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分析

2020-08-04刘甜甜

知识文库 2020年13期
关键词:计算机过程课程

刘甜甜

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升的同时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数据化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意识的增强。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应该将我国当前的计算机教学融合到小学教育中。而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计算机课程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

前言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此,我国在小学就开始了计算机教学。尤其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在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认识电脑、学会使用鼠标、打字等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升初中阶段对计算机课程不重视,从而造成教学的质量大大减低。随着国家对计算机课程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应该重视提高小学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具体的措施。

1 当前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使用的力度,尤其在小学教育中的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不斷的更新和转型。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创新,或者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这就造成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的计算机效果不是很理想。在现阶段的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尤其是在许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的计算机课程都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不仅缺乏实际的计算机教学能力,同时影响小学生的受教。此外,一些教师不重视计算机教学,导致计算机课程被忽略,这种情况长期存在的话将影响小学生的计算机兴趣,进而影响小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2 提高小学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2.1培养并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对学科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对计算机感兴趣,才能真正从心里接受和学习计算机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的情况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教师应该认真的备课,采取精心的课程引入课堂学习的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奠定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例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真正认识到计算机的益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从现阶段的教学中可以知道,小学生的学习有自身的特点,即对外部世界存在好奇的心里,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举例而言,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比两张图片之间的区别,让学生进行辨认之后教师再进行指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多种照片进行练习和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奠定基础。

2.2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给予重视

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自身的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训练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还可能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为此,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比赛形式让学生参与竞争中,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比赛提高了竞争意识的同时还掌握了计算机知识。举例而言,学生在进行打字的过程中可能感觉到枯燥和没情趣,积极性不高,而教师可以通过打地鼠等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指法练习的效率,从而不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在经过练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比赛,通过学生打字情况鼓励学生的进步,如果是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表现差的学生也积极鼓励,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3对教学内容给予灵活的转换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不同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不同。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为提高课堂的效率奠定基础。如果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接触新知识点,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用途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不断的提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如果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其多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只有教师对学生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采取科学的指导措施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用途的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是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计算机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一些学生不能准确的理解,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2.4培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重视师生之间的合作,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将学生分为若干讨论小组,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合作的意识。举例而言,在进行指法练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比较依赖键盘,因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监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此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同学思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结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性,在提升教学重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并且让学生自由发挥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活跃课程的气氛,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计算机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为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学习能力较低,尤其是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认真的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应用多种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为实现教学策略的发挥奠定基础,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6灵活教法,提高质量

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素质不高的话将影响课堂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够结合小学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灵活的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而计算机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教法选择的过程中重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为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猜你喜欢

计算机过程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