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2020-08-04马琼芳李杰玲姚明远张超凡马逊风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燕 红,马琼芳,李杰玲,姚明远,张超凡,马逊风

(1.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33;2.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7)

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长白山天池被称为“三江之源”[1]。区内水系纵横,水资源丰富,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针对长白山保护区的鱼类资源报道较少,20世纪90年代前几乎没有开展过系统的调查,仅见赵正阶对长白山细鳞鱼Plecoglossusaltivelis资源的报道[2]。朴正吉于1993—1994年夏季和2006年春季和夏季对长白山保护区主要河流和支流进行过鱼类资源调查[3]。为了全面掌握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评估,本研究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的春夏(5—7月)、秋季(9—10月)再次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除对长白山保护区主要河流和支流进行调查外,还对保护区周边相连通的水系进行了调查。本研究分析了该区鱼类组成、数量变化及影响鱼类资源的因素及保护对策,以期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和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系统科学的决策依据。

1 自然概况及方法

1.1 自然概况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行政区域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白山市的抚松县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接壤。地理位置127°42′55″~128°16′48″E, 41°41′49″~42°25′18″N,总面积196 465 hm2。该区属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谱特征,春季风大干燥,夏季短暂温凉,秋季多雾凉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均气温3~7 ℃,最低气温-44 ℃。

1.2调查方法

鱼类调查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进行[4]。调查时,通过肉眼观察记录、 数码相机拍照等方法,把能识别出的物种记录下来。对于现场无法直接辨识的物种进行捕捞,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标本采集主要采用网捕法和电捕。分类主要依据陈宜瑜、于宏兵、郑葆珊、张春光等提供的方法进行[5-8]。

1.3 数据收集与分析

根据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以鱼种的个体数占鱼类群聚的10 %以上者定为优势种[9,10], 1 %~10 % 为常见种,1 %以下为少见种。数据统计和作图运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鱼类种类组成

据本次调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水系范围内共有圆口纲Cyclostomata 1目1科2种,鱼纲Pisces 6目11科27种,共7目12科29种。群落组成为:鲤科Cyprinidae 12种,占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鱼类总种数的41.38 %;鲑科Salmonidae 3种,占总种数的10.34 %;七鳃鳗科Petromyzonidae、条鳅科Nemacheilidae、花鳅科Cobitidae、鲿科Bagridae均为2种,各占总种数的6.90 %;鲇科Siluridae、江鳕科Lotidae、鮨鲈科Percichthyidae、沙塘鳢科Odontobutidae、杜父鱼科Cottidae、刺鱼科Gasterosteidae各1种,各占总种数的3.45 %。详见图 1。

图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鱼类群落组成

2.2数量与分布

在自然保护区池北、池西及池南的种类、相对数量及大致分布见表1。细鳞鲑(BrachymysfaxlenokPallas)、花糕红点鲑(Salvelinusmalma)、黑龙江茴鱼(ThymallusarcticusdoushiDybowski)都是冷水性保护鱼类,是本研究调查的重点。

表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鱼类种类及分布

3 结果与讨论

3.1 种类组成及变化

根据文献记载和朴正吉2006年报道,确定宽鳍鱲是池北区新见种,瓦氏雅罗鱼是鸭绿江新见种。哲罗鱼(HuchotaimenPallas)、狗鱼(EsoxreichertiDybowski)在本区域10年以上未见,确定为消失种。

细鳞鲑(Brachymysfaxlenok)在本区1980年以前记录数量较多。1968年在头道白河2 km河段发现细鳞鱼108条。1974年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河段统计,记录到细鳞鱼34条。1993年在头道白河2 km河段上使用电捕鱼器进行调查,结果仅发现6条。2006年,在全区几条河段抽样调查结果均未见到细鳞鱼。2017年在保护区内走访调查,发现头道白河有细鳞鱼,由于扩大了调查的水系范围,细鳞鱼的分布和数量也有提升。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arcticusgrubeiDybowski)系地方保护物种,据资料显示,20世纪60—70年代,数量和产量较大。20世纪80年代后期,杀虫剂、除草剂及兴修水利设施大量实施,改变了茴鱼的产卵、摄食、越冬环境,使茴鱼和其他鱼类资源量急剧下降。1993年调查时仅采到标本11条,且个体长度不足15 cm。2006年春夏,在同一河段调查,结果没有见到茴鱼个体,其他河流也均为见到。2017年本次调查在池北区、池西区和池南区均有发现,且捕到标本,但数量不多。由此可见,从上次调查至今,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做得有效果,茴鱼分布和数量均有所提升。

花羔红点鲑(Salvelinusmalma)是省级保护的冷水性物种。据1993年和2006年的调查,鸭绿江上游主河道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种群,其他过去有分布的小河岔很难见到花羔红点鲑的个体。2017年本次调查,池北区的红旗河、二道白河,池南区青年林场河等均有本物种分布,但数量较少。

3.2 保护建议与对策

3.2.1加强鱼类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

长白山保护主管部门应做好保护鱼类物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保护鱼类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3.2.2加大对鱼类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

加大对鱼类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取缔损害鱼类资源的渔具渔法,禁止严重危害水生动物的非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应依法惩处。

3.2.3切实保护好鱼类繁殖群体和产卵场

做好鱼类资源的保护工作,为了保证鱼类资源的自然增殖,加强保护区主要江河的科学管理,建议在本区主要河流及支流区,规定每年5—7月中旬为重点保护期,加强人员巡护。保护好各水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并长期做好水质监测工作。

3.2.4加强鱼类资源的科学管理

通过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正确估计自然保护区各条主要河流内鱼类的资源现状,认识各类群鱼的生物学特征,掌握鱼类种群动态,提高水域鱼产性能,充分开展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效能,促进保护区自然保护功能及保持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为此,在各方面条件允许情况下,对细鳞鱼、茴鱼进行全面调查,切实加以保护,尤其是对河流鱼类产卵区,利用人工培育放养鱼苗、鱼种,扩大分布区,增加种群数量等多种措施,对今后更好地保护、利用鱼类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互联网+”下的长白山休闲旅游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岚雾情吻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