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抗菌药物预防盆腔炎产妇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研究

2020-08-04黄可可蔡炜恩郭跃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鱼腥草盆腔炎红花

黄可可 蔡炜恩 郭跃文

近年来,对合并盆腔炎症性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预防性抗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感染情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日益受到广泛关注[1,2]。但是,就目前国内的临床研究中,循证支持不足,在本次研究中,特意对盆腔炎产妇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观察中药抗菌药物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合并盆腔炎的剖宫产产妇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盆腔炎诊断标准为:剖宫产过程中发现局部脏器和腹膜充血、水肿、少量纤维素渗出,局部脏器中出现形态各异的滤泡,形成盆腔脏器粘连、增生及瘢痕[3]。排除范围:术前具有阴道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体温>37℃、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产妇。按照抗菌药物的使用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9.11±5.43)岁,平均孕周(38.99±1.15)周,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8.78±4.13)kg/m2,初产妇40 例、经产妇15 例,胎 膜早破5 例,妊高症3 例,过期妊娠1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9.45±4.03)岁,平均孕周(38.54±1.49)周,平均BMI(28.99±3.98)kg/m2,初产妇42 例、经产妇13 例,胎膜早破4 例,妊高症2 例、过期妊娠2 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BMI 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研究范围。

1.2 方法 两组产妇的手术方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术,腹壁切口性状一般为横向亦或是纵向,在分娩完成后,将宫腔作清洁处理,具体清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带出宫颈内口分泌物,腹壁切口的缝合多采用易于吸收的缝合线完成,需进行2 层缝合,其中,第1 层缝合方式为全层式,第2 层缝合多采用褥式。尽量避免在子宫侧角位置进行过多打结。严格把握缝合间距,在确保宫腔清理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方可进行止血与缝合。腹壁脂肪层要全层缝合,不要留下死腔。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对照组给予头孢唑林+甲硝唑,头孢唑林1 g/(次·8 h),甲硝唑1.25 g/(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15 ml/(次·d),鱼腥草注射液15 ml/(次·d),连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 对比两组产妇手术及感染情况,产妇抗菌药物费用、用量以及新生儿状况。①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的监测:参照欧盟制定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亦或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进行。②血象升高:手术结束后的5 d 内进行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量>13×109/L;中性粒细胞数量>0.08。满足任意1 项即可判定为血象升高。③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为特定抗菌药物消耗总量以及该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比值。④新生儿情况: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以及Apgar 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手术及感染情况对比 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体温>38℃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炎、产褥病、血象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45%、1.82%、43.64%,均低于对照组的18.18%、12.73%、70.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抗菌药物费用、用量以及新生儿状况对比 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181.48±55.39)元多于对照组的(112.49±45.38)元,DDDs(12.48±3.12)大于对照组的(8.29±3.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 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手术及感染情况对比[,n(%)]

表1 两组产妇手术及感染情况对比[,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产妇抗菌药物费用、用量以及新生儿状况对比 ()

表2 两组产妇抗菌药物费用、用量以及新生儿状况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对于剖宫产手术产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研究发现单一抗生素的应用可在剖宫产术后感染防控方面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患有盆腔炎产妇的子宫肌壁组织展现出多水肿糟脆,腹壁切口极易形成钝性裂伤,在行切口缝合术的过程中可被缝合线牵引,进而出现水肿以及血液渗出等症状[4]。因此,针对控制盆腔炎产妇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策略研究,仍然不多见。

在本次研究中,在给予产妇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产妇中药制剂(红花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探讨了其临床应用效果。红花入药,具有通经活血的功效,主要用于妇女病的治疗。根据《开宝本草》的记载,红花辛温,无毒,根据《汤液本草》的记载,红花辛而甘温苦,入肝经和心经。《本草经解》中记载了红花入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在《本草再新》中记载了红花可入肝肾二经。主要功效在于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临床用于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淤血作痛、痈肿等的治疗。《开宝本草》中有记载,给予产妇红花治疗,主要是为了治疗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或者胎死腹中。鱼腥草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成分,性寒凉,味辛,入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治痢、健胃消食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实热、热毒、湿邪、疾热等症。根据现代药理实验,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功效[5]。根据《上海常用中草药》的记载,取适量鱼腥草,煎汤熏洗,能够有效治疗妇女外阴瘙痒,肛痈等症。有研究指出,取鱼腥草30~60 g、蒲公英30 g、忍冬藤30 g,水煎服,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赤白带及小腹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将红花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用于盆腔炎产妇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体温>38℃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炎、产褥病、血象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45%、1.82%、43.64%,均低于对照组的18.18%、12.73%、70.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费用(181.48±55.39)元多于对照组的(112.49±45.38)元,DDDs(12.48±3.12) 大于对照组的(8.29±3.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 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药抗菌药物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增加了抗菌药物费用和DDDs。

近年来,关于中药应用于感染预防的研究不断增多,也引起了广泛探讨。相对比抗生素类药物,中药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术后高热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中药的应用,也增加了产妇的费用支出。相对于费用支出,产妇所承受的痛苦更少,多数学者认为是利大于弊[6-9]。因此,针对于盆腔炎产妇,在接受剖宫产手术后,可以给予中药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猜你喜欢

鱼腥草盆腔炎红花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盆腔炎非小事! 详解4个常见的盆腔炎症状
鱼腥草喂鸡效果好
鱼腥草防治鸡病的方法
慢性盆腔炎患者该如何保养