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爱吃肥肉
2020-08-04李开周
李开周
梁山好汉似乎挺爱吃肥肉。
九纹龙史进给少华山上三个寨主送礼,“拣肥羊煮了三个”。注意,关键词是“肥羊”。
阮氏三雄请智多星吴用吃饭,来到一家小酒馆,问店小二有什么下酒菜,小二说:“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相似好肥肉。”哥仨一听“肥肉”,立马兴奋起来,吩咐伙计:“大块切十斤!”
您要觉得只有阮氏三雄这帮大老粗热爱肥肉,那就错了。当年吴越国王钱俶归顺大宋,宋太祖赵匡胤让御厨准备好菜款待老钱,御厨二话不说,先宰翻一只肥羊。以前说过,宋朝疆域狭小,能牧羊的地方不多,所用羊肉主要来自进口,羊肉在宋朝很珍贵,故此太祖用羊肉招待贵宾正合适,但为什么要用肥羊?为什么不用瘦羊?因为在宋朝人心目中,肥肉比瘦肉更贵重。
明清两朝也有类似的观念。元末明初有一本教老外学汉语的教材很畅销,教材里有一段文字描写聚餐前采购食材:“众兄弟们商量了,咱们三十个人,各出一百个铜钱,共通三千个铜钱,够使用了。着张三买羊去,买二十个好肥羊,休买母的,都要羯的(公羊)。又买一只好肥牛。”瞧见没?无论买羊还是买牛,都拣肥的买,不肥不要。
写于清朝的著名世情小说《儒林外史》只要写到某人请客,餐桌上一定少不了肥肉,有个胡三公子买烤鸭:“恐怕鸭子不肥,挖下耳挖戳戳,脯子上肉厚,方才叫景蘭江讲价钱买了。”
《礼记》讲待客之道,有一句“冬右腴,夏右鳍”,意思是说冬天鱼肚子那个地方肥肉最多,夏天鱼脊背那个地方肥肉最多,所以冬天要把鱼肚朝向客人,夏天要把鱼背朝向客人,这样才能让客人吃到最肥的肉。由此可见,肥肉的地位必定很高,不然不会用肥肉敬客。宋朝人待客更典型,贵客上门,主人摆上肉食,“常恐其不肥”(朱熹语)。
古人如此高看肥肉,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减肥,而是因为好多人连温饱都不能保证,根本就用不着减肥。从口味上讲,肥肉比瘦肉更解馋;从热量上讲,吃一斤肥肉要比吃一斤瘦肉更耐饿。所以古人不得不喜欢肥肉,并把餐桌上的肥肉当成好客的象征,当成幸福生活的象征。
(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