。反之,有些文章则适合传统方式的阅读,比如主体侧重于说理抒情、较为抽象而内容又较烦琐的文本。

(4)在情境设计中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是阅读。在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中,语文阅读主要是文本叙事。从教学形式上说,容易造成教学的枯燥,使学生的听课兴趣降低。因此,在教学的多元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引入情境教学的思想,和教材的内容相结合,选择相应的图片为学生展示,气氛由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进行渲染,并通过视频使学生的感官体验得到增强。此外,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一系列先进的教具,如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技术等,为情境创设洞开了方便之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就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制作教材,和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相结合,对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筛选,整合和优化教学技术。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前予以激发,帮助他们对阅读课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增强其阅读后的情感体验。例如,《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文在学习时,由于济南这一城市对大家都是比较陌生的,因而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时在情感上很难引起共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选择视频、图片让学生一睹大明湖、趵突泉、宽厚里、芙蓉街等的芳容,以弥补学生想象济南冬季的局限,使课文内容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此外,“济南的小山”在课文中多次提到,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济南市旧城区的照片进行收集,对比现代济南市区,一方面对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在学生记忆的增强中唤起情感共鸣。最后,在结束阅读教学后,教师应对济南文化宣传片进行播放,让学生了解城市从多角度进行,并为他们分配写作的任务,从而有效地改变阅读效果,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组织群文阅读活动,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借助信息化的共享交流平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展示交流。

(作者单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文本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