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长春市农村为例

2020-08-04静,董

吉林地质 2020年2期
关键词:饮水困难长春市吉林省

边 静,董 冬

1.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吉林 长春 130021;2.吉林省地质资料馆,吉林 长春 130061

0 引言

饮水安全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60%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1],再加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地区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水量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由于饮用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不洁净、不卫生水,或缺水的原因有的农民常年不洗澡,或一水多用,卫生条件恶劣,造成农民患病或流行传染病,使农民致贫、返贫。

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进行了不懈努力,全国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300多万处,累计解决了2.83亿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但是到2004底全国农村仍有3.2亿人饮水困难或不安全[2],有的需要远距离挑水或拉水吃,有的饮用水水量不足、水质达不到国家标准。

长春市是我国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不安全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饮水困难与饮水不安全村屯693个,人口39.10万。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蓬勃展开,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

1 长春市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长春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幅员面积20 571 km2。耕地面积114.0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8.97%。2004年总人口72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6.2%。其中农业人口为40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6%;非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4%。

长春市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总量27.88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2.87亿m3,地下水资源量17.19亿m3,重复计算水量为2.18亿m3。长春市地表水资源贫乏,单位面积产水量6.32×104m3/km2·a,仅是吉林省平均水平的33.85%;人均水量(178 m3)仅是吉林省人均水量的14%;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1 128 m3,仅是吉林省平均水平的12%(1)王宪成,马士经,等.长春市水资源区域开发规划报告[R].长春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2)王宪成,侯 杰,宿青山,等.长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研究[R].长春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春科技大学,1998.(3)吉林省水文总站.吉林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研究[R].1985.(4)吉林省水文总站.吉林省地表水资源[R].1984.。长春市不仅水资源缺乏,而且时空分布也极不均匀,在地表水丰富的河谷平原区地下水很丰富;在缺乏地表水的高平原区,地下水很贫乏。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多雨洪涝,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5)王宪成,侯 杰,宿青山,等.长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研究[R].长春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春科技大学,1998.(6)吉林省水文总站.吉林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研究[R].1985.(7)吉林省水文总站.吉林省地表水资源[R].1984.。

自1965年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长春市开展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不安全工作,据统计截至2004年共解决215个村屯,18.79万人,占应解决村屯的31.02%,占应解决人口的48.06%。总投资5 467.5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 479.39万元,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2 988.14万元,共完成水源工程275处(8)王宪成,马士经,等.长春市水资源区域开发规划报告[R].长春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9)王宪成,侯 杰,宿青山,等.长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研究[R].长春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春科技大学,1998.(10)吉林省水文总站.吉林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研究[R].1985.。虽然长春市在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财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仍有478个村屯,20.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待解决。详见表1。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问题给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危害。据调查,多数饮水困难地区农村饮水靠小井、土井、池塘等简易取水设施来获取,水质浑浊、易受污染、不卫生,或人畜共用。还有像农安等地存在着地下水含氟量偏高(最高达8.2 mg/L),超过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严重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就是如此差的水质还经常出现干井、枯塘没水现象,村民不得不到数公里外的其它村屯或河流、泉水处运水。饮水困难农民为了解决饮用水,每个家庭每年要投入50~80个工日用于运水。

表1 长春市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现状Table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inadequacy and safety in rural areas of Changchun City

2 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的成因

长春市地处长白山区与松辽平原过渡带的平原东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低山占全市总面积2.84%,丘陵占全市总面积34.88%,平原占全市总面积62.28%。长春市地处中纬度,是吉林省东部半湿润的温带季风向西部半干旱温带季风气候转变的过渡带,自东向西气候条件有明显差异,降雨量逐渐变小,而蒸发量和干燥度增大。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外,长春市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污染等因素引起的水量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造成的。

2.1 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影响

长春市西北部的农安县大部地处伊通河、松花江坎上的波状台地和岗地上,气候干旱,多年平均降雨量467.7 mm,而水面蒸发量达950 mm,干燥度达1.5,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地表水单位面积产水仅为21.4×104m3/km2·a。由于含水层发育差,地下水资源也十分贫乏,单井涌水量不超过10 m3/h。尤其4、5月份,雨少风大,常发生扬沙和沙尘暴,造成土地沙化和剥蚀。春旱经常发生,严重时种不上地,或播种不出苗而毁种,严重春旱平均每四年发生一次,一般春旱几乎年年发生。与此相类似的地区还有德惠市和九台区的饮马河东、沐石河西,榆树市的卡岔河两岸,双阳区中、北部,这些地区地处高平原的丘状台地或波状台地上,地层岩性多为黄土状亚黏土,赋水条件差,且没有可直接利用的地表水体,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十分贫乏。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农村饮水主要靠小井、土井、池塘等简易取水设施来获取地表积水和表层地下水,受季节、气候、地形地貌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较大,不但水质条件差,有害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水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长春市东部和南部的九台区、双阳区内分布的低山丘陵区,地表水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居住在山丘地带的农村,由于远离河流或水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的分布极其不均,且埋深大。由于缺乏蓄水和提水工程,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村民只能靠小井或天然积水及远距离运水解决饮水问题,水量根本得不到保障,水质也很差。

2.2 人为因素的影响

位于城镇郊区的农村,尤其是长春市城区周边的农村,由于城市工业和生活“三废”的大量排放,使这些地区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完全丧失饮用功能。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地农民的饮水困难问题,使得农民不得不到几公里外运水来解决饮水问题,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不便,负担过重。

3 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长春市在长期解决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制定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因地制宜建设,利益相关者参与。

3.1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搞好部门协调与配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十一五”规划纲要里,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是中央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目标是要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2005年8月,国务院还专门下发《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全面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吉林省及长春市各级人民政府对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也十分重视。省里结合国家政策推出资金扶持等政策,市里由水利、卫生和农业等部门组织落实。根据多年来长春市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的实践经验,资金筹措宜采用国家和省补助、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的措施。只要各级政府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共同努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3.2 做好水源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选好水源、搞好规划是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与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

长春市各级政府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十分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全市水资源区域规划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市水资源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水资源基本状况见表2、表3。

表2 长春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Table 2 Annual average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in Changchun City

表3 长春市地下水资源汇总表(11)吉林省水文总站.吉林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研究[R].1985.Table 3 Summary shee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Changchun City

长春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60 mm,径流深为63.18 mm,河川径流量为12.87亿m3,已开发5.88亿m3,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45.7%;地下水资源量17.19亿m3,可开采量12.53亿m3,已开发5.76亿m3,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46%。除长春市城区,各县(市区)的城区以及德惠市的松花江和岔路口两镇地下水超采外,其它地区的水资源还有开发潜力,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长春市农村饮水的需求比较分散,不宜集中建设大中型水源工程,以小型工程为宜。经分析对比以打井开采地下水较为适宜,地下水还有很大开发潜力,只要避开超采的县市的城区及大的地下水源井灌区,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地下水在水量和水质上都能够完全满足农村饮水要求。

根据长春市供水水源、用水需求、地形地貌、居民点分布等特点,规划时应坚持以下原则:对于离城镇较近地区的农村饮水问题,通过延伸城镇已有的供水管网来解决。对于离城镇较远、人口稠密的地区,结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兴建适度规模的跨村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对于居民点分散、水源规模较小的地区,兴建单村或单屯集中供水工程。对于在供水成本较高的地区,特别是高氟、高砷、苦咸水等难以找到良好水源的地区,采取特殊水处理措施,兴建集中供水站分质供水。

3.3 做好工程建设与管理

按照《农村人畜饮水工作暂行规定》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有关规程规范,结合长春地区农村用水特点,确定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的范围和水质水量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分期建设、分类指导,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好规划设计与施工。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要由专业队伍承担,本着先勘查再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并配备专业监理工程师实施全程监督。

为了解决小型供水工程面广量大的建设管理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实践中,注意积累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规划建卡。在规划的基础上,将需要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逐村、逐户建卡片,按卡实施,避免安排计划和资金使用时的随意性。 二是社会公示。工程项目在省、市报纸或电视公示,单项工程在村内设“明白墙”。公示内容包括工程规模、总投资及各分部投资、材料设备价格、国家补助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等。三是资金报账。各项目区都要设立饮水解困资金专户,严格管理。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即预付少量启动资金后,按照先干工程后付款的原则,根据工程投资规模等情况分期报账。四是集中采购。主要工程设备材料实行集中统一采购,不仅能确保所购设备材料的质量,便于管理,还能获得比较优惠的价格,降低工程造价。五是工程监理。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严格实行监理制;对小型分散工程,聘请专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根据工程的分布情况,实行分片监理,并请受益农户进行跟班监督。

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模式,加强工程运行管理。为了保证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能够长期发挥作用,全面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模式,切实赋予用水户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用水户的责任感。工程建设时,广泛进行社区宣传,对工程建设方案、管理体制和水价机制充分征求用水户意见,接受用水户的监督。工程建成后,对小型供水工程,由用水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合作组织,实行自主管理;对区域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管机构、受益村和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成立工程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制定管水办法,建立相应的生产制度、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做好技术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技术资料管理,特别是设计文件、图纸、成井有关的水文地质等资料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进行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做好运行记录,加强检修维修,使工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实施有偿服务,按照计量供水、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对二、三产业供水实行成本加利润的方式定价,利润部分补贴生活用水水费收入的不足,确保工程能够良性运行。

做好水源工程保护工作,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水源保护原则和措施。防止工业和生活污染。在水源工程一定范围内禁止建有污染的工业和生活设施。工程建成后,对水源水质和卫生状况进行适时监测,发现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保障水源供水安全。

猜你喜欢

饮水困难长春市吉林省
践行“尊重教育”实施“多元培养”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简介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登泰山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三十年我国因旱临时人饮困难时空特征与对策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策略与方法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