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嚼苦难 追寻光明

2020-08-04林楠春张元花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艾青诗选旷野

林楠春 张元花

名著解读

《艾青诗选》是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艾青是一个有自由感的诗人,他要和大堰河的儿女们一道摆脱枷锁,他要在黑暗中渴望黎明,他呼唤卑微的小山村觉醒,他要追寻自由和幸福……即使在大众中间,他也保持着属于个人的尊严与自由。

正是借助于对土地、光明、太阳的歌吟,艾青在那个时代充斥诗坛的“幼稚的叫喊”之外贡献了凝重而雄浑的诗作,它强烈的美感与力量来自于诗人对现实的贴近,来自于诗人对苦难民族的深沉爱恋以及个体与土地的血缘关系的认同。

1 导读目标

1.1检查学生阅读本书情况

1.2介绍作者艾青,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部分精彩的片段,教给学生理解《艾青诗选》的方法

1.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艾青诗选》的思想内涵与精神气质。

2 导读过程:

2.1导入

师:大家阅读《艾青诗选》已一半有余,这是诗人艾青所作的诗歌作品集,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觉得疑惑的地方?

生答。(问题列举:1、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意象;2、诗人个人情感难以捉摸,一时悲痛一时又充满希望;3、有关外国的诗歌不好理解……)

师:大家说诗人个人情感难以捉摸,的确,艾青的诗歌表达的情感并不能归成某一类,例如《旷野》和《下雪的早晨》,同样都描写了野外,但是给人感觉完全不同。

2.2表演式朗读

假如你是艾青,身在这辽阔的旷野中,身在这雪后清晨的树林中,你会如何朗读这两首诗?并思考: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为何有这样的区别?(教师指导:1、运用读前导课上明确的诗歌朗读技巧:(1)读出真摯的感情;(2)读出适当的语音;(3)辅以适当的仪态)

(投影:

《旷野》节选

旷野——广大的,蛮野的……

为我所熟识

又为我所害怕的,

奔腾着土地、岩石与树木的

凶恶的海啊……

不驯服的山峦,

象绿色的波涛一样

横蛮地起伏着;

黑色的岩石,

不可排解地纠缠在一起;

无数的道路,

好象是互不相通

却又困难地扭结在一起;

那些村舍

卑微的,可怜的村舍,

各自孤立地星散着;

它们的窗户,

好象互不理睬

却又互相轻蔑地对看着;

那些山峰,

满怀愤恨地对立着;

远远近近的野树啊,

也象非洲土人的浓密的卷发,

茸乱的鬈发,

在可怕的沉默里,

在莫测的阴暗的深处,

蕴藏着千年的悒郁。

——1940年7月8日

《下雪的早晨》节选

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

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

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

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

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看着雪花在飘飞,

我想的很远,很远,

想起夏天的树林,

树林里的早晨,

到处都是露水,

太阳刚刚上升,

一个小孩,赤着脚,

从晨光里走来,

他的脸像一朵鲜花,

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

他的小手拿着一根竹竿,

他仰起小小的头,

那双发亮的眼睛,

透过浓密的树叶,

在寻找知了的声音……——1956年11月17日

明确:两首诗感情色彩不同:《旷野》一诗中,作者对旷野上的凋蔽景象,怀着深深的忧郁,发出了愤怒的呼喊,而《下雪的早晨》展开了一副湿润、清新、美妙的水彩画,句子轻快,作者想念着那个单纯而快乐的孩子和那宁静的晨光。

2.3作家生平

(投影展示: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8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艾青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投身进步的文艺活动。同年7月被上海法租界警务处逮捕,并以“共产党扰乱地方治安”罪名,移送当时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1979年平反,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明确:感情色彩迥乎不同与作者本人的经历分不开,建国前作者的作品大多围绕战乱、人民的苦痛来写,建国后又把笔头转向文化上的迫害,平反后他开始礼赞新时代,所以学习诗歌作品需知人论世。

2.4艾青诗歌主要意象探究

师: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这便是广义上的“意象”。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真的理解诗歌内涵。

(投影展示:艾青在《诗论》中对意象进行诗意的描绘:“意象: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

师:这段话告诉我们:意象是诗人感觉到并写入诗中的具体事物。

师:咱们学过的许多诗歌都有意象,例如——

生:枯藤老树昏鸦。

……

师:那么,艾青的诗歌里有哪些常见的意象?

生:土地、太阳、光明、火、春天……

(投影: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也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

师: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下面,让我们一起触摸诗歌的灵魂。

2.5 启发与计划

2.5.1师:艾青在他的《诗论》里说:“诗是自由的使者,永远忠实给人类以慰勉,在人类心里,播撒对于自由的渴望与坚信的种子。诗的声音,就是自由的声音;诗的笑,就是自由的笑。”

他的诗里多反映人民悲苦、国家受难,带有忧郁、深沉,那他为什么还认为“诗是自由的”,为什么诗还能有笑?请你继续阅读,探求他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

2.5.2下阶段阅读计划

(1)每天坚持朗读两首诗,注意语速,注意语调。

(2)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

(3)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进行仿写。

(4)将艾青诗歌里出现的主要意象进行归类、分析,完成表格,尝试写一篇学术小文章。

猜你喜欢

艾青诗选旷野
在旷野把自己坐成一汪湖
初冬的旷野(外一首)
无边的旷野,一只金黄的老虎跑过
艾青林场守鹿
历代论书诗选注《九势》
旷野的风
艾青来了
哪有你这样你
无题
最后的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