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0-08-04陶晶
陶晶
[摘 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而全面预算作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手段,可以为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保驾护航。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制度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已渐渐为我国企业所关注和接受。但由于国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原因,其在实际推行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将从国内企业全面預算管理现状入手,剖析当前预算管理所存缺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关键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1.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将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和落实,形成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系统的、涵盖经营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管理层发挥垂范作用,鼓励、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评价等环节中去。
1 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将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和落实,转化为特定期限内的预算目标。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经营实绩与预算目标作比较,有利于企业及时分析、追踪和评价战略实施效果。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及时提出改进方案加以修正,确保企业整体运营处于正确的轨道之上。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有助于企业转变管理方式
全面预算的起点和归宿是企业战略,管理层通过将抽象的企业战略聚化为可操作的、量化的预算目标,并将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考评与业绩评价相结合,把“预算基因”植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后,预算目标将对预算执行者起到指导、激励和约束作用,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得以从事无巨细的管理事务中抽身而出,集中精力于企业战略规划和全局把控,从基于事务的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预算目标为导向的间接管理。
1.3 有助于企业资源整合
企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为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是每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全面预算的编制涉及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企业活动离不开资源的配给与利用,因此就其本质而言,预算编制的过程,就是一种资源分配的过程。它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预算目标及方案时,必须着眼全局、把握市场动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对有限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从中寻找最优资源组合。通过发挥资源协同效应,降低内外部交易成本,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2 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将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混同
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对“全面预算”的概念缺乏足够认识或存在理解上的偏颇,致使其简单地将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等同起来。存在上述错误观念的企业内部人士认为,全面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全面预算是基于财务资源的预算,而恰恰是财务部门掌管着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资金,因此若要围绕财务资源拟定预算,财务部门责无旁贷。然而,在看似正确的因果关系之下,他们却忽视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没有业务支撑的预算仅仅是财务预算,而非全面预算;而脱离业务的财务预算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和一纸空文。因此,当企业将预算作为一个财务数据汇总工具,而非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平台时,往往预示着其预算管理工作已偏离了本源。
2.2 预算编制方法脱离实际
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如何甄别不同预算编制方法的业务场景及适用条件,并从中选取一项或多项组合作为企业预算编制工具,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纵观现实中的许多企业,在未充分考虑自身行业背景、业务领域、产品或服务特点及周期等因素的前提下,对其他企业现有预算编制模式及方法进行生搬硬套。或者企业为追求一劳永逸,简化预算编制过程,在本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仍然固守单一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的僵化单一,将直接对全面预算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产生不利影响。
3.3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绩效评价即企业对内部各预算责任中心或责任人的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若企业设定的预算指标不合理或者绩效考核方式不健全,将使预算管理工作事倍功半。全面预算绩效评价应当以完善的指标体系为基础,但现实中部分企业仍未真正建立起科学的预算责任制度,权、责、利不明确、不统一,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不明晰,预算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使预算管理的控制和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此外,大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仍较为单一,还主要限于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而对诸如客户满意度、新产品研发等非财务指标重视不足,难以全面评价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2.4 缺乏预算信息系统支持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套自成体系的管理控制系统,从预算目标的设定、目标及任务的分解、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控制、反馈、考核,其所涉流程复杂、覆盖面广、信息量巨大。因此,针对全面预算管理上述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高效预算信息系统不失为提升预算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而反观当前大部分企业,由于缺乏信息化手段支持,致使全面预算在编制、执行、控制、反馈等过程中,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等相互割裂,难以有效整合。
3 全面预算管理所存问题的应对之策
3.1 认清全面预算本质,树立正确预算观念
全面预算涉及公司战略和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其专业性强、对企业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而非仅属财务部的“部门事务”。董事会或其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企业管理层应当肩负起全面预算的顶层设计职责,审议全面预算方案、组织和协调预算工作开展、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价,通过及时修正预算执行偏差,确保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此外,由于全面预算涉及企业全部资源和重要经济活动,企业应确保所有员工了解自身所肩负的预算职责和与之对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为企业预算目标及方案的落地献计献策。
3.2 因地制宜,选择适配的预算编制方法
根据企业所处行业、规模、组织结构、内外部环境、管理层信息需求等不同,选择适宜的预算编制方法或方法组合,是决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现实工作中,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预算编制方法”,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各种预算编制方法优劣及适用条件,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生产运营部门的预算编制中采用弹性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法;在职能部门预算编制中采用固定预算方法;在采购预算中采用滚动预算方法等,实现预算编制方法的灵活组合。
3.3 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发挥预算激励作用
企业在将战略目标向下分解、落实后,需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责任部门所肩负的经济责任和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而全面预算作为在特定时期内指引企业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为企业考核各级责任部门和员工的绩效提供了依据及标杆。企业应当将预算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并确保其权、责、利统一。然后,按照预算目标设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选择客观、适宜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业绩做出综合判断。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业绩评价KPI指标不应仅仅局限于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而应当将难以从会计报告中直接获取但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非财务指标一并纳入指标评价体系。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大量非财务指标更具前瞻性,且在管理中更容易被管理者与员工所理解和接受,从而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3.4 突破全面预算瓶颈,搭建预算信息化平台
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发挥企业信息资源集约优势,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率和效果,是企业迈向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必经之路。搭建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首先,有助于企业实现预算编制、审批、调整、分析、反馈等自动化,加强预算编制过程的灵活性、预算编制方法的多样性,藉此大幅减少预算管理工作量,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其次,有助于与企业产销存系统、费用报销系统、资金计划系统、财务系统等信息化子系统实现数据整合,加强预算管理的协同效应。最后,有助于企业业务流程标准化,强化管理层的控制能力,使全面预算管理更贴近企业实际情况。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使全面预算管理真正成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升内部管理效能的利器,企业仍需在树立正确的预算观念、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搭建高效预算信息化平台等四个方面做出改进。唯此,才能使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真正获益。
参考文献:
[1]宋兰.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8(34):79-80.
[2]宋水蓮.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及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18(36):49-50.
[3]陈今帼.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8(3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