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现代城市青年生活方式的起居室设计研究

2020-08-04胡威朋袁傲冰HuweipengYuanAob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5期
关键词:起居室空间生活

胡威朋,袁傲冰 Hu weipeng & Yuan Aobing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生活方式这一研究由恩格斯和马克思最先提出,纵观我国整个领域的生活方式研究范围包括生活方式的广狭义之分和生活方式的研究内容:①生活活动条件;②生活活动主体;③生活主动形式,早期在设计领域也有学者提出居住空间功能应适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伴随科技的进步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构建生活方式设计学科[1-5]。国内辛向阳教授的团队更是提出“由语境转变到设计对象”的生活方式模型研究[6];笔者在上述的研究基础上以起居室室内格局的变化为出发点,探讨近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室内格局大的影响。

1 生活方式的变迁所引起的起居室格局变化

室内空间, 与建筑形态紧密联系,而建筑形态又与当时的居住空间结构息息相关[7]。室内居住空间结构受生活方式的影响,集中反映居住主体的生活内容和对居住空间的使用方式,居住空间也是能直接揭示居住主体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我国传统的住宅中是没有起居室这一概念,但是确有着和现代起居室一样的空间形式----“厅堂”。在中国传统的生活中,厅堂主要是进行一些礼仪、供奉等精神活动,也兼具会客接待的功能。另外一方面厅堂也是氏族礼仪尊卑等级制度的体现,所以在它的空间结构布局上呈现出一种对称布局,厅堂的陈设也大多是主人地位的体现,诸如:居中的匾、书画、对联等,厅堂在这一时期处在家庭最核心的位置(图1-图2)。

1.1 以就寝为中心的起居室

建国后我国引进苏联的住宅建设标准,即单元式的住宅套型。这一时期,由于受制于当时生活水平条件,再加上不注重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不得已几人合住一套房,套型被隔离成一间间的小房间,致使人均建筑面积很小;这一时期,床成为空间中的主要家具,人们的所有生活全围绕一张床进行,包括起居、就寝、就餐、接待等活动内容。

1.2 由暗转明的小方厅

20世纪70年代卫生学在我国快速发展,由于人们长期处在一个“混合”所有生活方式的空间里面进行起居活动,再加上这一时期国家对于人均居住面积的放宽,厅从卧室里面被分离出来,即---“小方厅”,初期的小方厅常被设置户型入户中心处,由于没有考虑直接采光问题,初期常被设置成餐厅或者收纳屋,20世纪70年代末住宅空间得到进一步优化,采光和面积得到改善,小方厅由暗转明。

1.3 以电视娱乐为中心的起居室

城市生活方式的进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诞生了电视机,从此有了以围绕电视机为中心的起居室设计模式,并且这种设计模式至今还存在。这一时期人们不再局限于起居、就餐、接待、工作等生活方式,起居活动也以集体团聚的形式围绕电视机展开。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种家用电器和陈设的增加,为了满足家电和陈设的需求,起居室空间功能布局也由单一转向多元化。

1.4 由集体娱乐分散为强调个人生活方式空间的起居室

当代城市青年家庭对于集体精神活动的建设远远低于个人的物质要求,起居室也在这种大势中逐渐失去了其“核心精神”场所。近年来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的出现,从原来的一群家人聚坐在电视前的家庭娱乐活动逐渐分散为手机、平板的个人娱乐活动。

1.5 起居室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从上述可知起居室是家庭交流、娱乐休闲、团聚的场所,它的演变经历了就寝与起居兼具、独立小方厅、公私分离独自设置起居室等几个过程(图3-图5),从它的演变过程来看正是人的集体精神寄托方式转向个人娱乐的结果[8-9]。因此可根据上述所提及的生活方式构成要素内容来推导起居室生活方式的模型(图6):①居住主体的物质条件决定了他的居住空间的类型和居住面积;②居住空间的类型反作用于居住主体,这种反作用主要体现在空间内的功能布局来改变人的行为;③居住主体的物质条件决定了他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④居住主体根据其生活方式形成了对居住环境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领域性、空间组合层次;⑤居住空间的设计模式反作用于居住主体的生活方式。

2 起居室空间分析

2.1 起居室空间序列分析

图1 传统的厅堂

图2 传统的厅堂

图3 以就寝为中心的起居室

图4 由暗转明的小方厅

图5 以电视娱乐为中心的起居室

图6 起居室生活方式模型

现代居住空间布局把公共活动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组合作为基本模式[10]。这种公、私空间的程度取决于空间中的人与人相互作用和行为内容的私密程度。在空间序列中,空间尺度的大小决定着它的私密程度,空间越大使用的人数越多其公共性就越强(图7)。从居住轴线上来看起居室由于在居住空间轴线中处于主要位置(图8),其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在整个居住空间占主要位置,是居住空间中最主要的人流动线集中区,并且是居住空间中最主要的动区[11]。

2.2 起居室的空间性格和尺度分析

空间的尺度限定居住空间的结构和行为内容。起居室作为居住空间中的核心位置,区别于其他空间的行为内容,起居室也是最能体现居住主体行为的空间,人在起居室中的行为活动内容占据了80%以上,使起居室的空间性格呈现出“动”的性格。如何将这种动的性格处理好,是需要合适的空间尺度来实施的,空间尺度是衡量居住舒适度的标准之一。合适的空间尺度需要考虑空间进深、面宽、连续墙以及必要的交通面积,起居室中放置家具的连续墙一般不小于3000mm,面宽应在3600-4500mm这个一区间调节[12-13]。

3 基于当代城市青年生活方式的起居室调研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网络问卷方法进行调研,调查对象为18-35岁的青年人群,学历基本在本科和大专之间,有最基本的居住意识,符合本文所要调查的对象。样本总量为10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8份,无效问卷为38份;无效问卷为选填现在的居住空间没有起居室。

研究方法:问卷法。本次调研的版块分为基本居住信息调查、居住行为调查、居住评价、居住意向调查、个人基本信息调查等五个部分,笔者想通过这五部分了解居住主体的居住喜好,以及对居住主体现有居住环境推测居住主体行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显性要求。

评价方法:主客观评价法

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的人群集中在18-35岁之间,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两夫妻加一孩子)为主,学历基本以本科和大专为主,职业和经济收入分布较广。以下本文将对此次问卷的起居室生活行为和居住评价、居住意向进行分析。

3.1 起居室行为主观分析

在起居室中行为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其中占比最高的几项分别为睡觉、吃饭、玩手机、看电视、工作、玩游戏、接待客人(图9),从调研的数据可以看出,传统的以接待客人和家庭团聚这些家庭活动的起居室空间在青年人群中所呈现出一种弱化的趋势,青年人在起居室中的行为活动主要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这有可能会引起一种符合多功能起居活动的设计模式的产生。

3.2 居住评价主观分析

从此次样本的结果来看,对于现有的起居室的满意度还算满意,但是在样本中也不乏部分青年人群对于起居室的家具布置和起居室的采光存在不满,从这两点上可以看出,①市场上现有的居住空间的套型本身就存在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导致用户居住环境和居住体验降低。②在家具的布置上,有可能是用户本身在购买家具的时候对于居住空间的尺度意识不够所导致购买的家具不符合空间尺度的结果。

3.3 居住意向主观分析

从居住意向上的样本来看,青年对于客厅沙发和茶几的组合意向形式主要是集中在一字型上,对于U字型和L型的沙发选择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青年这一群体在起居室中是以睡觉这一项高频率的行为所导致的,并且一字型沙发相对U字型和L型占地面积较小,视野开阔,而U字型和L型的空间布局则强调的是在起居室中与家人之间的交流。

从此次调研的数据来看,主要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青年在起居室的行为活动主要集中在睡觉、玩手机等休闲娱乐活动上,对于传统的家庭团聚活动频率较低,其次是开发商和相关设计人员缺乏对于居住套型的细致研究,导致市场上的套型功能空间设计的不合理。

4 适应青年生活方式的起居室设计原则

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和当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得出以下设计原则:

4.1 符合空间性格和弹性利用原则

空间的性格和功能与人的行为活动密切相关,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空间性格,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卧室就是一个“静”的性格,而在前文中有提到起居室在空间中的性格是一个“动”的性格,从这一空间性格的角度来讲,应兼顾功能使用和生理心理两方面的需求,并保证青年人在起居室中的行为活动能正常进行,并且不干扰其他空间的行为活动。对于青年人来说,生活方式是可以习得和改变的,不同的时间段所发生的行为内容、动作、以及尺度是不同的。所谓空间弹性,是讲究空间的灵活变化,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灵活变动,提高整个空间的利用率,以便于适应青年群体生活方式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隔断和界面形态的变化来划分功能空间,使空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除此之外家具的模块化也能满足空间的灵活变通。因为模块化家具本身对在空间的利用除了表现在对平面空间的弹性设计上外,还表现在三维空间和时间空间上的高效利用[14]。

图7 空间公、私密性图

图8 空间轴线图

图9 起居室行为占比图

4.2 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原则

精细化原则是指在有限的面积里面将空间最大化利用,满足居住者多方面的需求。空间的精细化原则可以通过进行空间的整合、空间的零碎角落利用来实施。通过此次调研的数据可以表明,青年人在起居室吃饭的频率还是相对较高的,基于这一点便可以相应地将餐厅和起居室的部分功能进行整合,这样不仅满足了青年的生活需要,整个居住空间的功能也相对紧凑,不会造成不必要的居住面积浪费。不管是青年群体还是其他群体对于家庭储藏的需求永远是不够的,针对这一点完全可以将空间的零碎角落做成储藏空间,比如壁柜、边角柜等形式。

4.3 注重空间情感性和行为路线最优原则

情感是人对世界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5]。空间的情感性主要是通过材质、灯光、色彩、陈设等反馈给大脑所呈现的。在居住中适当的陈设和绿化以及灯光设计,会大大丰富居住的舒适度,在青年人起居室内应注意这些搭配,并且控制好度。起居室空间的布局应该和青年人的使用需求联系紧密, 空间内的流线应布置明确、便捷,套内分区合理提高生活行为便捷性[16-17]。对于居住者常用的工具可以集中设置一处靠近居住者活动范围的收纳区,方便居住者使用,这样既节约了居住面积,又提高了效率[18]。

5 结语

本文基于主客观评价的方式,采用对比研究法和问卷调查,对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需求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从生活方式变化的角度,探讨了古往今来起居室空间格局的变化以及适用于他们生活方式的起居室设计原则。青年人作为社会的主力军之一,他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着未来居室空间格局的变化,因此把生活方式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居住空间,能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起居室空间生活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新学生公寓:可持续设计的新方向
住宅起居室设计新发展研究
适老化起居室空间设计研究
生活感悟
浅谈起居室设计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