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农田秸秆成农民心结
2020-08-04李荣光
编辑老师:
您好!近年来我们镇一直存在较大的秸秆消化压力,每年春秋两季,虽有明文禁止,但仍有人偷偷焚烧秸秆。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觉得有些农民焚烧秸秆也算是一种“无奈之举”。首先,由于秸秆打包机价格不菲,有的村全村都没有一台打包机;外雇成本也高,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个投入。其次,即使打了包,但往往没有下文,缺乏企业来收购,最后还是无法处理。最后,要说秸秆还田,可还田其实有很多讲究,方法不当的话反而会起反效果,造成庄稼减产。凡此种种,让农民有时候也是干着急,于是就有人干脆一把火点了,省心。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同情农民的困难,同时也为秸秆处理的局面忧心。请编辑老师帮忙想想办法,我们该怎么处理秸秆?
乡镇干部 李荣光
李荣光同志:
您好!您所说的确实是目前秸秆处理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难点问题。为此,我们咨询了有关专家,得知在我省农机技术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下,已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体系,目前正在推广之中。秸秆还田确实是一项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有着严谨的操作规程,已经有若干支专家队伍奔赴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还田技术指导。相信不久,有关的专家组也会来到您这里。如果您那里需求很迫切,建议您向上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求助,请他们派专家为农民提供专业的还田培训。
当然,秸秆还田是有一定的数量限制的,也许在还田之后,仍有一部分无法消化,这时就要考虑一边收获一边打包。对于一些比较偏远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打包机比较缺乏,农民自己也不太可能去购买。建议由乡镇政府出面,向邻近地区的农机合作社求助,为专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和有需求的农民牵线搭桥。在集体合资聘请的规模效应之下,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打包成本。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来达成,如果本乡本土形成众多农业生产合作社,那么无论是秸秆打包还是最终找到市场,都将更为容易。
目前我省的秸秆商业化利用技术已经很发达,秸秆可以用作饲料原料、发电燃料、造纸材料和制板材料等,相关企业每年也会消耗掉一部分农田秸秆。但是企业的原料采购收集往往会就近就便,所以有不少地区秸秆收购量不大。这种情况下鄉镇政府也应积极介入,为企业和农民搭桥,努力为本地秸秆找到好的“下家”。
在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大环境下,秸秆处理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我们在禁止农民焚烧秸秆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科学处理和利用秸秆提供有力帮助。您作为乡镇干部显然对此有着更深体会,为您的拳拳为民之心点赞,也希望我这些粗浅见解对您有所帮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